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0)
2023(12615)
2022(11188)
2021(10548)
2020(8662)
2019(19800)
2018(19571)
2017(37577)
2016(20457)
2015(22962)
2014(22729)
2013(22414)
2012(20507)
2011(18485)
2010(18315)
2009(16678)
2008(16089)
2007(13827)
2006(12007)
2005(10520)
作者
(59347)
(49590)
(49038)
(46828)
(31086)
(23719)
(22086)
(19584)
(18647)
(17371)
(16880)
(16610)
(15542)
(15476)
(15220)
(15081)
(14841)
(14606)
(13980)
(13972)
(12291)
(11950)
(11771)
(11244)
(11084)
(10843)
(10780)
(10774)
(9886)
(9713)
学科
(79958)
经济(79844)
管理(57259)
(52531)
(43454)
企业(43454)
方法(36772)
数学(31830)
数学方法(31465)
(21641)
(20443)
中国(20096)
(19332)
(18821)
贸易(18816)
(18391)
业经(17411)
地方(16522)
(14828)
农业(14205)
环境(13143)
理论(13137)
(12773)
技术(12244)
(11652)
财务(11589)
财务管理(11568)
(11458)
银行(11421)
(11315)
机构
大学(288944)
学院(287071)
管理(114103)
(111390)
经济(108924)
理学(99446)
理学院(98293)
研究(97159)
管理学(96610)
管理学院(96092)
中国(70312)
科学(62799)
(61122)
(50412)
(48977)
(47463)
业大(45271)
研究所(45180)
中心(43385)
财经(40843)
(40136)
(38868)
师范(38472)
北京(38426)
农业(37380)
(37151)
(35992)
经济学(33475)
(32988)
师范大学(31404)
基金
项目(205363)
科学(160973)
基金(149032)
研究(148347)
(130995)
国家(129942)
科学基金(111118)
社会(92459)
社会科(87481)
社会科学(87459)
基金项目(80306)
(79815)
自然(73793)
自然科(71987)
自然科学(71971)
自然科学基金(70655)
(67732)
教育(67258)
资助(60574)
编号(60302)
成果(47860)
重点(46285)
(44919)
(43534)
(42331)
课题(41244)
科研(39520)
创新(39517)
教育部(38220)
大学(38019)
期刊
(119366)
经济(119366)
研究(83092)
中国(50997)
学报(48368)
科学(44477)
(42685)
管理(39855)
大学(36079)
(36063)
学学(34096)
教育(30607)
农业(30037)
技术(22860)
(21583)
金融(21583)
业经(19912)
经济研究(19238)
财经(19237)
(16322)
问题(15875)
(15357)
科技(14619)
图书(14508)
资源(14356)
理论(14134)
(13225)
实践(13022)
(13022)
(12934)
共检索到40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婷婷  高宇  王思凯  刘鉴毅  张涛  宋超  赵峰  庄平  
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手段,获取长江河口潮滩的景观特征,选取了57个样点进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及指数计算,分别在4个不同空间尺度对生境景观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了解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筛选得到长江河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最优空间尺度,并且得到该尺度下与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的景观指数。结果显示:半径为75 m空间尺度的景观特征对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解释度最好,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最优空间尺度。在此尺度下,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湿润地表斑块(水洼、临海光滩、潮沟)的散布度、土壤碳储量低下的斑块(光滩)的连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斑块(芦苇、糙叶苔草、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的连通度、潮沟的连通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对后续正确理解河口生境异质性及其结构变化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合理的尺度范围内分析河口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或生态过程的影响机制,对今后在底栖动物栖息地利用效率、栖息地分类、栖息地屏障和通道功能的研究有实际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剑   孙嘉怡   张新雨  
以黄河口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借助GIS和CA-Markov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与湿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城市建设等人为活动和国家政策对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最为深刻,反映在相关产业对湿地的利用上表现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湿地的利用占据绝对优势,但结构处于不断优化之中;预计“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间,沼泽湿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成果显著,生态经济效益得以彰显。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单一湿地类型的支配地位明显,产业集聚迎来机遇,而绿色产业发展迫在眉睫。建议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产业、强化文化引领、打造国家文化公园等方面促进黄河口湿地相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和山  王建军  黄雅琴  林俊辉  何雪宝  刘坤  郑成兴  李荣冠  
分别于2005年11月(秋季)和2006年5月(春季)两个季节,在兴化湾潮间带4条断面取样,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189种。其中,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总种数的90.5%,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类群。优势种主要有寡鳃卷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异蚓虫(heteroMastus sp.)、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opsilla ciNgulata)和侧理蛤(theora lata)等。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26 iNd/M~2和32.35 g/M~2。空间分布上,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次序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作轮  赵锐锋  张丽华  祝稳  李洁  梁丹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干旱内陆河流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和最佳窗口尺度。结果表明:1)类型变化追踪模型能实现基于像元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弥补传统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主要基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难以深入解析湿地空间演变过程的不足;2)黑河中游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窗口尺度为150 m×150 m~450 m×450 m,最佳窗口尺度为250 m×250 m。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黑河中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艳  闫家国  白军红  崔保山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的交错地带,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湿地水文连通受阻。选取黄河口滨海湿地三条水文连通强度差异明显的潮沟,调查不同潮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析水文连通强度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记录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52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总体来看随着水文连通强度的增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密度呈上升趋势;中等水文连通强度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对水文连通引起的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多毛类和寡毛类在水文连通弱的区域占优势,软体动物在水文连通较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区域占优势,甲壳类在靠近潮沟源头水文连通最强的区域占优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国坤  邓伟  吕宪国  宋开山  李恒达  张洪岩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模型,对新开河流域湿地近33年(1969—2001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新开河流域湿地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草地、耕地、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变。期间湿地总面积经历了大幅度减少到显著增加的落起过程;②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2001年沼泽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周长较1969年分别减少了71.02%、71.08%、64.76%,景观破碎化指数由0.78上升到0.93。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湿地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伟  彭欣  刘俊峰  薛峰  
分别于2010年2月与8月对南麂列岛4条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25种,其中软体动物72种,大型藻类23种,甲壳动物13种,多毛类10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3种。冬季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共72种,生物量(3 941.22±2 870.13)g/m2,丰度(1 275.44±749.37)ind./m2;夏季生物种类共93种,生物量(4 521.69±3 473.66)g/m2,丰度(2 099.07±1 074.82)ind./m2;不同季节的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差异。各断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翁凌飞  白昊男  沈镭  
线性交通廊道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科学分析廊道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尺度效应,明确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从而构建线性交通廊道建设与生态保护均衡发展格局,对铁路所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老(中国—老挝)铁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铁路沿线整体和不同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揭示中老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尺度效应。研究表明:(1)中老铁路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2020年铁路廊道土建工程完工后,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有所增加,部分减少的林地面积转化为耕地。(2)铁路建设导致沿线缓冲区整体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增强,斑块连通程度减弱,斑块面积缩减,林地破碎度加剧。(3)整体景观和林地的斑块密度、分散指数均与铁路影响尺度呈倒"U"型关系,铁路对整体景观和林地的景观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的拐点分别位于铁路两侧6 km和8 km附近。本文结果可用于评估铁路等线性交通廊道的建设对沿线景观带来的影响,对未来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其他国家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如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景观格局保护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龙梅  王学雷  吴后建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 1996 年和 2001 年两个时期的 Landsat T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1 年间,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湖泊面积减小,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分布趋于均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常军  周德民  栾兆擎  张海英  
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并蕴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其生态变化备受关注。同时,湿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深入了解湿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了解湿地生态演变规律和制定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领域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动态变化模型等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的制约因素,对驱动因子的选取及定量表征驱动力的模型研究等各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本领域相关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乐  齐伟  张新花  曲衍波  姚小立  王丹  闫勇  
本文选取山东省栖霞市内一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选取典型等高线提取附近的景观类型来研究山区景观垂直分异特征,避免以往利用高程带或坡度带进行山区景观格局分析时造成的斑块分割;同时采取坡度分级说明坡度对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0-6°坡度范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占据主导位置,在>25°主要景观类型为未利用地,这两个坡度带的景观聚集程度最高,景观类型多呈现连片分布;6-25°坡度带为草坡地、林地、园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区域,且这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228m等高线附近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为复杂,是人类活动为主导影响向自然因素为主导影响的过渡区域。在海拔较低区域,由于人类不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丹  莫永亮  彭超  王保战  汪家家  唐贇  路璐  
河岸带是水陆环境交错带,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复杂。为了探究河岸湿地土壤中不同氧气,以及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的影响,本论文以嘉陵江流域河岸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高通量测序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在有氧条件下,以及缺氧条件下加入NO_(3)~(-)、SO_(4)~(2-)、水铁矿(Fe(Ⅲ))和针铁矿(Fe(Ⅲ))等不同电子受体处理中土壤的甲烷氧化潜力及关键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在有氧条件下的甲烷氧化速率显著高于缺氧条件下的速率(P SO_(4)~(2-),而针铁矿抑制了甲烷氧化。缺氧条件下甲烷氧化发生的同时,NO_(3)~(-)、SO_(4)~(2-)的浓度显著降低,与甲烷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Fe(Ⅱ)的浓度显著增加,与甲烷浓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红玉,吕宪国,张世奎  
湿地在流域中处于水陆交错的特殊过渡区域,是地表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在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至今,人类已把天然的湿地景观格局改变为受人类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自然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局地、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湿地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