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3)
2023(3311)
2022(2872)
2021(2589)
2020(2166)
2019(5027)
2018(4889)
2017(8629)
2016(4885)
2015(5195)
2014(5285)
2013(5150)
2012(4532)
2011(4254)
2010(4240)
2009(3867)
2008(3736)
2007(3302)
2006(3009)
2005(2642)
作者
(15413)
(12648)
(12580)
(11889)
(7501)
(6176)
(5728)
(5129)
(4647)
(4360)
(4264)
(4239)
(3919)
(3902)
(3885)
(3885)
(3868)
(3605)
(3429)
(3392)
(3205)
(3122)
(3030)
(2956)
(2903)
(2843)
(2827)
(2643)
(2640)
(2627)
学科
(19509)
经济(19497)
管理(13897)
(10418)
(8809)
企业(8809)
环境(8602)
方法(7598)
地方(6573)
数学(6365)
数学方法(6220)
(5942)
(5939)
生态(5859)
业经(5089)
资源(4737)
中国(4696)
(4572)
(4552)
农业(4249)
(3838)
理论(3769)
(3587)
规划(3101)
地方经济(3063)
环境规划(3000)
(2599)
技术(2543)
(2466)
区域(2463)
机构
学院(67454)
大学(66209)
管理(25711)
研究(25410)
(23016)
经济(22365)
理学(22104)
理学院(21811)
管理学(21300)
管理学院(21203)
科学(18891)
中国(18252)
(15040)
(13506)
(12998)
研究所(12708)
业大(12163)
中心(11374)
(10443)
师范(10330)
农业(10049)
北京(9870)
(9760)
(9716)
(9556)
(8636)
科学院(8470)
(8418)
师范大学(8282)
(8106)
基金
项目(50060)
科学(39152)
研究(35366)
基金(34308)
(30966)
国家(30734)
科学基金(25965)
(22082)
社会(20923)
社会科(19816)
社会科学(19806)
基金项目(18849)
(18194)
自然(17601)
自然科(17011)
自然科学(17007)
自然科学基金(16624)
教育(15261)
编号(13989)
资助(13440)
重点(12142)
(11859)
计划(10725)
课题(10557)
成果(10296)
(10200)
科技(10135)
(9786)
创新(9544)
科研(9484)
期刊
(27795)
经济(27795)
研究(16875)
中国(14548)
学报(11970)
科学(11078)
(10977)
大学(8541)
管理(8330)
农业(8064)
教育(8043)
学学(7979)
资源(7408)
技术(6738)
(6735)
业经(5003)
(4929)
科技(4339)
生态(4047)
统计(4025)
林业(4013)
(4013)
(3599)
决策(3533)
经济研究(3406)
技术经济(3404)
(3173)
业大(2986)
图书(2970)
问题(2962)
共检索到97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强  张泽中  李群  王义民  齐青青  
为完善河流生态用水综合评价,从水循环中河流生态用水角度出发,以河流水量收支平衡规律为理论基础,考虑河流本底水质,采用本底水质、排放水质和河流控制目标污染物浓度表达河流生态新污径比,并推导出污水排放允许极限值,深入探讨了河流生态用水的质与量综合评价,改进了二元循环下河流生态用水的水量水质计算方法和河流生态用水的综合评价新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河流生态用水质与量综合评价模型。用此模型对黄河2002~2005年为例进行实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污水一级达标排放和不调水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水量比例在33.5%~54.5%,在Tennant等级中为较好状态,但水质不满足要求,bo>Blim;②在污水深度处理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红梅  王正中  王东刚  曹满  任鑫  
【目的】通过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的探讨,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重新认识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的意义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进行了探讨。【结果】指出了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促使生态型城市的形成,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即应以环境生态建设为中心,重视城市河流的多种功能,遵循河流的自然规律,恢复河流的生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使其向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景观化发展。【结论】城市建设者应重视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景观和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海龙  徐祖信  
为探讨综合水质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性,对典型的7种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归类分析其特性的基础上,针对代表性的评价样本,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比较研究。主要结论为:①单因子评价法以最差水质指标所属类别作为综合水质类别,评价结论表现为过保护;②污染指数法能够直观判断综合水质是否达到功能区目标,但是不能判断综合水质类别;③对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等5种典型评价方法,当综合水质为Ⅰ~Ⅴ类水情形时,这几种方法评价结论基本一致,证明这5种典型评价方法对Ⅰ~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燕琳  马岚  潘成忠  张栋  孙占薇  张金阁  刘京晶  黎俊佑  
【目的】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其自然性状况对北京地区居民饮水安全和海河流域水环境均有重要影响,基于"近自然"理念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基础。【方法】以永定河北京山峡段为研究对象,从河流的水文要素、断面形态、水体理化性质、河岸带状况和社会生态价值5个方面,选取了25个定性、定量指标,构建了河流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方式计算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河流进行自然性评价和自然等级判定。【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总体一致,划分的21个调查河段中处于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状态和人工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14.29%、28.57%、46.62%和9.52%,长度分别约为7.5、15.0、25.0和5.0 km。【结论】总体上,调查河段大部分处于退化状态,但仍具有潜在的近自然修复能力。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均是可行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方法。表3参27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月  李昌晓  李健  
开展区域生态案例综合评价,可为地区生态案例建设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3S"技术为支撑,结合宁夏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流域2000年和2012年生态安全等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流域2000年和2012年生态安全状况的时空演变情况,并对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有所增强,但整体上仍处于欠安全级别;2空间上,流域中部的沙坡头、红寺堡和东部盐池县的生态安全有恶化趋势;流域北部的黄河灌区和流域南部山区生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善;32000-2012年以来,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资源有所增加,使得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在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玒玒  汪妮  解建仓  朱记伟  
为了给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洛河区脆弱程度最大,渭河干流区和泾河区属中度脆弱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管理者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晓鹏  
文章提出水质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并以该方法对湟水流域内典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对其它环境质量评价问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红  唐德善  马文斌  
对黑河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后评价,是促进整个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成功度评价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黑河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后评价。这一方法可以克服传统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观性缺点,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结论。通过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发现项目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后续项目及其他同类项目的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占车生  夏军  丰华丽  刘苏峡  刘蕾  
基于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概念框架,提出了该评估的水问题评估目标和概念框架,并以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以人工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为原则,确定1987年的生态景观状态组合为生态系统保护的最佳生态目标。在此保护目标下,分别估算了河流廊道和河道外生态需水,判定三工河流域生态需水的阈值区间为17%~24%。其后,结合社会经济需水的预测情况,综合分析了当地居民福利变化的情况,并以河流廊道用水和河道外用水平衡、社会经济内部用水平衡以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平衡为原则,提出了基于人与生态和谐的水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景峰  李妍  
选取2008—2018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Moran系数、核密度估计建立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时空分异演进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城市之间承载力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现出向中高水平的路径依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应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志强  李鑫  徐德安  
黄河流域物流发展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战略大局,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供求关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化和对外贸易往来5个方面对黄河流域9省市物流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构建了含23个指标的黄河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熵权TOPSIS组合模型、灰色关联模型以及ICC组合相关系数法,对黄河流域总体物流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但整体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结合评价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引力模型构建了以山东为龙头,河南、四川为枢纽“一主两副”的黄河流域轴辐式物流网络体系,有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协同发展平台,培养区域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景峰  李妍  
选取2008—2018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Moran系数、核密度估计建立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时空分异演进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城市之间承载力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现出向中高水平的路径依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应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红梅  王正中  张小朋  
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开始下降,尤其是体现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恶化方面。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简述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功能,并通过对国外河流建设的介绍及对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民  
遵循联合国宪章、国际水法,履行合作开发权利和义务,协调并满足各国的用水利益,是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利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哈两国利益冲突的焦点:水资源短缺与用水不断增长的矛盾;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水、用水不均及相关利益协调与补偿等。中方大规模水土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向南北疆跨流域调水将改变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格局和利益分配模式。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哈石油合作对实现两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及区域安全等根本利益具有重大影响,伊河开发应服务于中哈能源合作,与中哈两国区域一体化战略保持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