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1)
- 2023(10626)
- 2022(9305)
- 2021(8632)
- 2020(7068)
- 2019(16809)
- 2018(16315)
- 2017(30326)
- 2016(16871)
- 2015(19249)
- 2014(19705)
- 2013(19944)
- 2012(19355)
- 2011(18009)
- 2010(18208)
- 2009(17005)
- 2008(17052)
- 2007(15307)
- 2006(13538)
- 2005(12616)
- 学科
- 济(80834)
- 经济(80764)
- 业(41467)
- 管理(40596)
- 方法(30096)
- 企(29521)
- 企业(29521)
- 数学(26597)
- 数学方法(26373)
- 地方(25195)
- 中国(24772)
- 农(24607)
- 学(17703)
- 业经(16910)
- 农业(16893)
- 财(16315)
- 贸(15291)
- 贸易(15278)
- 易(14694)
- 地方经济(13847)
- 制(13408)
- 融(13098)
- 金融(13095)
- 银(12888)
- 银行(12835)
- 环境(12740)
- 行(12451)
- 发(12399)
- 和(11751)
- 技术(10338)
- 机构
- 学院(250068)
- 大学(248468)
- 济(104266)
- 经济(102001)
- 研究(98501)
- 管理(87864)
- 中国(74466)
- 理学(73735)
- 理学院(72656)
- 管理学(71319)
- 管理学院(70836)
- 科学(63238)
- 京(55647)
- 所(53333)
- 农(51993)
- 研究所(48492)
- 财(46535)
- 中心(44236)
- 农业(41018)
- 业大(40385)
- 江(40259)
- 范(36374)
- 北京(36126)
- 师范(35977)
- 财经(35588)
- 院(35113)
- 州(32289)
- 经(32056)
- 省(32003)
- 经济学(31678)
- 基金
- 项目(161072)
- 科学(123969)
- 研究(115388)
- 基金(112731)
- 家(100609)
- 国家(99733)
- 科学基金(81945)
- 社会(70588)
- 社会科(66688)
- 社会科学(66668)
- 省(64816)
- 基金项目(59942)
- 划(55191)
- 自然(52848)
- 教育(51585)
- 自然科(51454)
- 自然科学(51438)
- 自然科学基金(50497)
- 编号(47270)
- 资助(46214)
- 发(41600)
- 成果(39016)
- 重点(37876)
- 部(34710)
- 课题(34273)
- 发展(32899)
- 创(32653)
- 展(32361)
- 计划(31232)
- 科研(30994)
- 期刊
- 济(124826)
- 经济(124826)
- 研究(77679)
- 中国(57154)
- 农(48660)
- 学报(44726)
- 科学(40149)
- 财(35503)
- 农业(33078)
- 大学(32135)
- 管理(31023)
- 学学(30154)
- 教育(28452)
- 融(25894)
- 金融(25894)
- 技术(21593)
- 业经(21236)
- 经济研究(19926)
- 业(18410)
- 财经(17395)
- 问题(16496)
- 经(15077)
- 资源(14611)
- 贸(14008)
- 技术经济(12871)
- 版(12732)
- 图书(12710)
- 世界(12509)
- 国际(12501)
- 商业(12001)
共检索到399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亚敏 张勃 戴声佩 王海军 郭铃霞 康淑媛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潜在蒸发量,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河西地区潜在蒸发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Morlet小波分析和Hurst指数预测潜在蒸发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河西地区潜在蒸发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潜在蒸发为稳定下降期,约2.76mm/年,其中70年代减少率最大,约11.3mm/年;夏季潜在蒸发变化速率最大,约-2.07mm/年,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小;②河西地区潜在蒸发自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靠近祁连山地区最小;潜在蒸发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分别占年潜在蒸发30%和40%,秋季次之,冬季最小;③影响河西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从建 郑振婧 李新功 孙九林
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业分布区和人口聚居地,地位十分重要。黄土塬面潜在蒸发量(ET_0)的研究对于区域水循环研究、水土流失防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的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土塬面保护区ET_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环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塬面保护区多年平均ET_0为1173.4 mm,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率为21.1 mm/10 a;其生长季平均ET_0值及增长率均高于非生长季平均ET_0。(2)该区多年平均ET_0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西部甘肃塬区多年平均ET_0远低于东部山西塬区。(3)过去58年来,区域年均、生长季、非生长季ET_0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年均ET_0存在着10年、30年和50年的震荡周期,其中以30年周期为主周期。(4)气温是控制区域ET_0变化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但气温对ET_0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整个研究区内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而甘肃塬区和陕西塬区的ET_0变化主要受平均气温变化的控制,在山西塬区最高气温的变化是区域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5)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北美指数(PNA)与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该区域ET_0变化有一定影响,西太平洋海温指数(WPI)的变化影响区域非生长季ET_0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普幸 卓玛兰草
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 a来,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变化除河西走廊外均呈上升趋势,并以甘南高寒湿润区上升最显著,变化率为10.36 mm/10 a(α=0.001);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各气候区变化趋势有别。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且甘南高原最小,河西暖温带最大。河西、陇南、陇中、甘南及祁连山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分别与平均风速、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磊 乔木 周生斌 唐金 闫俊杰
根据新疆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出渭干河流域1960-2009年蒸发皿蒸发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50年来,渭干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有升有降,总体上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19.72 mm/10a,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累积距平曲线的变化趋势显示,年蒸发皿蒸发量以1987年和2004年为转折点,前期偏多,中期偏少,后期偏多。②年蒸发皿蒸发量在198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在200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突变类型比较复杂,是均值突变和转折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的组合。③蒸发皿蒸发量在50a的时间序列中存在8a、17a和20a的周期。在8a的时间尺度上,年蒸发皿蒸发量序列经历了7个偏多期和6个偏少期;在17a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2个偏多期和2个偏少期;在20a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1个偏少期和2个偏多期。④利用建立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渭干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进行了预测,发现模型的可靠性高,预测结果准确,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未来3年将出现增加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艳艳 张勃 张耀宗 康淑媛
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并借助地统计软件ArcGIS(9.X)对黑河中上游1960年~2005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年均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β值为18.57;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均为上升趋势,β值分别为7.13、7.72、3.18和6.96;②年、季节的日照时数变化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日照时数而言,酒泉、金塔、鼎新一线为日照时数升降的分界线,以北为主要的上升趋势区,升幅大于8.0h/年;以南则主要表现为下降趋势,降幅在(1.9~31.5)h/年;③日照时数年变化具有12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5年左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新法 刘昌明 曾燕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23个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2000年期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蒸发皿蒸发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20世纪80~90年代较60~70年代下降了136mm,下降幅度为7.5%;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不明显。对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局部区域与整个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中游呈持平并略有上升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钱莉 刘明春 杨永龙 闫国华 兰晓波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1960年-2009年近50a来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5988.7MJ/m2,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和日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上升,其线性倾向率为+12.7MJ(/m2·a);春、夏、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72MJ(/m2·a)、+5.69MJ(/m2·a)、+2.0MJ(/m2·a)、+0.17MJ(/m2·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的突变增大年与区域内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军 胡军 刘依兰 鲍建华 拉巴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中游1981~2005年14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西藏雅江中游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流域绝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幅为109.92mm,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2℃/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23℃/10 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少(-0.29℃/10 a)。因此,雅江中游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小亚 张勃 汪宝龙 程军奇 赵一飞 安美玲
选取河西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1年逐年日降水资料,计算河西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河西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未来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各量级的降水日变化不尽相同,其中以小雪日的增加和微雨日的减少最为显著;②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增加幅度大;③在0.05的置信度下,极端降水指数在1966年发生突变现象,突变之后极端降水指数向增多趋势转变;④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的时间序列存在长短不同的周期振荡,同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所反映的极端降水指数的偏多和偏少结构不一样;⑤在空间分布上,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由河西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河西地区 降水日数 极端降水 空间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健 张奇 许崇育 翟建青 靳晓莉
流域的实际蒸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实际蒸发对该流域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应用范围较广的互补相关蒸发模型,估算鄱阳湖流域9个气象站1955~2001年实际蒸发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时段流域实际蒸发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蒸发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份;季节变化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选用Db3小波函数分析9站蒸发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蒸发量在计算时段内呈现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左右转折,之后下降速度变缓。与流域同期降水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太阳辐射、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实际蒸发量下降的主要是由太阳净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必文 温华洋 叶朗明 徐光清
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检验方法,研究了过去的45年(1963~2007年)安徽地区32个代表站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65.3 mm/10 a,信度0.01),年蒸发总量在1976年发生突变,1982年显著减少,夏季突变最为明显;(2)32个代表台站中24个台站蒸发皿蒸发量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仅1个表现为上升趋势(信度0.05),在空间上减少趋势基本呈现"北多南少"的态势。结合其它气候要素研究发现:气温显著升高,蒸发量明显减少,即安徽地区存在"蒸发悖论"规律,但气温与蒸发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日照,日较差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国玉 郭军
采用600余个台站资料,对全国及主要流域蒸发皿记录的蒸发量及相关气候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1956—2000年期间,我国水面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东部、南部和西北地区下降更多。我国长江、海河、淮河、珠江以及西北诸河流域的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均明显减少,海河和淮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黄河和辽河流域减少也较明显,但松花江和西南诸河流域未见明显变化。长江、淮河流域夏季减少速率最大,珠江、辽河以春季减少为主,海河、西北诸河流域春、夏两季都显著减少,黄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四季均有轻度减少,松花江流域四季变化趋势都不明显。全国多数地区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温度日较差同水面蒸发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祁栋林 李晓东 肖宏斌 周万福 苏文将 胡爱军 李璠
选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1964~2013年1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基本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和变化趋势,并以完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蒸发量上升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蒸发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速率为30.1mm/10a,夏秋冬季蒸发量均呈显著上升变化,春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秋季蒸发量上升对年蒸发量上升贡献最大;逐月蒸发量变化趋势均增加,但幅度各异;冬季蒸发量在2011年发生了突变,其余各季和年均未发生突变.蒸发量月际变化规律明显,表现为双峰型分布,双峰出现在5月和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季节变化也十分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贤群 王菱
利用彭曼-蒙梯斯公式和常规气象资料计算中国北方地区潜在蒸发(也称蒸发力)变化,分析实测蒸发皿蒸发的变化,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潜在蒸发和蒸发皿蒸发呈波动下降趋势。日照百分率、风速下降和湿度增加影响了潜在蒸散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从能量观点来说,太阳总辐射的下降是潜在蒸发和蒸发皿蒸发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湿度增加和人类对于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下降。因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引起潜在蒸发的减小量约占总潜在蒸发减小量的78%左右。
关键词:
潜在蒸发 中国北方地区 变化趋势 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新科 刘洛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