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9)
- 2023(15109)
- 2022(12911)
- 2021(11823)
- 2020(10219)
- 2019(23255)
- 2018(22654)
- 2017(43682)
- 2016(23441)
- 2015(25953)
- 2014(25748)
- 2013(25272)
- 2012(23350)
- 2011(21101)
- 2010(20933)
- 2009(19382)
- 2008(18893)
- 2007(16529)
- 2006(14232)
- 2005(12668)
- 学科
- 济(113959)
- 经济(113848)
- 管理(67936)
- 业(62122)
- 企(51697)
- 企业(51697)
- 方法(48406)
- 数学(43025)
- 数学方法(42544)
- 财(25914)
- 农(25867)
- 地方(25081)
- 中国(24759)
- 学(22644)
- 业经(21984)
- 制(18182)
- 贸(17213)
- 贸易(17206)
- 农业(17101)
- 务(16645)
- 易(16603)
- 财务(16600)
- 财务管理(16562)
- 环境(16416)
- 企业财务(15777)
- 地方经济(15329)
- 和(15163)
- 理论(14277)
- 融(14206)
- 金融(14203)
- 机构
- 学院(336332)
- 大学(336192)
- 济(145431)
- 经济(142624)
- 管理(130205)
- 研究(113774)
- 理学(113419)
- 理学院(112152)
- 管理学(110163)
- 管理学院(109553)
- 中国(83881)
- 科学(70412)
- 京(68833)
- 财(63697)
- 所(57196)
- 农(56476)
- 中心(52410)
- 研究所(52348)
- 财经(51811)
- 业大(50860)
- 江(48638)
- 经(47028)
- 经济学(45806)
- 农业(44553)
- 范(42386)
- 北京(42383)
- 师范(41869)
- 院(41118)
- 经济学院(41070)
- 州(38506)
- 基金
- 项目(231699)
- 科学(183792)
- 基金(171064)
- 研究(163986)
- 家(150507)
- 国家(149351)
- 科学基金(128779)
- 社会(106711)
- 社会科(101277)
- 社会科学(101249)
- 基金项目(91141)
- 省(90799)
- 自然(84775)
- 自然科(82873)
- 自然科学(82850)
- 自然科学基金(81378)
- 划(76326)
- 教育(75083)
- 资助(69485)
- 编号(64142)
- 重点(52767)
- 部(51300)
- 成果(50743)
- 发(50357)
- 创(48121)
- 创新(45173)
- 科研(45081)
- 国家社会(44871)
- 课题(44092)
- 教育部(44064)
共检索到480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伟 刘欢
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流域上下游地区在不同经济空间结构下,河流污染的跨区域治理行为及其对应的福利状况,并通过仿真技术对稳态均衡结果(ESS)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虽然可能付出一定的制度成本,但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空间结构,补偿机制必须与力度足够的惩罚机制相互配合,河流污染的协同治理才有可能成为稳态均衡。在惩罚机制缺失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互补性越强,上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机制失效造成的潜在福利损失越大。在补偿机制与惩罚机制并存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同质性越强,下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河流污染协同治理产生的福利改进空间就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芳 郝婧
传统的“政府单核”思维和单一的属地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回应跨界污染问题,以“多元共治、区域合作、协调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加符合当下的治理需求。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对跨界污染事件报道的扎根分析,构建了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提炼出外源驱动、内生驱动、多元共治、赋能建设、思想引导和流程优化六个主导要素,进一步归纳为驱动力、能动力和执行力三维动力,分别作用于协同意愿、协同结构和协同过程三个阶段。利用模型对跨界污染事件进行回溯分析后发现,当前长江经济带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总体上存在驱动力失衡、能动力不足和执行力有限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有的放矢地予以强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芳 郝婧
传统的“政府单核”思维和单一的属地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回应跨界污染问题,以“多元共治、区域合作、协调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加符合当下的治理需求。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对跨界污染事件报道的扎根分析,构建了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提炼出外源驱动、内生驱动、多元共治、赋能建设、思想引导和流程优化六个主导要素,进一步归纳为驱动力、能动力和执行力三维动力,分别作用于协同意愿、协同结构和协同过程三个阶段。利用模型对跨界污染事件进行回溯分析后发现,当前长江经济带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总体上存在驱动力失衡、能动力不足和执行力有限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有的放矢地予以强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洁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和不同行政区域、不同部门,需要协同治理与协同发展。黄河流域协同发展既包含资源—经济—环境的均衡协调,要求技术—文化—人文的同步提高,也需要政府—市场机制—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网络文本的质性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要求与现实性分散的困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要抓住战略机遇期,依据立足于内循环、提升外循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逻辑,建立黄河流域命运共同体,采用多元整体治理方式,发挥大数据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到位。
关键词:
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协同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景熠 敬爽 代应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是应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划分为"形成"和"维系"两阶段,并构建协同治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治理能力、上级政府支持和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治理主体信任程度、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预期收益、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维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程、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明 易康
污染治理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中央政府政策调整下各有限理性参与主体之间动态博弈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是理解黄河流域污染现象的关键因素。为此,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结合前景理论,构建央-地-企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政策不确定性下黄河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有效政策工具,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污染协同治理演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提升博弈主体不合作行动的感知损失、降低不合作行动的感知收益是推动系统达到最优均衡点的有效途径;(2)提高博弈主体不合作行动的认知程度,增强博弈主体风险意识可以有效抑制环境污染;(3)提高地方政府协同治理质量和中央督察质量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不严格排放行为;(4)生态绩效考核是中国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但必须以完善的甄别机制和足够的奖励力度为前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扬 王佃利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治理 双重差分 区域污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柴泽阳 申伟宁
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联治是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机制。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地区间的环境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治理机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表明:成本收益比仍然是影响地方政府参与协同治污的重要因素,成本收益比越小,地方政府越有动机维系彼此间的协同关系;通过设定惩戒机制,增加违背协同的机会成本,有利于维持各方之间的协同治污关系;较大的污染物空间溢出性会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最终使得协同群体陷入污染治理的囚徒困境。
关键词:
演化博弈 环境污染 协同治理 数值模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菊花 柴泽阳 申伟宁
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联治是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机制。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地区间的环境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治理机制的污染治理效应。研究表明:成本收益比仍然是影响地方政府参与协同治污的重要因素,成本收益比越小,地方政府越有动机维系彼此间的协同关系;通过设定惩戒机制,增加违背协同的机会成本,有利于维持各方之间的协同治污关系;较大的污染物空间溢出性会导致地方政府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最终使得协同群体陷入污染治理的囚徒困境。
关键词:
演化博弈 环境污染 协同治理 数值模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傅强 王庆宇 张兴敏
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18条主要河流所流经城市环境监管力度和城市的匹配数据,分析了省级政府环境管制行为对边界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省级政府存在最优化分配环境管制资源的行为,由于省域内处在河流下游边界城市污染治理的负外部性,对其进行污染治理主要有利于其他省份,而省级政府环境管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因此省级政府倾向于对下游边界城市分配较少的环境管制资源,导致下游边界城市的环境监管力度比省域内部低25%,部分解释了边界污染的原因。以上结论说明,边界污染是省级政府最优选择的结果。要治理边界污染,应从改变省级政府环境管制行为入手。
关键词:
边界污染 环境监管力度 省级政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明 罗能生
从协同治理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角度出发,选取1998—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雾霾污染的面板数据,基于莫兰指数、Getis-Ord指数G、STIRPAT和空间滞后SAR模型对雾霾污染的污染路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8—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地理梯度分布大致为"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总体平均>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雾霾污染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以武汉市和合肥市为中心表现为"热点"聚集区域,以南昌市和萍乡市为中心表现为"冷点"聚集区域;雾霾污染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城镇化是显著加剧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聚集和人口集聚则显著降低了雾霾污染。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当从调整研发投入比例,加快建立跨区域协同治理雾霾污染的体制机制等途径降低雾霾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明 曹海丽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从1973年大气环境保护正式启动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程。但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说明现有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难以彻底解决大气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而网格化管理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实现基层资源整合和多元联动管理,可以有效突破大气污染治理的现实困顿。为此,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的结构出发,探讨了该模式的应用历程,并指出现有治理模式下也面临着责任归属不明、信息建设滞后、公众行动乏力和各主体联动与协调不足的应用困境,最后从责任机制、信息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对推进大气污染网格化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网格化管理 协同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康礼 欧阳小明
作为一种具备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的心智活动,腐败活动会持续追求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基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差序格局下更多亲情、乡情和信任因素的融入,基层腐败网络将成为一种具备多元异质特性的复杂网络。纪监审协同机制有利于实现反腐权限、线索和技术上的互动,有利于对基层腐败网路进行存在性识别和结构分析。根据基层腐败网络的结构特性,可采取以"关键少数"为突破口、由内及外、实施全网打击的动态策略,提升反腐打击的精准度和效率,并从摧毁整个腐败网络的角度实现腐败打击的全覆盖。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基层腐败治理的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