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8)
2023(15271)
2022(13167)
2021(12334)
2020(10056)
2019(23181)
2018(23113)
2017(44140)
2016(24261)
2015(27284)
2014(27288)
2013(26932)
2012(25224)
2011(23161)
2010(23396)
2009(21173)
2008(20894)
2007(18437)
2006(16540)
2005(14822)
作者
(72302)
(59995)
(59598)
(56342)
(38275)
(28621)
(26921)
(23568)
(22799)
(21484)
(20532)
(20397)
(19215)
(19119)
(18605)
(18568)
(17688)
(17615)
(17195)
(17003)
(15047)
(14955)
(14493)
(13746)
(13484)
(13440)
(13326)
(13266)
(12049)
(11989)
学科
(102949)
经济(102850)
管理(66259)
(64547)
(52361)
企业(52361)
方法(40185)
数学(33736)
数学方法(33320)
中国(29827)
地方(28708)
(28403)
业经(23925)
(23226)
(21153)
农业(19392)
(18216)
贸易(18202)
(17541)
(17530)
(16931)
环境(16744)
理论(16665)
(16349)
银行(16299)
(16159)
金融(16156)
技术(15891)
地方经济(15788)
(15735)
机构
大学(346489)
学院(346119)
(135205)
管理(134009)
经济(132053)
研究(125215)
理学(114964)
理学院(113489)
管理学(111498)
管理学院(110852)
中国(92124)
科学(79366)
(76172)
(64712)
(60315)
研究所(59097)
(58648)
中心(55277)
(52894)
业大(51873)
(50363)
师范(49906)
北京(48881)
财经(47713)
(45767)
农业(45763)
(43191)
(42947)
师范大学(40413)
经济学(38752)
基金
项目(234493)
科学(183878)
研究(172034)
基金(167482)
(146921)
国家(145648)
科学基金(123656)
社会(105941)
社会科(100218)
社会科学(100188)
(92732)
基金项目(89339)
自然(80749)
自然科(78801)
自然科学(78782)
(78628)
教育(78384)
自然科学基金(77340)
编号(71002)
资助(68404)
成果(58421)
(54298)
重点(53406)
(50661)
课题(50195)
(48320)
创新(45011)
科研(44215)
发展(43065)
项目编号(42743)
期刊
(157725)
经济(157725)
研究(104706)
中国(70579)
学报(55823)
(54105)
科学(52895)
管理(50936)
教育(43710)
(42535)
大学(41412)
学学(38657)
农业(37879)
(31370)
金融(31370)
技术(30110)
业经(26937)
经济研究(24163)
财经(22224)
问题(20170)
图书(20150)
(19649)
(18959)
资源(17675)
科技(17465)
理论(16804)
技术经济(16638)
现代(16202)
(15963)
商业(15724)
共检索到524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继宏  
河西走廊亦称甘肃走廊,自古就是连接西域与内地的咽喉要道。走廊内资源丰富,绿洲广布,是甘肃省的重要粮仓和我国的原材料基地。特别是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全面启动与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实施,其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加快河西走廊开发,优化走廊经济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倩  唐相龙  
基于区位熵理论分析2012年及2017年河西走廊城市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各城市产业间以及各产业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分析,发现河西走廊5城市产业比较优势差异明显,第一产业比较优势明显、第二产业不具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基于此结论提出4条对应建议,即明确各自产业优势,协同打造河西走廊城市特色产业,发挥第一产业比较优势,建设河西走廊特色戈壁农业产业带,促进河西走廊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以及进一步强化河西走廊第三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943,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对两者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然而水资源综合水平仅在0.403~0.650之间波动,总体水平较低,水资源对两者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表现出非同步性;从空间特征来看,该区域内各市之间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结论]河西走廊地区总体上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高于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低度失调到中级协调的上升态势,但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亮晶  曹瑾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实践形式,探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的现实基础、绩效状况并审视其一体化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域,利用构建的模型并对其旅游合作绩效水平与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具备一体化合作现实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河西五市间的旅游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处在合作启动实施阶段。本文针对阻碍区域内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世金  何元庆  焦世泰  宋小頔  
河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也是甘肃旅游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走廊内旅游资源丰富,品味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基础。然而,近年旅游发展比起东部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差距十分明显。目前,如何通过河西走廊旅游营销策划战略,提升河西走廊旅游整体形象,构建旅游精品片区,是关系甘肃省旅游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该文在河西旅游资源宏观性评价及现实必要性分析基础上,完善并充实了河西走廊旅游形象定位,最后提出了河西走廊旅游营销策划思路,具体如下:(1)实施整合旅游营销战略,提升河西旅游整体形象;(2)创建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促使旅游形象对外传播;(3)完善河西旅游信息系统,推进旅游要素联动发展;(4)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世金  白永平  石惠春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其旅游资源在空间和经营管理上的分散,旅游资源和产品整体形象不够突出,产品线路以文化观光为主,结构较单一,开发思路及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从整体考虑。如何有效整合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精品片区,设计与之相协调的整合对策是关系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拟通过对河西旅游资源的概念性评价和资源整合条件分析,提出旅游整合开发的思路构想,以期对该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并成  
本文爬梳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 ,对于西夏统治河西走廊近 2 0 0年来的开发经营状况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西夏在河西行政军事建置的设立、劳动力资源的移增、水利建设的兴盛、耕地的垦辟、先进农具的使用、农业开发的成效及其评价 ,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面问题 ,以尽量复原其历史面貌 ,并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玲玲  李玉忠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区具有发展葡萄种植良好的光热、适宜的土壤、良好的技术等优势条件;广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较高的比较效益,发展葡萄产业潜力巨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严重、市场风险较大、政策扶持不到位、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制约因素,对发展葡萄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提出必须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不断开发潜力,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从产业布局合理性,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葡萄产品结构,加强科学发展合力等方面,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月文  
通过解析生态环境及生态地域民居现状,追溯基础生态用材与建筑之间的来源联系,正确认识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地域建筑之间的起始因果;通过大量地域生态建筑元素的溯源,认知创新与转变之间存在的合理化因素,转变河西本土建筑设计符号语言的创新契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艳  王晓晖  
民国时期,在甘肃河西走廊水利事务中,因不同的利益希求而表现出国家权力、地方势力和普通民众等不同的权利团体,进而相互间又表现出管理与控制、合作与扩展、博弈与制衡等复杂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民国时期河西走廊以水利事务为特征的社会变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永治  林宏东  
从沙产业的地位与概念出发,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沙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应以沙产业为依托,把沙产业理论和开发技术运用到河西走廊沙产业中去,把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河西沙区资源的巨大潜力,使沙产业为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提高沙产业对沙区的经济贡献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基于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西走廊5市以及三大内陆河流域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呈对数增长关系,与用水效益呈线性增长关系,与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则较为复杂。同时,河西走廊短缺的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而且约束强度在水资源最为紧缺的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中部地区城市化的较快发展是以水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而西部的疏勒河流域,则是城市化水平和用水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但也是人均用水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因此,建立集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缓解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是河西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蒙吉军  李正国  吴秀芹  
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利用1995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0000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7.1中文版对河西走廊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来,河西走廊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①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和总边缘长度基本呈增加之势,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加;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都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③土地利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继强  
本文概述了外国风电制造业的现状和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的现状;阐述了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提出了以酒泉为重点的河西走廊地区风电产业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及其政策主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