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7)
2023(14928)
2022(12774)
2021(12348)
2020(10003)
2019(23219)
2018(22925)
2017(42968)
2016(24317)
2015(27788)
2014(28276)
2013(27016)
2012(24810)
2011(22303)
2010(22680)
2009(20449)
2008(18788)
2007(16547)
2006(14758)
2005(13183)
作者
(67011)
(55078)
(54578)
(52317)
(34953)
(26592)
(25122)
(21489)
(21282)
(19978)
(18998)
(18395)
(17452)
(17242)
(17161)
(16891)
(16632)
(16249)
(15769)
(15651)
(13854)
(13658)
(13268)
(12680)
(12557)
(12333)
(12310)
(12278)
(11114)
(11001)
学科
(84785)
经济(84688)
管理(62286)
(59675)
(48784)
企业(48784)
方法(36533)
中国(34323)
数学(31612)
数学方法(31135)
(27104)
金融(27101)
(26324)
(25820)
银行(25784)
(24853)
教育(23792)
(23609)
地方(22728)
业经(20852)
(20186)
(19508)
理论(19408)
农业(17999)
(15122)
财务(15050)
财务管理(15019)
技术(14930)
(14688)
贸易(14674)
机构
学院(326185)
大学(322861)
管理(121790)
(118176)
经济(115018)
研究(110253)
理学(104508)
理学院(103251)
管理学(101243)
管理学院(100647)
中国(83084)
(70261)
科学(68821)
(56597)
(55621)
(52322)
师范(51968)
中心(51390)
(50592)
研究所(50529)
(50060)
业大(46836)
北京(45399)
财经(44487)
师范大学(42155)
(41708)
技术(41682)
教育(40732)
(40266)
(39946)
基金
项目(218953)
科学(172086)
研究(169465)
基金(152396)
(130955)
国家(129640)
科学基金(110766)
社会(101337)
社会科(95647)
社会科学(95616)
(91056)
教育(84290)
基金项目(81151)
(75930)
编号(73838)
自然(70558)
自然科(68808)
自然科学(68793)
自然科学基金(67475)
资助(62343)
成果(61650)
课题(53911)
重点(50536)
(48699)
(48425)
(45769)
(44698)
项目编号(44261)
规划(42338)
创新(42336)
期刊
(132102)
经济(132102)
研究(104403)
中国(73335)
教育(69494)
学报(48743)
(46969)
科学(44278)
管理(42718)
(42001)
(39939)
金融(39939)
大学(37734)
学学(34072)
技术(33827)
农业(32053)
业经(22353)
财经(20947)
职业(20699)
经济研究(19366)
(17747)
图书(17481)
问题(16951)
理论(16496)
(15491)
论坛(15491)
(15396)
实践(15262)
(15262)
科技(14863)
共检索到49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艳琦   丁丽娟   周钰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蒿楠  郭一凡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的深度合作。当前,结合区域特征和产业结构探索差别化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各地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需求。河南省在产教融合政策区域化解读、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贡献了区域化的推进机制与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从中国高职教育20年的大发展来看,坚持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其实践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克服现存问题,进一步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和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深入推进产业界、教育界的有机衔接,以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士华  陈福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成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项目工程实施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虎伟  孙中婷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方法,分析河南省洛阳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情况,发现其存在政策供给滞后、政策供给质量不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治理结构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洛阳市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尽快弥补政策供给滞后短板,切实提高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供给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应尽快完善办学治理结构,提升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应尽快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市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书才  陈向平  赵勤贤  
"双高"建设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为高职教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创造了新的机遇。文章分析了"双高"建设与高职产教融合之间的互动逻辑,明确了"双高"建设与高职产教融合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高职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此,文章提出以下破解对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改革管理体制,注重区域差异,平衡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优化产教资源建设,促进校企有效协同;加快产业升级,精准定位人才规格,强化人才资源支撑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合作成为其主要合作模式,这需要产教融合各主体围绕应用价值知识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从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路径,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在国家层面文件提出"产教融合",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产教融合迈入了新阶段。深化产教融合,将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而在新技术革命下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态变革。目前,教育正处在形态变革的前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轶博  
[目的]通过分析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在深入了解我国城乡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析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振兴路径对于突出乡村地域功能特色,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文章从乡村地域功能的角度探析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通过对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振兴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发展功能指数其生产发展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35~0.265,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豫南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中值区集中在豫东北,低值区集中在豫中城市群。生活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15~0.205,低于生产功能指数,呈现出地带性分布特征,生态功能指数介于0.025~0.019,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伏牛山区。总体功能指数介于0.105~0.645,豫西大于豫东,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结论]城乡融合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路径就是补齐乡村的不足与短板,发挥城乡融合优势,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来看,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阶段性要求,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应基于对乡村地域功能格局与演变规律的科学认知,立足于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及地方发展基础,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指导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体系,总结和梳理不同功能类型的乡村地域空间存在的功能缺陷,分析资源整合方式,促进乡村重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龚添妙  朱厚望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界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是主线。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层壁垒实质是文化的冲突,表现为两种文化的属性对立、目标追求差异和范式冲突。破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促进文化自主转型、打造文化创新平台、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是其路径选择。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更是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促使高职教育由对接产业走向引领产业,营造学习型社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下,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合作沟通机制不畅、行业协会缺乏主体意识、利益平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应当联合行动起来,从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权责界定、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育人双主体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育人的主体地位缺失、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等困境,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定策略,即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探索"政-企-行-校"多元合作办学模式、联合企业共建"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