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6)
- 2023(7323)
- 2022(6314)
- 2021(6002)
- 2020(5156)
- 2019(11653)
- 2018(11384)
- 2017(21572)
- 2016(12319)
- 2015(13727)
- 2014(13612)
- 2013(13443)
- 2012(12738)
- 2011(11584)
- 2010(12026)
- 2009(11098)
- 2008(10750)
- 2007(9768)
- 2006(8696)
- 2005(7802)
- 学科
- 济(52499)
- 经济(52451)
- 农(45857)
- 业(37061)
- 农业(30401)
- 管理(22411)
- 方法(20904)
- 数学(19566)
- 数学方法(19211)
- 企(15676)
- 企业(15676)
- 业经(14293)
- 地方(13729)
- 中国(12852)
- 制(10558)
- 学(10317)
- 农业经济(10274)
- 发(9624)
- 村(9230)
- 农村(9222)
- 贸(8222)
- 贸易(8218)
- 教育(8055)
- 易(8021)
- 土地(7953)
- 发展(7770)
- 策(7770)
- 展(7763)
- 财(7763)
- 收入(7405)
- 机构
- 学院(174326)
- 大学(169207)
- 济(69161)
- 经济(67510)
- 研究(66063)
- 管理(63769)
- 农(60274)
- 理学(55412)
- 理学院(54772)
- 管理学(53352)
- 管理学院(53069)
- 中国(46871)
- 农业(46393)
- 科学(43886)
- 业大(39020)
- 京(35714)
- 所(35576)
- 研究所(32753)
- 中心(30792)
- 农业大学(28707)
- 江(28524)
- 省(27642)
- 财(26570)
- 范(23933)
- 师范(23687)
- 业(23572)
- 院(22357)
- 州(22174)
- 科学院(21966)
- 北京(21769)
- 基金
- 项目(122759)
- 科学(94250)
- 研究(87700)
- 基金(85429)
- 家(77520)
- 国家(76386)
- 科学基金(62736)
- 省(54756)
- 社会(53424)
- 社会科(50024)
- 社会科学(50006)
- 基金项目(45210)
- 划(42693)
- 自然(41486)
- 自然科(40464)
- 自然科学(40451)
- 自然科学基金(39661)
- 教育(39573)
- 编号(36952)
- 资助(35312)
- 农(33531)
- 成果(28805)
- 发(28687)
- 重点(28023)
- 部(26379)
- 课题(26177)
- 创(25375)
- 计划(24659)
- 业(24173)
- 创新(23622)
- 期刊
- 济(84736)
- 经济(84736)
- 农(65513)
- 研究(47380)
- 农业(44775)
- 中国(41808)
- 学报(36045)
- 科学(30825)
- 大学(26740)
- 学学(25642)
- 业(21909)
- 教育(20725)
- 业经(20421)
- 管理(18123)
- 财(16643)
- 融(16285)
- 金融(16285)
- 技术(14735)
- 农业经济(13694)
- 农村(13476)
- 村(13476)
- 版(12639)
- 问题(12332)
- 业大(12118)
- 资源(10875)
- 世界(10649)
- 农业大学(10579)
- 科技(9804)
- 经济问题(9655)
- 经济研究(9472)
共检索到264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苗利娟  董文召  高伟  臧秀旺  汤丰收  
                                    
                                
                            
                            研究了河南省龙生型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属平均水平,但平均油酸含量高于平均水平。龙生型花生在中、小果型及单株荚果数、油酸含量方面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南阳花生和柘城麻壳在低蛋白品种选育、东明集小花生及郏县三四粒在食用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具有利用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师  刘祖昕  樊帆  韩立朴  谢光辉  
                                    
                                
                            
                            本研究对国内9份和国外15份甜高粱自交系品种的45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目的是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为新疆干旱区甜高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1 9,明显高于分级性状的0.779 6。其中,茎秆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817 2,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46 9。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其中,叶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50.3%,播种-出苗期变异系数最小为5.7%,总体平均为23.9%。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一青  姚小华  李志真  黄勇  
                                    
                                
                            
                            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在果实、叶和花性状上的变异极为丰富,每500 g鲜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76.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3.31%);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叶和花性状;果纵径和果横径与叶长、叶周长和花冠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农家品种宜春白皮中籽表型性状的总变异程度高于龙眼茶、羊屎茶和珍珠茶。利用25对AFLP引物组合在4个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中共扩增出9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75.7%;羊屎茶与宜春白皮中籽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698 2),龙眼茶与普通油茶的相似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国彬  龚榜初  赖俊声  鼓佳龙  谢正成  
                                    
                                
                            
                            采用ISSR技术对37个锥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65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每条引物的扩增谱带从9(引物828)16条(引物821)不等,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2个ISSR片段,共扩增出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占82.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条带为9.9条。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供试农家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1.826 9,有效等位基因数1.509 7,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292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4 4;13条引物可区分37份农家品种及其优株。根据遗传一致度构建反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虎翼  
                                    
                                
                            
                            为探明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25份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5%,第一主成分反映叶脉色,第二主成分反映叶色,第三主成分反映株型,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顶叶色、薯皮色。聚类分析可将25份红薯育成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I类群包括7份材料,主要特点是最长蔓长170.8 cm,分枝数8.9个,薯形为短纺缍形,薯皮红色或紫色,薯肉为黄色或紫色,干物率和食味评分最高,平均产量28.30 t/hm2;第II类群包括13份材料,主要特点是叶形为心形或缺刻,顶叶色、叶色均为绿色或褐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为中纺缍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卫东  卢为国  梁慧珍  许景菊  王韧  
                                    
                                
                            
                            利用河南省已审定和区试通过的26 个夏大豆品种,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二次逐步回归筛选,确定了主要性状最高理论产量指标并模拟出高产指标,此两项指标可比当前高产对照豫豆8 号增产71-8 % 和30-0 % 。
                            关键词:
                                
                                    
                                    
                                        夏大豆  农艺性状  定量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乐  何录秋  张璐  李志清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湖南省63份芝麻种质资源的12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芝麻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12个质量性状中,茎秆绒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10,叶序的最低,为0;9个数量性状中,空梢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962%,千粒质量的最小,为12.397%;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4.076%。63份种质可分为4大类:第Ⅰ类(24份)可作为选育四棱以上芝麻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Ⅱ类(34份)可作为选育丰产型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Ⅲ类(2份)可作为选育矮秆型品种及蒴果长度较长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Ⅳ类(3份)可作为选育分枝型品种的候选群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品质性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郄彦敏  蔺瑞明  冯晶  徐世昌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条锈菌新小种不断产生并流行,使生产中已推广应用的品种变为感病品种而被淘汰,给小麦抗病育种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中国小麦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成株抗条锈病基因。成株抗性作为持久抗性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成株抗性的利用,对培育持久抗性或非小种特异抗性品种至关重要。成株抗性遗传分析能为成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及其转育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对4个成株抗性农家品种与感病品种Taichung29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并用小种CRY32在田间进行接种鉴定,分析其抗病基因的组成及遗传特点。结果表明:3个农家品种换香头(3)、白麦(1-3)和白麦...
                            关键词:
                                
                                    
                                    
                                        小麦农家品种  条锈病  成株抗性  遗传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秋文  林平  李娣  李杰勤  赵庆伍  祖敏  董美荣  刘敏  
                                    
                                
                            
                            选取Tx623A×S722的P1、P2、F1和F24个世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丹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种F1在除分蘖数外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均表现超亲优势,株高的普通遗传率最高(H2G=47.91%),单株干重的普通遗传率最低(H2G=23.61%)。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发现株高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E-6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0.31%;叶长受多基因控制(C-0模型);叶宽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D-0摸型);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均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E-1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粳稻  遗传方差  遗传率  遗传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姝  王伯伦  张振宇  黄元财  贾宝艳  王术  
                                    
                                
                            
                            以4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对不同株穗型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和高秆型垩白粒率较低,垩白度较小,外观品质较优;半直立穗型、散穗型、中穗型、中秆型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大,加工品质较优;弯穗型、散穗型、重穗型和中秆型胶稠度较长,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优;直立穗型、散穗型、轻穗型和矮秆型蛋白质含量较多,营养品质较优。适当减小穗颈节宽度、穗长、二次枝梗数和着粒密度对改善品质有促进作用。成熟期光合速率在13.6μmol/(m2.s)时,蒸煮品质较优;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对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有不利影响,但能促进营养品质的改善;成熟期保持较大的叶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欣欣  姚占军  岳艳丽  王莉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个农艺性状为基础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39%,其次为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1.82,1.73和1.62,平均值为1.75。在此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可将4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但是第Ⅱ大类和第Ⅲ大类相差不大,这说明上述四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在逐步...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启龙  多吉顿珠  土登群培  刘云飞  益西央宗  
                                    
                                
                            
                            为了解在拉萨地区引种的18个燕麦(Avena satica)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18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8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458~2.054,平均为1.87,遗传多样性丰富,同一性状间差异化大,各性状变异系数大,其中较高的是干草产量(52.354%)、旗叶长(51.946%)。聚类分析将18个燕麦品种分为4类,类群Ⅰ包括11个品种,属于高秆类群。类群Ⅱ包括1个品种,属于高干草产量类群。类型Ⅲ包括2个品种,属高营养、多籽粒型类群。类群Ⅳ包括4个品种,此类群在各个指标中均有较好的表现,是适宜在拉萨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592%,第一因子反映叶产量和种子产量,第二因子反映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第三因子反映粗灰分,第四因子反映茎叶比和粗蛋白。第五因子反映株高。通过构建5个主成分为参数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可以筛选出贝勒Ⅱ、牧王、海威为适宜在拉萨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关键词:
                                
                                    
                                    
                                        燕麦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