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4)
- 2023(17556)
- 2022(14880)
- 2021(13791)
- 2020(11636)
- 2019(26478)
- 2018(26198)
- 2017(49973)
- 2016(26985)
- 2015(30384)
- 2014(30421)
- 2013(30147)
- 2012(28212)
- 2011(25746)
- 2010(25884)
- 2009(23971)
- 2008(23458)
- 2007(21114)
- 2006(18844)
- 2005(17182)
- 学科
- 济(131006)
- 经济(130888)
- 业(75630)
- 管理(70270)
- 企(52322)
- 企业(52322)
- 农(50687)
- 方法(49578)
- 数学(43867)
- 数学方法(43338)
- 中国(34085)
- 农业(33542)
- 地方(31794)
- 业经(29132)
- 财(26717)
- 学(25060)
- 制(22339)
- 贸(21344)
- 贸易(21332)
- 易(20615)
- 银(18645)
- 银行(18594)
- 融(18149)
- 金融(18146)
- 环境(18035)
- 发(18020)
- 行(17906)
- 地方经济(17303)
- 技术(16871)
- 和(16677)
- 机构
- 学院(391151)
- 大学(386557)
- 济(169254)
- 经济(165892)
- 管理(147277)
- 研究(138953)
- 理学(126005)
- 理学院(124564)
- 管理学(122371)
- 管理学院(121639)
- 中国(106441)
- 科学(85929)
- 农(82278)
- 京(82022)
- 财(73627)
- 所(71718)
- 研究所(64982)
- 中心(64777)
- 农业(63754)
- 业大(63335)
- 江(60500)
- 财经(57732)
- 经(52339)
- 北京(51476)
- 经济学(51397)
- 范(51303)
- 师范(50770)
- 院(48773)
- 州(47754)
- 经济学院(46036)
- 基金
- 项目(257710)
- 科学(202100)
- 研究(187214)
- 基金(185496)
- 家(162605)
- 国家(161176)
- 科学基金(137213)
- 社会(119245)
- 社会科(112839)
- 社会科学(112806)
- 省(102966)
- 基金项目(98204)
- 自然(87847)
- 自然科(85767)
- 自然科学(85743)
- 划(85324)
- 教育(84493)
- 自然科学基金(84221)
- 编号(76763)
- 资助(75587)
- 成果(61795)
- 发(60457)
- 重点(58363)
- 部(56421)
- 创(53187)
- 课题(52526)
- 创新(49783)
- 国家社会(49521)
- 科研(49356)
- 发展(48027)
- 期刊
- 济(197858)
- 经济(197858)
- 研究(114464)
- 中国(81548)
- 农(81188)
- 学报(63517)
- 科学(57973)
- 财(56454)
- 农业(55126)
- 管理(52570)
- 大学(48403)
- 学学(45888)
- 融(39220)
- 金融(39220)
- 教育(38286)
- 技术(35702)
- 业经(35626)
- 经济研究(30522)
- 财经(28546)
- 业(27951)
- 问题(26656)
- 经(24639)
- 技术经济(20923)
- 世界(20641)
- 版(20136)
- 统计(20029)
- 贸(18683)
- 资源(18667)
- 图书(18360)
- 经济问题(18091)
共检索到600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三敏
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的对数值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证实了这8个经济变量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有共同增长的趋势。然后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验证了河南省这几个农业经济变量均存在一阶协整。通过构建不变参数面板回归模型并进行估计,证实了3个结论:(1)粮食播种面积与化肥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能使农业增加值增加1.32%,化肥使用折纯量每增加1%能促使农业增加值增加0.407%。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较为显著的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速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增速,...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农业经济 面板数据模型 河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凤伟
本文基于河南省县级面板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估计了各类生产要素投入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进而计算了各类要素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表明,各类生产要素投入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合计为53.25%,其中化肥施用量和可灌溉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分别为12.8%和12.7%。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6.75%。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坚 潘雪晴
在“科技兴粮”政策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中等偏低,但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次之,粮食主销区最低;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但空间溢出影响为负,且此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未来我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产业,遵循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驱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旗 刘培培
粮食直接补贴的增产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增加生产性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笔者通过对河南省2004年~2009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的分析,认为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大于非主产区;对扩大种植面积而言,直接补贴效应系数低于价格效应系数;粮食增产依靠种植面积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直接补贴政策与价格政策配合使用,才能促使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性投入。
关键词:
粮食直接补贴 面板数据 增产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邵留长 乔家君
构建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河南省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随时间耦合的关系,并对县域单元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研究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的胁迫作用和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均较为明显。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分异特征。结合人均GDP把河南省109个县域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协调4种发展阶段类型:低水平耦合型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山地区域;拮抗型数量最多,河南省大部分县域处于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拮抗阶段;磨合型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周边,数量最少;协调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侧边界线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涛 李凯
根据2000~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tobit模型研究了影响全球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的因素。研究发现,生物燃料对耕地资源的依赖很大;农作物单产和碳排放对生物燃料消费比重有正面影响,但均需通过人均国民收入的中介作用来实现;人均国民收入对生物燃料消费比重有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也包含了农作物单产和碳排放的间接影响。
关键词:
生物燃料 能源安全 粮食安全 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庆华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选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的中国30个省市的2000~2015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造成一个16×30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设定检验。[结果]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初中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大学教育,而小学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结论](1)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于教育水平的产出弹性,表明中国农业还是典型的物质投入型增长。(2)不同教育水平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初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高等教育,最弱的是中等教育。这表明我国提倡的高等人才回乡创业成效逐步显现,而中等教育人员比重较小,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庆华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选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的中国30个省市的20002015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造成一个16×30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设定检验。[结果]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初中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大学教育,而小学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结论](1)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火根 滕玉华
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扩散关系。根据Stem(2002)的模型,以SO2排放量来表征环境污染水平,利用MATLAB软件对2000-2010年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西藏由于数据不全)的PANEL DATA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SO2污染物质的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空间自相关,经济规模扩大、工业产业比重提高和贸易顺差会加剧我国环境污染,生产技术创新会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并估算了这四个要素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各自实际贡献率。这一实证结果对于完善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制定相关环境保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空间自相关 环境治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志 孙启明 韦结余
本文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由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现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本文又进一步分析了投资、劳动力及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民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聚集。在此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日益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受到多方面的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利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区域的相关面板数据,就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教育 实证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伟
在刚加入WTO时,有学者曾预测我国的农产品进口将大量增加,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验证这一预测的正确性,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依存度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农业劳动力和播种面积的增减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农业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很显然,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没有出现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关键词:
农产品进口 农业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曹彦 何东进 纪志荣 洪伟 连素兰
以我国2000~2013年间31个省域有关林业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年Moran's I指数值基本稳定在0.3,空间滞后面板模型中空间自回归系数ρ为0.169,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他各因素系数在统计上均高度显著。表明我国省域林业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林业市场潜力、林业经济质量和林业人口资本等因素对我国各省域林业经济发展起着主要推动作用;林业生态贡献对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而林业科技潜能目前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较低。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缪陆军 陈静 范天正 吕雁琴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低碳发展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数字经济成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是否也能促进我国低碳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创新效率进而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具有空间效应,但相较于对本地的影响,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启示:第一,要加快承载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减少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数字经济内涵式增长;第二,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要重视创新效率的提高,保障创新投入,降低投入产出损耗,从而确保创新产出的高效和高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