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9)
- 2023(11829)
- 2022(10497)
- 2021(9969)
- 2020(8237)
- 2019(18817)
- 2018(18812)
- 2017(35978)
- 2016(19971)
- 2015(22610)
- 2014(22568)
- 2013(22266)
- 2012(20625)
- 2011(18515)
- 2010(18432)
- 2009(17012)
- 2008(16385)
- 2007(14278)
- 2006(12407)
- 2005(10783)
- 学科
- 济(80770)
- 经济(80684)
- 管理(54586)
- 业(49787)
- 企(41514)
- 企业(41514)
- 方法(36457)
- 数学(31397)
- 数学方法(30972)
- 农(20188)
- 学(19810)
- 地方(19755)
- 中国(19516)
- 贸(18870)
- 贸易(18864)
- 易(18404)
- 财(17437)
- 业经(16768)
- 理论(13458)
- 农业(13424)
- 和(13292)
- 环境(12989)
- 制(12578)
- 技术(11737)
- 教育(11124)
- 地方经济(11037)
- 出(10980)
- 务(10975)
- 划(10920)
- 财务(10910)
- 机构
- 大学(282933)
- 学院(280973)
- 管理(109790)
- 济(106057)
- 经济(103588)
- 研究(96925)
- 理学(95473)
- 理学院(94282)
- 管理学(92445)
- 管理学院(91945)
- 中国(70255)
- 科学(64475)
- 京(61418)
- 所(50179)
- 农(47085)
- 财(46415)
- 研究所(46277)
- 业大(44465)
- 中心(43182)
- 江(40301)
- 范(39334)
- 师范(38949)
- 北京(38788)
- 财经(37584)
- 农业(37264)
- 院(35770)
- 经(34102)
- 州(33293)
- 师范大学(31672)
- 经济学(30952)
- 基金
- 项目(198566)
- 科学(155089)
- 基金(142990)
- 研究(142496)
- 家(126171)
- 国家(125146)
- 科学基金(106212)
- 社会(87032)
- 社会科(82340)
- 社会科学(82317)
- 省(77800)
- 基金项目(76496)
- 自然(71196)
- 自然科(69458)
- 自然科学(69441)
- 自然科学基金(68149)
- 划(66163)
- 教育(64599)
- 资助(58943)
- 编号(58237)
- 成果(46940)
- 重点(45041)
- 发(42892)
- 部(42779)
- 创(40434)
- 课题(40249)
- 科研(38241)
- 创新(37752)
- 计划(36881)
- 大学(36342)
- 期刊
- 济(115315)
- 经济(115315)
- 研究(80355)
- 中国(51345)
- 学报(49324)
- 科学(44597)
- 农(42340)
- 管理(39162)
- 大学(36245)
- 学学(34073)
- 财(33163)
- 教育(32591)
- 农业(29986)
- 技术(23706)
- 融(20597)
- 金融(20597)
- 业经(18463)
- 经济研究(17903)
- 财经(17313)
- 图书(16190)
- 业(15481)
- 问题(15112)
- 资源(14981)
- 经(14713)
- 科技(14584)
- 理论(14072)
- 版(13502)
- 技术经济(13219)
- 实践(13113)
- 践(13113)
共检索到404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秀梅,梁涛,耿元波
通过探讨海陆交互作用带近代沉积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与大气圈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相关关系 ,综述了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海陆边缘近代沉积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赋存形态、与相关元素的耦合关系等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特殊意义。藉此追溯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 ,区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影响 ,揭示河口、海湾近代沉积磷对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 ,为预测未来区域和全球变化趋势及建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河口 海湾 沉积磷 全球变化区域响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芦晓峰 张亦舒 王毅 熊智 王铁良
为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湿地沉积物生源要素迁移动态,并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集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0~50cm沉积物,用碱熔-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沉积物中全磷的含量,对沉积物中全磷的不同区域(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不同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cm)以及随着芦苇各个发育期(发芽期、发育期、生殖期、成熟期)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功能区沉积物中全磷含量相对较低,变化在0.001~0.781g·kg-1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含量变化较大,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从东北方向到西南方向,沉积物全磷含量有所升...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全磷 时空分布 功能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芦晓峰 熊智 肖汉 张亦舒 王铁良
通过对辽河河口湿地沉积物中全氮(TN)进行为期两年的采样测定,对芦苇生长期内辽河河口湿地沉积物中全氮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此研究,能清楚的认识湿地全氮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且能通过全氮的变化情况了解湿地的富营养化的状况。以该湿地主要植被-芦苇的各个发育期为时间节点,以湿地各功能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及远河区和近河区为空间区域,并根据该湿地沉积物的厚度情况,分别对深度为010,1020,2030,3040,4050cm的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和测定,对沉积物中T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全氮 生长期 时空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梅 张雷 郑丙辉 郭康权 秦延文 王义
对2003-07在渤海湾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是近岸高,远岸低;近岸P含量达0.410mg/g,远岸含量为0.233mg/g。其中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约占总磷的50%以上;渤海湾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平均达5.96mg/g。
关键词:
渤海湾 沉积物 氮、磷分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琴 李强 黄必桂 曲亮 曹静
根据2006–2014年共5个航次在黄河口附近海域采集的150个调查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监测结果,对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和As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含量除2011年少数调查站位的Cu和Pb超过第一类标准外,其他调查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重金属Hg和Cd的含量相当,其含量明显低于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7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有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开道 杨文辉 苏斌 李大兴 李孟洋 张继来 宋静宜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水动力环境。本文以澜沧江为研究案例,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澜沧江干流19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粒度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流域水能开发为主的人为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论认为:1在空间尺度上,上游高原区,河谷宽坦,下蚀微弱,水流平缓,沉积物粒度较小,分选较好,呈负偏或近对称小峰度分布;中游高山峡谷河段,水流湍急,沉积物粒径变粗,分选相对上游较差,但整体分选良好,粒度出现较多正偏尖峰分布;下游中低山宽谷区受到梯级大坝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平均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2不同时间的样品粒度变化,反映梯级大坝致使坝下游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中值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下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蓉蓉 吴如林 唐晨 赖月婷 龚开晟 李家兵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效应,选择典型亚热带河口湿地(闽江鳝鱼滩湿地)中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以及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C三个典型区10个不同深度的Co、Ni、Cu、As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三个采样点Co、Ni、Cu、As含量均随着互花米草入侵过程显著增加,即C>B>A,相比入侵前增量分别达到26.31%、19.66%、50.79%和16.93%;(2)地累积指数法显示,研究区域Co、Ni、Cu为轻度污染状态,As则处在强污染向极强污染过渡状态;(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显示,研究区域Co、Ni、Cu的潜在生态风险轻微,As在A、B两点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很强,C点为极强。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互花米草的入侵将一定程度上加剧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区域内As污染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分析表明沉积物Co、Ni、Cu、As与总碳、总氮、碳氮比、容重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相关,互花米草对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机制可能与其发达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密集的根系结构有关。
关键词:
互花米草 重金属 湿地 沉积物 累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瑞琳 侯磊 袁海英 梁启斌
为探究高原湖泊河口湿地氮循环过程,以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布设8个监测点按季度开展现场调查,分析沉积物无机氮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PVC顶盖原位培育法分别在夏、秋季开展沉积物净氮矿化与硝化速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沉积物氨氮(NH_4~+-N)、硝氮(NO_3~--N)和总氮(TN)含量分别为5.92±6.31、14.49±20.89和1 408.98±625.29 mg·kg~(-1),NH_4~+-N含量沿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呈递减趋势,且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P<0.05)。湿地西侧沉积物NO_3~--N含量高于东侧,NO_3~--N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冬季(P<0.05),而培养期I的硝化速率在湿地中部较高。净氮矿化速率大于硝化速率并形成NH_4~+-N累积。河口湿地沉积物培养后的无机氮主要以NH_4~+-N形式存在(占NH_4~+-N和NO_3~--N总量的55.37%)。(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净氮矿化速率与含水率显著负相关(P<0.05),硝化速率与培养前的NO_3~--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培养前的NH_4~+-N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莲 谢发之 张瑾 陈广洲 汪静柔
磷是导致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采集大量巢湖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通过检测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及赋存特征。结果显示:巢湖南淝河和裕溪河河口的上覆水中总磷含量值时间变化特征为8月>5月>3月>12月;且南淝河口总磷含量年均值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明显高于裕溪河口值;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靠近合肥市河口处。巢湖周边土壤及湖区磷的等值线分布表明:杭埠河流域农业污染、东巢湖东南部水土流失可能是巢湖磷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巢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磷的相关系数为0.515,蓝藻爆发期全湖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显著减少,揭示目前内...
关键词:
总磷 巢湖 赋存特征 来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俊 杨红 王春峰
长江口沉积物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会随着外源磷的输入而发生变化。采用泥(沉积物)水质量比约为1:1,周期为56d的室内模拟试验系统设置包括对照组在内的6个输入过磷酸钠的浓度梯度试验组,研究不同水平的外源磷输入所引起的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变化特征。同时,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含磷物质的加入对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结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沉积物TOC含量在第56天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0%、7.08%、8.09%、9.33%、11.80%,表明随着外源磷输入量增加,长江口沉积物中TOC加速分解。在试验周期内,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最大值与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溶解有机质分子量和芳香环结构变化幅度与外源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说明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大能够加快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变化。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不同磷水平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呈现先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的趋势;而溶解有机质的分子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其芳香环取代基上的取代基逐渐替换为更具有活性的官能团。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减少过程中先生成腐殖质,随着腐殖质继续分解,其腐殖化程度降低,且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具有同一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 曹秀云 宋春雷 周易勇
沉积物磷释放可明显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其关键组分与调控因素尚待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有机质(OM)、不同形态磷含量、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与钙结合态磷(CaCO3~P)为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且均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正相关。与巢湖相比,南淝河具有明显较高的沉积物最大磷吸附量(Qmax),而由此增强的磷缓冲能力可被较高的Fe(OOH)~P含量所抵消,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磷释放潜力(高EPC0值)。有机质能以线性方式增加Fe(OOH)~P、CaCO3~P与Qmax,并据此调节EPC0。南淝河沉积物亚表层(10~15c...
关键词:
巢湖 南淝河 沉积物 磷吸附 磷形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沙茜 黄婧 张维昊 何君 孙燕 周帆琦
本次研究以污染程度不同的鹰窝湖、郭郑湖、庙湖和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湖泊原位采样,控制样品的温度及溶解氧条件,模拟湖泊磷释放量较大时的自然条件,对沉积物中总磷和溶解性总磷释放速率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程度污染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研究表明,厌氧条件下,高温促进磷释放;污染程度越大沉积物磷释放越显著,释放周期越短;湖水中磷主要以溶解性总磷形态存在。需进一步找出污染湖泊磷释放-沉积节点,为污染湖泊与重度污染湖泊的治理提供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关键词:
氮 磷 沉积物 梁子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凯 柯鹏振 吴永红 陈晓国 沈银武 刘剑彤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主要是无机氮循环还受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影响。调查还表明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磷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Eh呈对数关系。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磷形态 无机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飞 张旭
对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渠马、高阳、黄石和双江桥4个断面水体中总磷、溶解态磷和活性磷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总磷和其他4种形态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澎溪河水体总磷、溶解态磷、活性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66~0.129、0.033~0.118、0.013~0.094 mg/L。3种形态磷的分布和相对含量都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溶解态磷和活性磷的浓度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澎溪河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0.6~1.0mg/g,其值与长江干流万州段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相近,小于澎溪河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中总磷含量。双江桥断面沉积物样品中总磷含量高于其他3个断面。SmT(标准测量和测试)法逐级提取数据表明,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