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5)
- 2023(14643)
- 2022(12182)
- 2021(11484)
- 2020(9512)
- 2019(21581)
- 2018(21038)
- 2017(40490)
- 2016(21580)
- 2015(24273)
- 2014(23823)
- 2013(23073)
- 2012(20994)
- 2011(18909)
- 2010(18690)
- 2009(16797)
- 2008(16231)
- 2007(14131)
- 2006(12395)
- 2005(10454)
- 学科
- 济(85291)
- 经济(85217)
- 管理(63635)
- 业(58702)
- 企(47286)
- 企业(47286)
- 方法(36992)
- 数学(32170)
- 数学方法(31668)
- 农(27040)
- 中国(23531)
- 财(21378)
- 地方(20857)
- 业经(20468)
- 农业(17955)
- 贸(16023)
- 贸易(16012)
- 易(15581)
- 学(15371)
- 制(15013)
- 环境(14634)
- 和(14333)
- 理论(14188)
- 策(13962)
- 技术(13660)
- 务(12766)
- 财务(12694)
- 财务管理(12671)
- 银(12278)
- 划(12273)
- 机构
- 学院(293125)
- 大学(288221)
- 济(121609)
- 经济(119086)
- 管理(116750)
- 理学(100647)
- 理学院(99621)
- 研究(98426)
- 管理学(97860)
- 管理学院(97314)
- 中国(75058)
- 京(60110)
- 科学(59503)
- 财(55209)
- 所(47659)
- 农(47621)
- 中心(47195)
- 研究所(43430)
- 江(43320)
- 财经(43318)
- 业大(42600)
- 经(39588)
- 范(39015)
- 师范(38648)
- 北京(37281)
- 农业(37026)
- 院(36652)
- 经济学(36343)
- 州(34864)
- 经济学院(32889)
- 基金
- 项目(204749)
- 科学(163057)
- 研究(153159)
- 基金(148164)
- 家(129131)
- 国家(128062)
- 科学基金(111148)
- 社会(97135)
- 社会科(92130)
- 社会科学(92105)
- 省(80985)
- 基金项目(78342)
- 自然(71603)
- 教育(70594)
- 自然科(69768)
- 自然科学(69749)
- 自然科学基金(68479)
- 划(67744)
- 编号(62992)
- 资助(59702)
- 成果(49716)
- 重点(46486)
- 发(45540)
- 部(45348)
- 创(43512)
- 课题(43335)
- 创新(40632)
- 国家社会(40481)
- 教育部(38992)
- 科研(38977)
- 期刊
- 济(132149)
- 经济(132149)
- 研究(82703)
- 中国(59450)
- 管理(43574)
- 农(42649)
- 学报(41233)
- 财(40994)
- 科学(39750)
- 教育(34744)
- 大学(32120)
- 农业(30035)
- 学学(29908)
- 技术(28702)
- 融(25912)
- 金融(25912)
- 业经(22810)
- 经济研究(20774)
- 财经(19935)
- 经(17312)
- 问题(17259)
- 业(16570)
- 资源(16336)
- 图书(15654)
- 技术经济(14211)
- 贸(13582)
- 科技(13463)
- 理论(13346)
- 现代(13219)
- 版(13004)
共检索到433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素琴 李烆一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出现了要素禀赋优势逆转,即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导致了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矛盾,土地的稀缺性导致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空间和区域上争夺土地资源的矛盾,这些因素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文章提出了引导投入务工与务农劳动力结构比例、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和保护耕地关系、以市场手段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具体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慧军 吕丽华 李英杰 孙世刚 王桂荣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解宗方 张伟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研究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近十年来河南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在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与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加强科技集成能力和转化能力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
关键词:
河南省 粮食 技术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百明 周小萍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粮食单产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变化率之间相关性较强,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单产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很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分析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认为造...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李鹏
提高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我国已建立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护体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体系还有许多不足,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锋 王国强 王玉霞
河南省的耕地资源在数量上不断下降,经历了一个先减少后稍有增加并趋于平缓的变化态势。研究认为,耕地资源的空间转移并没有引起相一致的粮食生产质心的转移。这说明该省耕地资源虽然最近几年保持了数量上的动态平衡,但是耕地资源的“隐形”减少,即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最后就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粮食生产 动态变化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辛岭 高睿璞 蒋和平
[目的]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认清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统计数据,对2004—2015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及排序。[结果](1)与非主产区比较,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物质装备水平、资源禀赋水平和粮食产出能力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从200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非主产区降低得更快。(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004—2015年间,主产区及全国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4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产区5个一级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各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有3个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排名提高较快的有3个省;排名下降较快的有2个省。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 2004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和技术等潜力,而且粮食生产要向低碳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英
促进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河南省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河南是全国的人口、农业和粮食大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的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在全国最具代表性。解决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陈美景
研究目的:提出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耕地保护缺乏长效机制、粮食生产致贫影响种粮积极性、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成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结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重大转变。具体包括:(1)转变耕地保护思路,丰富粮食安全内涵;(2)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积极性;(3)全面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产能;(4)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比较效益;(5)探索生态友好型土地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鹭茵
粮食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中央指出,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而要解决粮食问题,立足点应建立在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上。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切实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本文在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 ,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强调要正确估计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内涵 制约因素 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蓝海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