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46)
- 2023(3294)
- 2022(2818)
- 2021(2593)
- 2020(2099)
- 2019(4411)
- 2018(4504)
- 2017(8090)
- 2016(4579)
- 2015(4908)
- 2014(4674)
- 2013(4511)
- 2012(4062)
- 2011(3757)
- 2010(3822)
- 2009(3395)
- 2008(3276)
- 2007(2812)
- 2006(2633)
- 2005(2277)
- 学科
- 济(15041)
- 经济(15031)
- 管理(14713)
- 环境(13664)
- 业(9013)
- 学(7857)
- 企(7123)
- 企业(7123)
- 生态(6830)
- 划(6715)
- 规划(5776)
- 环境规划(5677)
- 资源(5588)
- 农(5365)
- 地方(5290)
- 方法(5037)
- 和(4349)
- 数学(4047)
- 数学方法(3991)
- 发(3595)
- 域(3587)
- 区域(3584)
- 农业(3582)
- 业经(3468)
- 财(3466)
- 区域环境(3351)
- 税(3132)
- 中国(3063)
- 税收(2917)
- 收(2876)
- 机构
- 学院(63709)
- 大学(61516)
- 研究(25687)
- 管理(21465)
- 济(20872)
- 科学(20438)
- 经济(20330)
- 理学(18486)
- 中国(18409)
- 理学院(18200)
- 管理学(17729)
- 管理学院(17649)
- 农(14737)
- 所(14279)
- 研究所(13603)
- 京(13558)
- 业大(12493)
- 中心(11762)
- 农业(11486)
- 院(10064)
- 江(9732)
- 范(9726)
- 省(9699)
- 环境(9685)
- 师范(9599)
- 财(9243)
- 室(9229)
- 科学院(8886)
- 实验(8697)
- 资源(8697)
- 基金
- 项目(50274)
- 科学(39369)
- 基金(36257)
- 家(34107)
- 国家(33887)
- 研究(32663)
- 科学基金(28044)
- 省(21241)
- 基金项目(20272)
- 社会(20126)
- 自然(20048)
- 自然科(19366)
- 自然科学(19360)
- 社会科(19035)
- 社会科学(19027)
- 自然科学基金(18943)
- 划(17910)
- 资助(13610)
- 教育(12941)
- 重点(12724)
- 发(12033)
- 编号(11885)
- 计划(11624)
- 科技(10924)
- 科研(10247)
- 创(10032)
- 部(9682)
- 创新(9472)
- 课题(8736)
- 发展(8716)
共检索到88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迎春
河竹(Phyllostachys rivalis H.R.Zhao)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等地,在长期淹水环境中能自然更新生长。其地下鞭根系统的不断延伸和笋芽的时序萌发,形成大面积竹林,是水湿地和旱涝交替的自然环境中植物恢复和水体净化的理想材料。但目前对该竹种淹水环境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开展淹水生境条件下,河竹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研究,探讨其作为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材料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在摸清河竹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河竹在淹水环境下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及对重金属镉(Cd)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玉芳 陈双林 李迎春 陈珊 郭子武
为揭示河竹鞭根对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以在淹水环境中能长期生存的河竹为材料,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对照)、淹水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上的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河竹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一级根明显高于二级根。长期淹水环境下,河竹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水中生长根的根系活力、CAT活性显著高于土中生长根,SOD、POD活性则相反,并能通过维持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胁迫,尤其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志华 吴中能 刘俊龙 苗婷婷 孙慧 闫彩霞
【目的】比较不同竹种的耐湿性,筛选耐湿性较强的优良竹种用于沿江滩涂地和湿地造林。【方法】以水竹、灰水竹、阔叶箬竹、皖紫竹2号、金镶玉、皖紫竹1号、斑苦竹、红哺鸡竹、淡竹、黄古竹、早园竹等11个竹种的两年生母竹移栽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淹水处理60 d内不同竹种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响应,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11个竹种的耐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淹水处理下,11个竹种的形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叶片黄化、新发竹和母竹死亡等。从外部形态看,11个竹种之间差异明显。在生理指标方面,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11个竹种叶片的叶绿素a(Chl a)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显著提高了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淹水程度的加剧,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逐渐加大。分析结果显示,生理指标在11个竹种中的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11个竹种受到淹水胁迫的伤害有所不同。【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5个单项指标集约于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963。通过隶属函数D值综合评价不同竹种耐湿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水竹>灰水竹>金镶玉>阔叶箬竹>斑苦竹>皖紫竹2号>皖紫竹1号>红哺鸡竹>黄古竹>淡竹>早园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波 盛文静 韩蒙蒙 鲍飞燕 李祖林 宋有洪 刘惠惠
为研究淹水对苗期玉米不同类型根的形态结构和活力的影响,选择代表性玉米品种郑单958(耐涝性强)和蠡玉16(耐涝性弱)为试验材料,在三叶期分别淹水2,4,6,8 d,以不淹水为对照(CK),比较玉米胚根和不定根形态特征及活力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淹水2 d后,玉米初生胚根、次生胚根和不定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高于对照,随着淹水时长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但根平均直径显著升高,新生不定根形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其中根长和根尖数受淹水伤害最大。淹水后不定根层数和数量增多、角度增大。随淹水时间的延长,除第1层不定根干质量外,郑单958初生胚根、次生胚根和第2层不定根干质量先升高后降低,而蠡玉16一直降低。根冠比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淹水显著降低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的根系活力,不定根可以维持4~6 d。淹水对不同类型根的影响表现为初生胚根>次生胚根>不定根,不同品种根系特征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规律不同。抗涝品种淹水8 d后不定根根系活力和根冠比开始下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菲菲 唐超兰 蒋红梅 陈鹏 韩健 郭玲霞 许园园 卢晓鹏
为探究淹渍胁迫后枳砧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植株的形态特征变化及其生理响应机制,以枳砧‘市文’温州蜜柑成年树为试材,进行盆栽土壤淹水胁迫处理,将植株根部分别淹渍处理2、5、10、15、20 d,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观察其形态学及根系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化,并测定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片和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无氧呼吸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等指标。结果显示:淹渍5 d时,根系开始出现异味且韧皮部细胞饱满膨胀;淹渍10 d时,新老叶片已呈现不同程度的黄化,根系开始腐烂、变色,淹渍20 d左右,树体干枯死亡。与对照相比,淹渍胁迫处理早期(5 d内),根系乙醇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随着淹渍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丙二醛含量仅在淹渍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相同处理条件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淹渍时长持续下降,淹渍处理10 d时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自淹渍处理10~20 d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淹渍胁迫5 d和20 d时,茎和叶片多数矿质营养积累未发生变化,根系中的P、K、Ca、Mg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结果表明,枳砧温州蜜柑不同组织对淹渍胁迫后的生理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根系乙醇脱氢酶对淹渍胁迫的响应敏感;长期淹渍胁迫影响植株的光合性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使叶片和根系出现明显可见的胁迫症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雯 尹子旭 官凤英
【目的】为探究北京地区黄槽竹及其变种自然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特征并对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黄槽竹、金镶玉竹、黄秆京竹3个竹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然极端低温后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指标、内源激素特征,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槽竹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竹种。黄秆京竹丙二醛(MDA)含量最高,但抗氧化物酶(SOD、POD、CAT)活性低于其他两个竹种。黄秆京竹幼壮竹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竹种。金镶玉竹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叶绿素含量、SOD、POD活性显著降低,渗透物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 0.05)。黄秆京竹幼壮竹的3种渗透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老竹,黄槽竹两个年龄阶段间抗氧化系统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蔺万煌 李艳红 萧浪涛 彭克勤 孙福增
为探索淹水条件下烟草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生理机制 ,以烤烟品种 G80为材料 ,采用 3因素 3水平复裂式裂区试验设计 ,研究了不同淹水处理对烟株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及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淹水条件下烟株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伸根期受影响最大 ,分别比对照下降了 76.77%和 66.67% .淹水对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则在烟株生长中后期降低更为严重 .烟株在各生育期淹水 ,其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都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淹水深度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关键词:
烟草 淹水 生理特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关亚楠 白军红 王伟 王大伟 尹硕
以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淹水条件下芦苇和盐地碱蓬凋落物的分解与重金属的归还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淹水条件下,盐地碱蓬凋落物的失重率均高于芦苇凋落物;潮汐淹水条件下芦苇和盐地碱蓬凋落物的失重率均高于短暂淹水处理。在两种淹水条件下,经过分解后芦苇凋落物中As、Cr和Cu的含量增加,潮汐淹水条件下芦苇凋落物的各金属含量均高于短期淹水处理。盐地碱蓬凋落物经过分解后,各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呈上升变化趋势,潮汐淹水条件下的盐地碱蓬凋落物中As、Cu和Pb的含量均高于短期淹水处理。两种淹水条件下芦苇和盐地碱蓬凋落物中的Pb和Zn,在分解期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释放。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潮汐作用对黄河三角洲芦苇和盐地碱蓬凋落物分解和重金属归还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瑞军 李忠佩 车玉萍
【目的】探讨好气与淹水处理间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量差异的变化特征。【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全市范围的代表性水稻土样品并布置室内好气与淹水处理的恒温培育试验,观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过程及矿化量变化,比较分析不同水分状况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差异及形成机制。【结果】培养过程中不同水分状况处理下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好气处理下培养前期迅速下降,而淹水处理下则迅速升高,并均在培养10d后趋于稳定;好气与淹水处理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培养前期,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小,以致培养后期差异不明显。好气处理下土壤的基础呼吸强度、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计矿化量分别是淹水处理的2.26—1...
关键词:
水稻土 有机碳矿化 好气 淹水 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敏 张灿明 李姣 邓学建
利用2013年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制作地势图,将万子湖湿地洲滩分为27 m以下、27~28、28~29、29~30、30 m以上共5级地势阶梯。利用1983~2013年万子湖逐日平均水位数据分析不同地势阶梯洲滩在春汛期、洪水期、退水期、枯水期等4个时段的淹水特征,结合生物特性和人为干扰分析,确定万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边界范围和策略。研究表明:4个时段中的生态系统管理边界分别为29、31、29、28 m地势阶梯分界线,3个重点时段和管理区域为:春汛期,管理目标是产卵亲鱼保护,28 m以下洲滩是重点管理区域;退水期,管理目标是保障鱼类洄游,28 m以下洲滩和湖槽洄游通道是重点管理区域;枯水期,管理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岳永德 陈双林
为揭示河竹Phyllostachys rivalis对持续淹水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机制,为河竹在水陆交错带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河竹盆栽苗为试材,设置不同深度的淹水处理[水位高出栽培基质5 cm(处理Ⅰ),10 cm(处理Ⅱ)和正常供水(ck)],测定持续淹水30,90,180,270和360 d时河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叶片光能的吸收和转化、能量的传递与分配、反应中心的活性、过剩能量的耗散对持续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持续淹水胁迫下,河竹叶片能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
关键词:
植物学 河竹 淹水 叶绿素荧光 能量耗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长进 董锁成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横跨山地、盆地和沙漠三大地貌类型区,用水矛盾尤其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该文在对黑河流域自然概况及水文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黑河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干流河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河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及河水的微量元素组成,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江皓 仲磊 刘雪 范俊俊 王杰 周婷 张往祥
通过人工模拟淹水环境,对2年生水紫树进行生长和生理特性观测与分析,以期为水紫树的耐涝性研究的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我国沿海和涝害地区耐水湿树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促进了水紫树地上部分生长,淹水60 d苗木侧根和须根数量明显减少,大量不定根形成,且成活率为100%;0~30 d水紫树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 0.05);整个淹水过程中,H_2O_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5),整体呈"M"型趋势。
关键词:
水紫树 淹水 生长 生理特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启侠 杨威 朱建强 王曾桢 叶浩
湖北平原地区夏季强降水频发,稻田易受洪涝灾害。为探明淹水胁迫对杂交中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排涝指标,在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分蘖期、孕穗期分别设计了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后,水稻株高、第3、4节间均表现出伸长生长,且与淹水深度和持续时间的累积值(SD)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收获时遭受淹水的各处理其株高均矮于对照,且淹水程度越重,收获时株高越矮。淹水造成水稻减产,且淹水时间越长,淹水深度越深,减产越严重,若以产量受害指标为评价标准,孕穗期对淹水胁迫较分蘖期更敏感。就产量构成要素来看,分蘖期淹水胁迫导致水稻减产主要是有效穗下降、其次是结实率降低;孕穗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超 朱波 汪涛
消落带是影响水库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区域。利用生物调查方法,对三峡库区典型缓坡型消落带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主要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29种,其中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稗草、苍耳、狗尾草、鬼针草和马唐是消落带的优势种类,且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是消落带成陆初期的建群种。消落带植物群落多呈斑块状集中分布,沿145~175 m高程梯度从下往上大致可分为4条植物带:空心莲子草-狗牙根带、稗草带、苍耳-马唐-狗尾草带和一年生杂草带。(2)淹水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然恢复,只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植物群落的物种...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