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5)
- 2023(12300)
- 2022(10942)
- 2021(10277)
- 2020(8675)
- 2019(19696)
- 2018(19638)
- 2017(37903)
- 2016(20644)
- 2015(22913)
- 2014(22910)
- 2013(22621)
- 2012(20863)
- 2011(18585)
- 2010(18343)
- 2009(16523)
- 2008(15784)
- 2007(13534)
- 2006(11499)
- 2005(9883)
- 学科
- 济(79139)
- 经济(79054)
- 管理(55699)
- 业(53570)
- 企(43430)
- 企业(43430)
- 方法(36570)
- 数学(31788)
- 数学方法(31424)
- 农(22798)
- 地方(20808)
- 中国(19669)
- 学(19611)
- 财(19246)
- 业经(17498)
- 农业(15507)
- 贸(13800)
- 贸易(13792)
- 易(13356)
- 环境(13168)
- 制(13105)
- 理论(13056)
- 和(12714)
- 技术(12582)
- 务(12435)
- 财务(12371)
- 财务管理(12351)
- 企业财务(11743)
- 划(10972)
- 银(10692)
- 机构
- 大学(283555)
- 学院(283385)
- 管理(113014)
- 济(106179)
- 经济(103604)
- 理学(98734)
- 理学院(97568)
- 研究(96306)
- 管理学(95743)
- 管理学院(95242)
- 中国(68188)
- 科学(64122)
- 京(59977)
- 农(50411)
- 所(48923)
- 财(47052)
- 业大(46707)
- 研究所(45297)
- 中心(43636)
- 江(40469)
- 农业(39609)
- 范(38856)
- 师范(38469)
- 财经(38235)
- 北京(37378)
- 院(35533)
- 经(34800)
- 州(33507)
- 师范大学(31239)
- 省(30621)
- 基金
- 项目(205384)
- 科学(160388)
- 基金(147755)
- 研究(146933)
- 家(130224)
- 国家(129162)
- 科学基金(110291)
- 社会(90000)
- 社会科(85129)
- 社会科学(85102)
- 省(82499)
- 基金项目(80155)
- 自然(74582)
- 自然科(72773)
- 自然科学(72750)
- 自然科学基金(71380)
- 划(68795)
- 教育(66494)
- 资助(60106)
- 编号(59971)
- 成果(47225)
- 重点(46059)
- 部(44038)
- 发(44002)
- 创(42319)
- 课题(41133)
- 科研(39708)
- 创新(39501)
- 计划(38534)
- 大学(37375)
共检索到400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利峰 高晓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交通等方面需要进行创新与变革,从而提升景区的可达性,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以河南208个4A级及以上景区、122个城镇为例,利用K密度估计、可达性模型和百度地图导航功能,对景区前往城镇的公路交通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景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平均通行时间3 h以内的景区占38.94%,5 h以内的占97.60%,中短途观光旅游和周末度假游具有明显优势。(2)景区的可达性呈现“核心-外围”圈层结构,省内旅游便捷的景区位于郑州、开封、许昌、漯河等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客源地市场对景区开发市场影响较大。(3)山区公路交通路网有待提升,省内公路交通连结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相比理论性的研究方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通行时间更为真实。将人口数量作为影响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开发客源地市场、调配旅游交通负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楚纯洁 周金风 姚蒙
以河南省云台山、尧山、老君山和嵖岈山4个典型5A级山岳型景区为样本,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9年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比较分析各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及差异。结果表明:(1)云台山、老君山网络关注度逐年增长,尧山与嵖岈山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关注度由大至小依次为云台山、老君山、尧山、嵖岈山,且均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差异。(2)"五一""十一"和春节假期网络关注度呈不同类型抛物线变化,增长峰值分别集中于节前、节日前期与中后期。(3)网络关注度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空间分布集中性由大至小依次为尧山、嵖岈山、老君山、云台山。对云台山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经济联系度,其次为空间距离;对老君山影响最大的是空间距离,其次为经济联系度;对尧山和嵖岈山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空间距离。(4)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环境以及"互联网+旅游"下品牌推广与营销差异也是影响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婷 秦耀辰 闫卫阳 潘少奇
以最短时间和可达性系数为指标,在ArcGIS的支持下,对1986,1996和2006年3个时间断面的河南省公路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公路网络连接的县级城市可达性值以中部及中北部为核心,向外围逐渐增高,大致呈不规则环状分布格局;研究期内,可达性空间格局总体变化不是很大,可达性比较好的县级城市主要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及中北部,可达性较差的县级城市均分布在河南省的边缘地带,3个时间断面中,新县、台前始终是可达性最差的2个县;随着河南省公路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河南省整体可达性及各县的可达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同阶段可达性的提高幅度又有所不同,1986—1996年各县可达性值减少率高于19...
关键词:
可达性 公路网络 空间格局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婷 潘少奇 苗长虹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分别测算了河南省全域公路交通网络的长度-半径维数、分枝维数以及其所辖18个省辖市各等级公路的相似维数及权维值。研究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具有分形特征,长度-半径维数与分枝维数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市权维值存在较大差异,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布不均衡,差异较大,中原城市群和黄淮的部分地区公路交通较好,而豫北、豫西、豫西南及豫东南部分地区交通覆盖度较差。为进一步探讨各地市公路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公路规模与经济产出的分形模型测算出18个省辖市的分维值,发现郑州等10个城市经济发展超前于公路规模、开封等3个城市基本一致、平顶山等5个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于...
关键词:
长度-半径维数 分枝维数 分形 河南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尚 薛东前
高速铁路的出现极大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可达性,缩小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笔者基于12306网站提供的列车运行时刻数据,在改进城市之间换乘最短时间算法的基础上,从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测算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铁路交通可达性和经济潜力,对比在高铁背景下,分析有高铁城市与无高铁城市、有高铁城市之间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潜力的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的出现加剧了有高铁城市和无高铁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潜力的差距,而在有高铁的城市之间这种差距在减小;(2)在高铁网未完善的前提下,"高铁+"成为新的出行选项;(3)经济潜力值较大的城市多分布于中原城市群范围内;(4)城市可达性和经济潜力受到铁路运营行为的诸多影响。
关键词:
高铁 交通可达性 通勤 经济潜力 河南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尚 薛东前
高速铁路的出现极大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可达性,缩小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笔者基于12306网站提供的列车运行时刻数据,在改进城市之间换乘最短时间算法的基础上,从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测算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铁路交通可达性和经济潜力,对比在高铁背景下,分析有高铁城市与无高铁城市、有高铁城市之间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潜力的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的出现加剧了有高铁城市和无高铁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潜力的差距,而在有高铁的城市之间这种差距在减小;(2)在高铁网未完善的前提下,"高
关键词:
高铁 交通可达性 通勤 经济潜力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贺平 王靓 任婉倩 贾淑芳
以携程旅行网站上发布的关于河南省景区旅行游记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中4A级及以上资源禀赋较高的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频繁,客流量最多的景区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开封和焦作;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白马寺、香严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万仙山风景区6个景区的节点中心性和结构洞分析排名靠前,资源优势显著,旅游吸引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位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河南省A级景区网络整体规模大但密度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带动作用不强,凝聚子群在郑、汴、洛地区呈现集聚发展趋势,整体网络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和集聚性,呈现小世界网络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唐风沛 吴国玺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分布结构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美霞 蒋才芳 王永明 张佑印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案例区,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区域内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空间上"南少北多";高等级公路呈"王"字形分布,公路密度较低。区域内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处在3.863—8.401h之间,均值为5.386h。景点可达性系数极差为0.845,高于平均值的景点有16个,占34%,景点可达性不均衡分布较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大致呈"核心—外围"的圈层分布,景点自身空间区位、周边景点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分布对景点可达性格局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慧敏 张香玲 李立 李小建 王兵
山区贫困县具有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且居住空间格局快速变化等特点,使得其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及可达性分析在教育公平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豫西山区贫困县嵩县为例,利用1997、2007、2015年中小学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1)嵩县中小学空间布局在一些地形条件地区局部集中:小学在浅山丘陵区和低山区分布相对较多,初中则局部集中在浅山丘陵区;(2)撤点并校使中小学数量减少,各行政村内学校数量的分布差距缩小,趋势线逐渐平缓;(3)Voronoi模型的Cv值结果显示,中小学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状态,随着中小学数量的减少其空间集聚程度逐渐下降,在县域北部沿东北—西南走向呈现面状密集分布区,沿境内两条主要干线路(G311和S247)分别形成南北和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区;(4)2015年中小学空间可达性区域差别明显,小学最远入学距离为最近入学距离的160倍,有26.1%的村庄初中入学距离达10 km以上,且全部位于中山和低山地区;(5)地形、交通、人口、经济、政策因素等对嵩县教育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江伟
购物旅游与旅游购物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运行模式和动力机制差异很大。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学界对购物旅游研究目前仅停留在对国外模式的总结分析上,对其发展条件、影响因子以及运营机制少有涉猎。以陈传康先生的旅游经济结构理论为引子,以义乌国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对影响购物旅游市场的需求因子、供给因子、支撑因子等进行理论分析,深入分析了义乌购物旅游发展模式和新的运营机制,以期为购物旅游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购物旅游 义乌 影响因子 运营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樊新生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县市可达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还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平均可达性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态势,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逐步拓展,交通干线指向性明显,平原地区可达性优于山区、丘陵或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达性变化幅度也不均匀,可达性水平较差的地区改善程度明显,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可达性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缪理玲 方朝阳 潘彦江 高丹 徐健
运用可达性方法定量研究井冈山风景区公路网络空间结构,考虑地形、道路等级、拥挤度等因素对车速的影响,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旅游季节景点可达性和对外可达性变化。研究表明:1井冈山风景区景点可达性和对外可达性分别呈现"中心—外围"摄动变形的圈层结构与"东—西"摄动变形的圈层结构,可达性空间分布遵循空间距离衰减性、交通指向性、高等级路网指向性等。2旅游季节因素对可达性影响显著,旅游旺季可达性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可达性空间分布也受其影响。3路网结构、景点布局和节点规模是影响可达性分布的重要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达性优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友宝 邓巧
基于“红色村落”概念内涵界定,以湖南省262个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点)为数据样本,综合运用数理建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全省红色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红色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状态,不同空间板块或行政单元红色村落分布非均衡性特征突出,集聚强度具有随尺度距离增加而不断弱化的“空间衰减”规律;(2)红色村落整体呈“大分散、小集聚”分布格局,全省存在三大高密度集聚区以及多个红色村落跨界连绵集群组团,长征沿线、湘鄂赣及湘粤赣边区等形成多个“中低密度”集聚片区;(3)红色村落通行时间平均值为221.58 min,标准差为42.75,可达性整体状况不理想,且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水平稳健性欠佳,不同可达时段内红色村落数理分布近似于呈“金字塔”状结构;(4)红色村落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特征,省际边缘区形成多个交通可达性低谷,与其核密度格局存在“空间错位性”,且具有沿交通干线分布的指向特征。最后,提出了优化红色村落可达性格局、驱动交通区位重构和推进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祝英丽 李小建
利用ArcGIS提供的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县域金融网点布局具有行政科层组织结构特点,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布局县城所在地;中国农业银行是农村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但存在缩减网点趋势;农村信用社布局分散;邮政储蓄银行均位于各乡镇镇区。三者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空间可达性最高,邮政储蓄银行次之,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此三类金融机构的空间覆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区。开展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发展农村保险业,将农户组织起来,在金融服务薄弱区设置农村信用社流动服务网点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金融机构 空间可达性 巩义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