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6)
- 2023(7708)
- 2022(6479)
- 2021(6100)
- 2020(4787)
- 2019(10915)
- 2018(10643)
- 2017(19791)
- 2016(11105)
- 2015(12389)
- 2014(12628)
- 2013(12377)
- 2012(11392)
- 2011(10578)
- 2010(10603)
- 2009(9668)
- 2008(9539)
- 2007(9026)
- 2006(8245)
- 2005(7289)
- 学科
- 济(52324)
- 经济(52284)
- 农(45776)
- 业(33559)
- 农业(30745)
- 管理(21861)
- 地方(19817)
- 业经(15438)
- 方法(13840)
- 中国(13132)
- 企(12372)
- 企业(12372)
- 数学(12265)
- 数学方法(12088)
- 农业经济(10616)
- 发(10311)
- 制(10046)
- 地方经济(9961)
- 学(9109)
- 村(9080)
- 农村(9066)
- 发展(8196)
- 展(8181)
- 财(8092)
- 环境(7938)
- 土地(7925)
- 体(7484)
- 收入(7293)
- 贸(7196)
- 贸易(7191)
- 机构
- 学院(159644)
- 大学(149295)
- 济(63240)
- 经济(61757)
- 管理(56303)
- 研究(55500)
- 农(49065)
- 理学(48270)
- 理学院(47658)
- 管理学(46595)
- 管理学院(46319)
- 中国(43862)
- 农业(37270)
- 科学(36511)
- 京(31475)
- 业大(31132)
- 所(29314)
- 中心(27429)
- 江(27302)
- 研究所(26366)
- 财(25825)
- 范(23594)
- 师范(23398)
- 农业大学(22755)
- 省(22270)
- 州(21808)
- 财经(19663)
- 北京(19243)
- 院(19100)
- 经济管理(19086)
- 基金
- 项目(105787)
- 科学(82379)
- 研究(81924)
- 基金(72430)
- 家(63457)
- 国家(62755)
- 科学基金(52683)
- 社会(50472)
- 社会科(47173)
- 社会科学(47160)
- 省(46117)
- 基金项目(39351)
- 编号(37076)
- 划(36205)
- 教育(35847)
- 自然(31905)
- 自然科(31033)
- 自然科学(31028)
- 自然科学基金(30395)
- 成果(28907)
- 农(28892)
- 资助(27506)
- 发(26753)
- 课题(25303)
- 重点(24308)
- 部(22236)
- 发展(21934)
- 创(21736)
- 展(21583)
- 性(20935)
共检索到24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爱民,刘宇,高翔
农牧耦合存在两种基本耦合类型:一是特定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中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内部耦合;二是不同地域农(牧)生态系统之间的农牧空间耦合。在对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现状结构和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对农牧空间耦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河西地区农牧空间耦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牧耦合 地域分异 河西地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一帆
<正>主持人的话: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发展之路,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至此,我国正式开启了大规模、系统化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新征程。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农牧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用体系发展。然而,完善的信用体系更是做好农牧区金融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农牧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本期一线话题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海北州分行行长刘镭、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分行行长于建新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副院长莫秀根,探讨农牧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经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并成
本文爬梳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 ,对于西夏统治河西走廊近 2 0 0年来的开发经营状况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西夏在河西行政军事建置的设立、劳动力资源的移增、水利建设的兴盛、耕地的垦辟、先进农具的使用、农业开发的成效及其评价 ,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面问题 ,以尽量复原其历史面貌 ,并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西夏时期 河西走廊 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颖 侯向阳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生态经济带和过渡带,在我国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在较大时间尺度变迁的纵向研究和基于主要现状指标的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区县的划分的横向研究,分析、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史变迁的格局、过程及动力机制,重新划定了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同时分类探讨了典型半牧区县的资源、经济发展类型。针对农牧交错带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提出农牧交错带采取适应性生态管理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变迁 划分 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双清 陈磊 谢皖东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研究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川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治理川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02013年川西高原农牧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耦合度在14年间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反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率极小,耦合协调度的类型14年间都处于中度耦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双清 陈磊 谢皖东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研究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川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治理川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0~2013年川西高原农牧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耦合度在14年间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反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率极小,耦合协调度的类型14年间都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结论]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较低,均濒临失衡,而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类型逐渐由生态环境敏感型转变为生态环境风险型,有向生态环境恶化型转变的趋势,各地区当中阿坝州的恶化情况最为严重,攀枝花市状况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迪 刘金金 马瑛 和伟康 靳军艳
[目的]为促进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的协调发展,构建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角度对伊犁州农牧业资源禀赋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及时空分敛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度资源禀赋与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值并进行空间显化;借助Geo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时空分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各地县耦合协调类型表现出三级梯次特征;(2)沙湾县、伊宁县等地区由于经济优势与资源丰富条件存在耦合协调水平溢出效应;(3)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涟漪效应,如额敏县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但其邻近地区哈巴河县、托里县、和县和吉木乃县耦合协调水平较低;(4)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规模效应,如沙湾县、乌苏市和新源县形成伊犁州东部农牧业规模效应。[结论]伊犁州农牧业发展中,应重点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资源禀赋合理利用和农牧业经济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文朗 周鸣岐
农业、林业和牧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三者结合得好,可相互依存、促进。反之,就可能相互分离、对立。因地制宜地搞好不同类型地区的农林牧合理结合问题,对于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的青海省来说,尤有重要意义。解放后三十多年来,青海省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各地区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林牧分离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林牧生产的全面发展和生态平衡。本文主要是从青海省农林牧生产合理布局的角度,对以下这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青 徐勇
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揭示生态与经济互动关系及其系统耦合要素演变过程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农牧模式的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各监测站数据和吴起县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坡度等数据,模拟分析了吴起县种植业作物产量与泥沙流失量随人均梯田面积的变化特征,评价了吴起县草畜业生态经济耦合现状并模拟分析了预计可达到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结果表明:坡耕地改梯田不仅能小幅度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能大幅度减少泥沙流失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可以定量表征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其状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本文是在对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均收入较高的日土县的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西藏 日土县 农牧民收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敏敏 延军平
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带4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全区及东北、华北、西北3个子区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潜在蒸散量下降的原因,重点验证了研究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现象。结果表明:①近52a,北方农牧交错带全区气温于1986年发生突变,潜在蒸散量除西北段外,其余均随气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整体存在"蒸发悖论"现象;②不同时空尺度,表现出不同的"蒸发悖论"规律:1961-1986年,全区及各子区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近26a,仅东北段和华北段存在。春、冬、夏季前26a及秋季后26a存在;③近52a,全区及子区年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夏、秋季降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忠元 张文解 贺春贵 何瑞 魏生龙 郭莹 白斌
近年来河西制种玉米(Zea mays)生产连茬种植和高水肥栽培,导致病原富集、病害发生种类增加、危害加重,且以土传和种传病害为主。本文分析了病害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调研结果,参考相关研究报道和制种基地建设实际,提出农牧结合绿色防控途径:1)玉米种业与草牧业融合发展,制种田增施腐熟有机肥,增加拮抗微生物,培育健康土壤。2)果穗适期早收,秸秆青贮饲料化高效利用,降低病残体田间遗留,阻断病菌侵染链条。实施去雄收获等制种关键环节机械化,节本增效,减少人工操作传病机率。3)推广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节水节肥,遏制病害传播蔓延。4)加快高标准制种农田建设,深翻灭菌,轮作倒茬,改善土壤性状,加强耕作栽培,削减连作障碍。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防控制种玉米病害,促进河西玉米种业与草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灿 罗必良 黄灿
本文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东进农牧公司为例,探讨了中国社会文化因素对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的影响。在本案例中,这种影响通过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体现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各个方面:东进农牧公司与合作农户之间呈现出正式的合约治理和非正式的关系治理并存的局面,并且其关系治理呈现出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新差序格局",而正式治理也体现"核心合约"和"边缘合约"并行的差序化特征;差序格局等社会文化因素在企业地域拓展过程中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实践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保障企业与农户合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彬 蔡典雄 张镜清 杜建中 王利民 马润生
一、试验区自然状况(一)气候特征寿阳旱农试验区设在山西晋中地区寿阳县,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偏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7.4℃。年均降水量约520mm。年均蒸发量为年均降水量的3倍多,约1600-1800mm。当地气候特征为一年四季分明、季节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闵庆文
该文分析了西藏解放 5 0a来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西藏农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 ,新时期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①改变传统的粮食安全保障的观念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因素 ,逐步实现粮食供应由“自给”向“自主”转变 ; 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逐步实现种植业由“增粮”向“增效”转变 ; ③全面实施农牧业宏观发展战略 ,强调农牧结合 ,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一体化 ,加速农牧业产业化 ,促进多种农牧业方式的综合发展 ;④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重视生态农业在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逐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