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
2023(509)
2022(420)
2021(384)
2020(287)
2019(646)
2018(553)
2017(1046)
2016(563)
2015(649)
2014(577)
2013(632)
2012(594)
2011(610)
2010(582)
2009(461)
2008(446)
2007(349)
2006(309)
2005(278)
作者
(1839)
(1611)
(1528)
(1487)
(909)
(807)
(658)
(620)
(602)
(542)
(527)
(522)
(504)
(494)
(485)
(480)
(436)
(433)
(409)
(401)
(382)
(377)
(366)
(356)
(353)
(345)
(340)
(331)
(331)
(323)
学科
(4124)
(3342)
经济(3341)
农业(3007)
(2190)
地方(1452)
业经(1410)
农业经济(1256)
管理(1101)
(885)
发展(767)
(767)
方法(756)
数学(723)
数学方法(719)
建设(708)
(702)
农村(701)
土地(700)
环境(663)
(559)
劳动(559)
农业劳动(544)
经济建设(536)
生产(531)
中国(505)
(476)
收入(472)
资源(467)
(457)
机构
学院(8389)
大学(7653)
(4587)
(4224)
经济(4184)
研究(3903)
农业(3515)
管理(3423)
理学(2995)
中国(2981)
理学院(2974)
管理学(2928)
管理学院(2920)
业大(2603)
科学(2518)
农业大学(2199)
(2016)
研究所(1883)
中心(1826)
经济管理(1794)
(1709)
(1696)
科学院(1663)
(1584)
(1454)
发展(1435)
(1434)
(1319)
(1214)
研究中心(1184)
基金
项目(6552)
科学(5185)
研究(4823)
基金(4792)
(4598)
国家(4558)
科学基金(3706)
社会(3082)
社会科(2880)
社会科学(2880)
(2581)
基金项目(2561)
(2509)
自然(2393)
自然科(2297)
自然科学(2296)
自然科学基金(2260)
编号(2149)
(2117)
(1750)
(1679)
资助(1650)
教育(1626)
重点(1564)
农业(1547)
国家社会(1485)
发展(1401)
(1390)
成果(1367)
(1348)
期刊
(4632)
经济(4632)
(4627)
农业(3270)
中国(2536)
(1966)
研究(1947)
学报(1760)
科学(1693)
大学(1331)
学学(1316)
资源(1185)
农村(1084)
(1084)
业经(1005)
农村经济(857)
技术(841)
(820)
业大(734)
问题(728)
农业经济(717)
世界(708)
中国农业(687)
农业大学(685)
社会(683)
社会科(655)
社会科学(655)
管理(623)
经济问题(623)
技术经济(610)
共检索到12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三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但解决了本省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600亿斤原粮及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要求河南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中伟  张艳琳  杨广玉  
本文梳理了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为耕地产出能力提高提供了借鉴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赵华甫  
研究旨在提出符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等要求的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理论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温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不同角度的评价成果进行吨粮田耕地质量优势分析。从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区域条件3个角度进行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选址指标体系和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后按照由优到劣,可实现增产潜力空间由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结果表明:温县选定5 713.3hm2连片的优质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保守估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造强  李霄汉  鲍宁智  崔俊辉  
该文提出河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必要性,指出核心区由70个县(市、区),面积超过200万hm2,集中连片,建成后商品粮达到110亿kg。并论述了核心区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和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的五项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陈美景  
研究目的:提出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耕地保护缺乏长效机制、粮食生产致贫影响种粮积极性、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成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结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重大转变。具体包括:(1)转变耕地保护思路,丰富粮食安全内涵;(2)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积极性;(3)全面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产能;(4)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比较效益;(5)探索生态友好型土地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莉莉   彭继权  
【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如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所在。【方法】本文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正向影响,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实施效果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在南方地区也表现较强,而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却较弱。此外,相比玉米而言,政策对水稻和小麦生产能力提升作用更好。(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以及耕地复种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结论】建议加大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重视农田水利灌排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戴明宏  
基于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分区域推进的准实验条件,利用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直到政策规范实施后的2013年才出现。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的粮食增产效应是在未挤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条件下,通过激励农户提升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发挥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且在农地流转率、劳动力转移率及机械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有更好的政策表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家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技术革新,体现在要素上的技术进步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本质。构建“制度+技术——粮食产能”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产能,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其二,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的粮食产能提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政策实施对粮食数量和粮食质量均有提升作用,对粮食质量促进效果更明显;政策实施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质量提升以及促进平原地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山地地区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双提升。其三,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从而提升粮食产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地方实践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多元导向思路,包括土地流转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导向和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基于对不同建设思路的比较,发现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了较强的经营激励,是具有较强复制性和基层适应性的粮食安全保障路径。以土地细碎化治理为导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安徽省T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表明,统分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与行政赋能的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有助于推动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管理体制层面,统分结合体现为县级政府统筹与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以及县级主管部门赋权基层组织的“双业主”管理模式;在实践运作层面,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呈现为全过程民主治理,包括社会动员、民主协商和权力社会化3个环节。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家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技术革新,体现在要素上的技术进步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本质。构建“制度+技术——粮食产能”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产能,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其二,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的粮食产能提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政策实施对粮食数量和粮食质量均有提升作用,对粮食质量促进效果更明显;政策实施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质量提升以及促进平原地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山地地区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双提升。其三,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从而提升粮食产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贵舫  丁秀平  
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的变化,主要以促进产量增长为目标的粮食支持政策以及具有高度"政策市"特点的粮价形成方式存在着变革的必要。对此,本文在结合我国粮价形成机制中面临的双重性以及粮食生产者对成本、价格、市场方面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研究,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粮食生产者的行为特点,探讨合同订购制取代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前景,确定并完善建立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价格形成机制的思路和方向,以稳定粮食主产区的价格,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时代在变,主题在变,而不变的是国土人的情怀。他们用镜头和文字留住了自己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激情和感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河南的头等大事,特别是自2009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以来,坚持扎实工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成效。五年间共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972万亩,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9亿斤,占全省同期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抑或“非粮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和建设规模增加对农业种植结构均具有“趋粮化”影响,并且在替换被解释变量、省级宏观数据连续型DID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激励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农户的行为响应表现为“趋粮化”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粮食主产区和平原丘陵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以及相比小农户,对规模农户的“趋粮化”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应按需据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同时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和鼓励农户有序开展规模化种植,进而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