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5)
- 2023(10162)
- 2022(9013)
- 2021(8500)
- 2020(6958)
- 2019(16168)
- 2018(16203)
- 2017(31164)
- 2016(17229)
- 2015(19303)
- 2014(19286)
- 2013(19150)
- 2012(17399)
- 2011(15780)
- 2010(15490)
- 2009(13921)
- 2008(13227)
- 2007(11222)
- 2006(9667)
- 2005(8224)
- 学科
- 济(64859)
- 经济(64791)
- 管理(48763)
- 业(45372)
- 企(38079)
- 企业(38079)
- 方法(31541)
- 数学(27266)
- 数学方法(26970)
- 农(17533)
- 学(15948)
- 中国(15859)
- 财(15498)
- 业经(14337)
- 地方(14191)
- 环境(12813)
- 农业(11596)
- 和(11348)
- 理论(11291)
- 贸(11127)
- 贸易(11123)
- 技术(10897)
- 易(10761)
- 划(10268)
- 制(10246)
- 务(10229)
- 财务(10164)
- 财务管理(10150)
- 企业财务(9613)
- 教育(9082)
- 机构
- 大学(241021)
- 学院(240038)
- 管理(97101)
- 济(88305)
- 经济(86239)
- 理学(85005)
- 理学院(84049)
- 管理学(82537)
- 管理学院(82128)
- 研究(80364)
- 中国(56570)
- 科学(53981)
- 京(51406)
- 农(44604)
- 所(41365)
- 业大(41345)
- 财(38442)
- 研究所(38326)
- 中心(35947)
- 农业(35659)
- 江(32849)
- 北京(32332)
- 财经(31598)
- 范(31550)
- 师范(31228)
- 院(28789)
- 经(28759)
- 州(27786)
- 技术(26053)
- 师范大学(25294)
- 基金
- 项目(174089)
- 科学(135219)
- 基金(124919)
- 研究(123706)
- 家(110781)
- 国家(109868)
- 科学基金(93151)
- 社会(75098)
- 社会科(71065)
- 社会科学(71041)
- 省(69549)
- 基金项目(67650)
- 自然(63355)
- 自然科(61822)
- 自然科学(61806)
- 自然科学基金(60663)
- 划(58989)
- 教育(55551)
- 资助(51052)
- 编号(50282)
- 成果(39957)
- 重点(39139)
- 发(37176)
- 部(37171)
- 创(36362)
- 课题(34500)
- 创新(33903)
- 计划(33827)
- 科研(33659)
- 大学(31679)
共检索到33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陈 王伟妮 廖世鹏 任涛 郭晨 刘俊梅 孙霞 鲁剑巍
为明确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时期,分别于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2022年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杭锦后旗试验点从2019年7月26日—8月15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分别于7月26日、7月31日、8月5日、8月10日和8月15日播种;同样达拉特旗试验点从2022年7月22日—8月11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以此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虽然生物量水平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但整体趋势均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与第Ⅰ期播种相比,第Ⅴ期播种油菜生物量分别下降90.3%和75.4%,两点生育期内油菜平均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分别下降469.9℃、409.9℃和179.1 h。同时于第Ⅰ,Ⅱ,Ⅲ期播种时,与施肥投入养分量(N 27.3 kg/hm~2、P_2O_5 34.5 kg/hm~2)相比,油菜翻压还田养分量均高于投入量,且碳和钾还田量至少达到1 800,200 kg/hm~2。因此,综合考虑油菜绿肥生物量以及还田养分量,河套灌区小麦收获后油菜可以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促进油菜生长和养分积累。为达到5 t/hm~2以上油菜还田量及获得更高的养分还田量,油菜生育期内应至少接受活动积温1 300℃、有效积温1 100℃以及有效日照时数640 h。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陈 王伟妮 廖世鹏 任涛 郭晨 许源源 于道海 刘俊梅 张豪强 孙霞 鲁剑巍
为了进一步明确麦后复种油菜绿肥(Brassica napus)适宜种植方式和播种量参数,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在3种种植模式(秸秆移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下设置了7个播种量梯度(7.50~30.00 kg·hm-2),以油菜绿肥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为依据研究适宜的播种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翻耕种植模式下各播种量的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达8.92 t·hm-2,较秸秆移走翻耕和秸秆移走免耕模式分别显著增加26.5%和16.4%(P<0.01)。播种量显著影响油菜绿肥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P<0.01),且在三种模式下表现为相似趋势,当播种量在7.50~26.25 kg·hm-2范围内,油菜绿肥生物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在26.25 kg·hm-2播种量时所有模式的油菜绿肥干重均可达7 t·hm-2以上,当播种量高于此水平后油菜生物量呈稳定甚至下降趋势,油菜绿肥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量随播种量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基本一致。3种种植模式的具体适宜播种量略有不同,根据油菜绿肥理论获得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归还量与播种量的拟合方程计算,翻耕模式(小麦秸秆移走和还田)适宜播种量范围为24.39~28.36 kg·hm-2,而秸秆移走免耕模式可以增加20%左右播种量,适宜播种量范围为30.03~37.84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杜社妮 张俊生 任志宏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麻碧娇 陈桂平 苟志文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目的】针对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探讨麦后复种绿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农田耗水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裂区试验,主区设置麦后复种绿肥(W-G)和单作小麦(W)两种种植模式;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肥(N_0)、常规施氮(180 kg·hm~(-2),N_4)、减施45%氮肥(N_1)、减施30%氮肥(N_2)和减施15%氮肥(N_3)。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绿肥体系产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麦后复种绿肥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系统生物热能产,2019和2020年,W-G较W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8%和12.4%,系统生物热能产分别提高37.8%和40.3%;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氮15%(W-G-N_3)较单作小麦结合减氮15%(W-N_3)和单作小麦传统施氮(W-N_4)处理小麦分别增产6.9%—16.7%和7.9%—13.6%,生物热能产提高52.0%—62.2%和27.1%—58.9%。W-G较W小麦生育阶段耗水量降低6.3%—16.0%,W-G-N_3较W-N_3和W-N_4小麦季耗水量分别降低13.4%—20.5%和20.8%—29.0%,W-G由于绿肥生长季消耗水分,总耗水量显著高于W。W-G较W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9%和19.2%;2019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5%和5.1%,差异显著。W-G-N_3可有效提高系统单位耗水生物热能产,较W-N_3和W-N_4分别提高2.7%—14.5%和9.3%—17.5%。W-G较W增加了成本投入,总产值也随之提高;2019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纯收益分别提高9.8%和9.5%,2020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纯收益则分别降低了15.6%和15.7%;2019和2020年W-G较W产投比分别降低20.7%和23.1%,W-G-N_3较W-N_3和W-N_4产投比降低比例均为14.8%—23.1%,W-G因较多的资源投入降低了系统单方水效益。【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结合适量减施化学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其中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量15%施氮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作为提高水资源利用及农民收益的理想种植模式及施氮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殿凯 李盼 范虹 何蔚 樊志龙 胡发龙 孙亚丽 谭向念 殷文 陈桂平
【目的】针对西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探讨复种绿肥及减量施氮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春小麦生产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麦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W-G)和麦后休闲(W)两种种植模式,副区设传统施氮(N3,180 kg·hm~(-2))、减施氮肥15%(N2,153 kg·hm~(-2))和减施氮肥30%(N1,126 kg·hm~(-2))3个施氮水平,于2020—2021年研究复种绿肥及减氮对春小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麦后复种绿肥结合适量减施氮肥可提高春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W-G较W模式春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增加11.5%—13.5%,麦后复种绿肥结合氮肥减施15%(W-GN2)与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氮30%(W-GN1)较对照麦后休闲结合传统施氮量(W-N3)春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12.1%—20.2%与15.2%—16.6%,W-GN2与W-GN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G较W春小麦耗水量降低12.6%—13.7%,复种绿肥模式中以W-GN2降低春小麦耗水量幅度最大,较麦后休闲结合减氮15%(W-N2)、W-N3分别降低21.8%—25.8%、21.3%—26.3%;W-G通过降低春小麦拔节期至灌浆初期的耗水模系数,增大播种前期至拔节期与灌浆初期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两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比例为60.5%—64.1%),有效协调春小麦前后生育时期的水分需求特征,增强了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供需同步性。相比W-GN1、W-GN3,W-GN2处理的调控效应更突出。W-G具有增产优势,较W增产13.5%—14.1%;W-GN2较W-N2与W-N3分别增产16.7%—18.4%与13.6%—14.6%。因而,W-G较W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29.4%—31.0%,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中,以W-GN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幅度较大,较W-N2、W-N3分别提高44.2%—46.8%、39.1%—43.5%,较W-GN1、W-GN3分别提高36.2%—50.7%、9.1%—17.0%。【结论】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施氮肥15%(即施氮153 kg·hm~(-2))较传统水氮管理提高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可推荐为西北灌区春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生产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广 杨晓晓 黄春国 薛乃雯 夏清 刘小丽 张晓琪 杨思 杨珍平 高志强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旱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还田对后茬麦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改善农田地力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饲料油菜播量(S1:小播量;S2:中播量;S3:大播量)和还田时期(D1:早期还田9月10日;D2:中期还田9月20日;D3:晚期还田9月30日)二因素试验,以常规农户复种夏玉米模式为对照,比较后茬麦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并采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方法,比较后茬麦田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与常规农户模式相比,饲料油菜还田可不同程度提升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其中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提升范围最大,分别为11.73%—60.5%和1.4%—94.5%;饲料油菜播量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还田时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二者间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播量、还田时期及其互作效应均显著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大播量晚期还田处理(S3D3)在所有指标中均表现最优。细菌群落组成方面,门水平上10个土壤样品共得到19个类群,其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聚类结果显示,10个处理可聚为大播量、中播量、小播量和常规农户模式4类,表明不同播量油菜还田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构成。RD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酶活性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其中编码新陈代谢的基因具有明显优势;二级预测功能分类中,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主要代谢功能路径。KEGG直系同源基因簇KO(KEGG orthologous groups)丰度热图结果表明,油菜还田增加了与土壤碳、氮代谢相关的细菌群落。【结论】合理复种饲料油菜并还田可提高后茬麦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并有效改善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土壤有益菌群落数量。夏闲期引入饲料油菜作绿肥对提高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肥力以及合理农作非常有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子奇 何文寿 包蕾 何强强
在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条件下,以饲料油菜品种华油杂62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低播种量A1 (7.5kg/hm~2)、中播种量A2(15.0 kg/hm~2)、中播种量A3(22.5 kg/hm~2)、高播种量A4(30.0 kg/hm~2) 4种播种量处理对其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SPAD)、叶鲜质量和干质量、茎鲜质量和干质量、鲜草产量、叶面积相对生产率、净同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播种量处理有利于饲料油菜干物质的积累;A2、A3处理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A1、A4的产量;中播种量处理的饲料油菜叶、茎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日增长量均具有优势。综合考虑,引黄灌区饲料油菜较适宜的播种量为15.0~22.5 kg/hm~2。
关键词:
油菜 播种量 生长性状 引黄灌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遆晋松 童文杰 王玉浩 周媛媛 文新亚 陈阜
为确定河套灌区永良四号小麦耐盐指标,本研究根据两年大田定位试验观测,建立该灌区小麦产量、生物量、株高、叶片K+与土壤耕层盐分含量S型耐盐函数,同时分析小麦产量随40c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生物量与0~20cm土层含盐量的耐盐函数拟合性最好,决定系数最大,可作为河套灌区小麦耐盐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当0~20cm土层土壤含盐量达到2.926g/kg时,小麦产量开始急剧下降。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小麦耐盐性提供参考,对当地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春龙 杨树青 孙玲玉 刘德平 杜晓峰
为研究河套灌区灌期、非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关系,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北场试验区为研究区,区域内共布设了43眼地下水观测井,选取其中9眼典型井观测全年各月实测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应用ARCGIS10.1软件反距离加权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二者区域空间分布图,以得到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灌期在1~2m,非灌期在1.5~2.5m,秋浇期地下水埋深年内最小;地下水总氮浓度非灌期(2.5~5mg·L-1)明显大于灌期(0.5~2.5mg·L-1);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满足二项式关系(R2=0.543),非灌期二者关系不明显。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应从源头上减少氮肥用量,优化施肥技术,以达...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总氮浓度 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彪 刘荣乐 郑海春 李书田 郜翻身 刘继培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杜刚强 郑文哲 张玉贵 马忠林 周鸿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春小麦 高产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郭富国 杨文耀
为了明确内蒙古河套黄灌区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料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法,对油用向日葵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氮、磷、钾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施用氮、磷、钾均对油用向日葵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用三元二次多项式进行模拟表达。最高理论产量可达307.2 kg/667 m2。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1.38∶1.37∶1。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氮、磷、钾肥效 配比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本文在简述河套灌区群管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对群管组织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农户用水协会和代管公司,在农户获得灌溉水权、避免"搭车收费"、加强水利工程管护、减少用水纠纷、降低水费、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灌溉方式转变方面都是有效的,并且也得到了农户的认可。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农户用水者协会 供水公司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玲 何文寿 贾彪
【目的】研究饲料油菜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及各主要生物学性状间的关系,为其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测定饲料油菜苗期至收获期6个阶段植株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由相关性分析可得,叶龄数与株高、茎粗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5**,r=0.981**;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中4种生物学指标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干物质量>单株鲜重>叶龄数>叶绿素含量;第2主成分中的4种品质指标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茎叶比。【结论】饲料油菜的生物学指标呈单"S"形曲线变化,叶龄数是饲料油菜植株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株高、茎粗的起促进作用,第1和2主成分可以较好的反映植株8个生物学指标相关信息。
关键词:
饲料油菜 生物学指标 生育期 相关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树梅 李彬 冯普智 张丽君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河套灌区引黄水量限额配置调整等问题 ,对节水灌溉对策进行了分析 ,指出应改进、完善工程设施 ,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技术改造 ;开发利用地下水 ,发展井灌 ;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合理确定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溉定额 ,以缓解引黄水量限额与农业生产需水量的矛盾 ,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节水灌溉对策 节水农业 河套灌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