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7)
- 2023(4062)
- 2022(3535)
- 2021(3293)
- 2020(2741)
- 2019(6366)
- 2018(6292)
- 2017(11642)
- 2016(6758)
- 2015(7522)
- 2014(7365)
- 2013(7336)
- 2012(6928)
- 2011(6344)
- 2010(6185)
- 2009(5653)
- 2008(5137)
- 2007(4370)
- 2006(3844)
- 2005(3394)
- 学科
- 济(24730)
- 经济(24706)
- 管理(13241)
- 地方(11626)
- 业(10891)
- 中国(10360)
- 农(8277)
- 方法(6837)
- 城市(6677)
- 企(6521)
- 企业(6521)
- 数学(6114)
- 数学方法(6042)
- 学(6028)
- 农业(5857)
- 环境(5189)
- 业经(4972)
- 城市经济(4853)
- 地方经济(4600)
- 财(3971)
- 发(3700)
- 理论(3580)
- 资源(3575)
- 和(3529)
- 制(3404)
- 贸(3125)
- 贸易(3123)
- 方城(2976)
- 土地(2915)
- 生态(2906)
- 机构
- 学院(87143)
- 大学(86199)
- 研究(35154)
- 管理(29010)
- 济(28880)
- 经济(27763)
- 科学(25473)
- 中国(24566)
- 理学(24375)
- 理学院(23864)
- 管理学(23254)
- 管理学院(23074)
- 京(20286)
- 所(18868)
- 农(18328)
- 研究所(17581)
- 中心(15761)
- 业大(15308)
- 范(15157)
- 师范(15008)
- 农业(14689)
- 院(13667)
- 江(13487)
- 北京(12832)
- 省(12734)
- 师范大学(12223)
- 财(12167)
- 州(11764)
- 科学院(11509)
- 南(11013)
- 基金
- 项目(64207)
- 科学(49325)
- 研究(45105)
- 基金(43890)
- 家(39847)
- 国家(39481)
- 科学基金(32804)
- 省(27169)
- 社会(26393)
- 社会科(24791)
- 社会科学(24782)
- 基金项目(24655)
- 划(22876)
- 自然(22704)
- 自然科(22089)
- 自然科学(22086)
- 自然科学基金(21629)
- 教育(19575)
- 编号(18437)
- 资助(16961)
- 发(15331)
- 重点(14981)
- 成果(14443)
- 课题(13961)
- 计划(13334)
- 部(12633)
- 创(12622)
- 科研(12115)
- 科技(12044)
- 创新(11874)
共检索到131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近期,河南省环保厅首次向社会公布省辖市城市河流水质,以促进城市河流水质改善。据了解,河南省环保厅主要对18个省辖市城市区内的60条河流进行了采样监测。监测因子选取反映城市河流水质"水清"、"黑臭"等状况的p H、溶解氧、色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等7项污染物,计算每条河流每一项污染物的单项质量指数,然后将7项污染物的单项质量指数相加,即得到每条河流环境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官宝红 李君 曾爱斌 邓劲松 张军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中国竹类资源现主要分布在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5 0 0 0年来,我国竹类的古今分布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竹类自然分布区北界可达北纬39—4 0°,而今天为北纬35°,往南退缩了4~5°。竹类分布区退缩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冷、变干的影响。竹类植物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可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指示物种。当代气候变暖,在我国北方扩大竹类的栽培面积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竹类资源 历史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勇 陈军锋 夏军 孟德娟
流域闸坝群对河流水文水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论文从流域尺度上探讨了温榆河流域闸坝群对水文循环和污染物运移的作用,分析了闸坝群对温榆河干流水量和水质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闸坝群调蓄降低了温榆河的径流量,削减洪峰,调节非汛期径流,源头的水库对径流调蓄强,削峰显著,而中下游地区的闸坝对径流调蓄较弱,对汛期洪峰有削减作用,但增加了非汛期径流量;②对于河流水环境影响,源头水库库容大,纳污能力强,有助于降低坝上水质浓度,但在水库坝下以及中下游地区水闸,闸坝切断河流,降低河流流通性,水质浓度提高。研究将为认识温榆河流域水污染成因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流域水污染整治和水资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虹
对就业状况的评价应有一个指标体系,包括就业、失业、劳动者素质和收入。2001年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河南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业人数下降;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差;女性失业人员比例较高;下岗职工减少缓慢;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落后;城镇贫困人口增加较快。整体就业状况不如全国。
关键词:
河南 就业 失业 劳动力素质 收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忠 陈诚
河流水系是影响和制约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文章在回顾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水网城市①空间结构发展误区,对与河流水系融合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建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南阳市城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提出在城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保护性利用河流水系复合生态功能,挖掘潜在边缘效应,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架构完整的城市空间格局。
关键词:
水网城市河流水系导向 空间结构建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光君 雷坤 杨丽标
分析了徒骇河、德惠新河与马颊河2003~2010年入海断面水质变化状况及入海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徒骇河与德惠新河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CODMn、BOD5、NH3-N、石油类,主要表现为耗氧类有机污染与有机有毒类污染。马颊河主要超标污染物除CODCr、CODMn、BOD5、NH3-N、石油类外,还包括TP与VHB,以上各水质指标浓度分别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的9、7、12、6、7、9、13倍,表现为耗氧类有机污染、营养盐类污染及有机有毒类污染问题。3条河流中,马颊河污染最为严重。研究期间,除德惠新河的无机无毒类与有机有毒类分类综合污染指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外,其它类别分类综合污染指数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英 王浩 高永胜 闫彦
基于反映河流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健康内涵,构建了河流健康状况诊断指标体系,包括河流形态结构、河流社会经济功能、河流生态功能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选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模型诊断河流健康状况,提出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的标准特征值,给出了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东江为例,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值,诊断河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东江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的下缘,形态结构改变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流修复建议。
关键词:
河流健康 模糊诊断模型 东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江群 刘登峰 黄强
【目的】揭示渭河流域气候要素变化规律,明晰干湿状况分布及演变规律,为该流域减灾防灾决策提供支持。【方法】利用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60-2010年共5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该流域各气象站的潜在蒸散量和干燥指数,通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法、R/S法、小波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该区域气候要素、干燥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干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渭河流域51年来的降水量以1.69mm/年不显著线性趋势减少,潜在蒸散量以0.24mm/年不显著线性趋势增加,两者均存在17年和28年左右的变化周期;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差异较明显,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西西 姜允芳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绿色廊道的距离小于1000m;其次,从河流绿廊配套的基础设施角度,考虑步行、公交和私家车三种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苏州河绿廊的交通可达;第三,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综合考虑街道网络结构与苏州河绿廊的联系性,得出街道可达性等级分布现状特征。最后,结合多元功能需求,从提高居住空间可达性、通行方式的可达性、道路实施的导向性等方面,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冬冬 施展 杨凯 白义琴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佳 李思悦 谭香 张全发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沿线的19条河流,对其水环境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每条河流的污染因子和污染源类型,在此基础上,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得知,河南的赵河、贾鲁河、河北的孟良河,北京的琉璃河水质为Ⅳ类中度污染;河南的卫河、河北的洨河、天津的北运河水质为Ⅴ类重度污染,天津的独流碱河水质为劣Ⅴ类严重污染。评价Ⅳ类、Ⅴ类、劣Ⅴ类河流水质指标污染分担率确定污染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总体来看,水质沿工程总干渠由南到北逐渐恶化,污染类型也由农业型转向工业型。研究结果可为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沿线河流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质 跨流域调水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华 刘元会 郭建青 张洪波 付翠
【目的】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河流水质模型参数求解,为预估河流水质参数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用混沌序列的产生过程模拟粒子初始化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加入单纯形算法提高计算精度,建立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一维及二维河流水质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一维及二维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求解;随着参数取值区间的不断扩大,算法的运算时间增加;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比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且计算精度更高。【结论】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能改善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是分析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家森 姜培坤 盛卫星 谢秉楼
为探讨雷竹集约化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在雷竹栽培区与天然林区河流各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每2个月进行采样,对主要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栽培区河流水质状况明显差于天然林区,水体中所有水化指标均表现为雷竹栽培区高于天然林区。总氮、硝氮、氨氮和有机氮含量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总磷、可溶性碳、COD、BOD5含量则表现为丰水期小于枯水期。雷竹栽培区水体中总氮含量年均达4.24mg.L-1,是天然林区水体的3.15倍,硝氮含量为2.01mg.L-1,是天然林区的5.07倍,氨氮含量为0.07mg.L-1,比栽培区水体高0.66倍;水体中总磷含量雷竹栽...
关键词:
水质 动态变化 雷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