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5)
- 2023(6271)
- 2022(5394)
- 2021(4954)
- 2020(3949)
- 2019(8929)
- 2018(8384)
- 2017(16642)
- 2016(9492)
- 2015(10437)
- 2014(10538)
- 2013(10369)
- 2012(9994)
- 2011(8916)
- 2010(9270)
- 2009(8723)
- 2008(8692)
- 2007(7871)
- 2006(7369)
- 2005(6816)
- 学科
- 济(35977)
- 经济(35934)
- 管理(28607)
- 业(27121)
- 企(19791)
- 企业(19791)
- 农(15849)
- 地方(12548)
- 财(11865)
- 中国(11470)
- 方法(11120)
- 农业(10618)
- 数学(9760)
- 数学方法(9508)
- 制(8823)
- 业经(8746)
- 策(8425)
- 贸(7486)
- 贸易(7478)
- 易(7264)
- 学(7099)
- 环境(6689)
- 及其(6644)
- 务(6592)
- 银(6575)
- 银行(6572)
- 财务(6568)
- 财务管理(6554)
- 税(6451)
- 行(6282)
- 机构
- 学院(132576)
- 大学(128741)
- 济(55293)
- 经济(53833)
- 管理(50565)
- 研究(48066)
- 理学(41934)
- 理学院(41476)
- 管理学(40768)
- 管理学院(40524)
- 中国(38570)
- 财(28875)
- 科学(28603)
- 京(27140)
- 所(24972)
- 农(24424)
- 江(23364)
- 中心(22943)
- 研究所(21996)
- 财经(20800)
- 省(19772)
- 业大(19248)
- 范(19102)
- 师范(19007)
- 农业(18702)
- 经(18549)
- 州(18446)
- 北京(17449)
- 院(17419)
- 经济学(15602)
- 基金
- 项目(82015)
- 科学(64726)
- 研究(63487)
- 基金(57190)
- 家(48694)
- 国家(48231)
- 科学基金(41438)
- 社会(38901)
- 社会科(36795)
- 社会科学(36784)
- 省(35968)
- 基金项目(29519)
- 教育(28918)
- 划(27798)
- 编号(27212)
- 自然(26249)
- 自然科(25536)
- 自然科学(25529)
- 自然科学基金(25025)
- 资助(23897)
- 成果(23017)
- 课题(19963)
- 发(19179)
- 重点(18756)
- 部(17867)
- 性(16640)
- 年(16254)
- 创(16170)
- 发展(15956)
- 展(15670)
共检索到220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继明 范业宽
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兴起以及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的需要,耕地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防止耕地退化,维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系统地剖析了当前河南省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养分偏低,城镇和村庄超标侵占优质耕地,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污染耕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加剧了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土地质量 耕地质量 对策 河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张合兵 司朝霞 李瑞华
以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原则及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将全省划分为9个评价区;在明确各分区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基础上,针对各分区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对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分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分级和权重赋予;运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区间划分、相关分析和样点验证方法构建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标准,并提出该标准在土地整治项目设计、验收和基本农田调整等方面的应用过程和技术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引入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和产量比系数修正,可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邹金浪 宋鹏伟
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的支持下,从粮食总产和单产两个维度对2013—2017年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产能单产从2013年的12 064.25 kg/hm~2增加到2017年的12 103.57 kg/hm~2,其实现程度相应由93.45%上升到97.54%;2017年,河南省一半地级市的耕地产能单产实现程度超过100%,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2)耕地产能总产从2013年的9 846.73万t减少到2017年的9 828.79万t,但其实现程度由53.92%上升到59.66%。(3)豫西地区的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均低于豫东地区,但产能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嘉慧 吴克宁 单阿丽
[目的]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科学有效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检验与更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温县为例,基于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参照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从指标数据更新、指标体系变更及评价参数调整三个方面出发,设计4种方法对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检验与更新,通过对比检验结果探讨各方案的合理性,提出影响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4种方法中,方法三更能实现对已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合理性进行检验的目的,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更能体现分等因素选取原则,且该方法检验更新后的等别状况更能体现研究区耕地质量实际状况。[结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确实存在历史遗留误差,对其进行检验与更新对于开展更加精细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原始数据现势性不足,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够,有待进一步更新调整,以提高评价成果准确性;三调调整的评价参数在各评价区域中是否普遍适用,有待进一步确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国强 宋艳华
用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模型法摸清河南不同区域不同等级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为制定粮食增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1)河南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总产可达7 000万t以上,高于2020年生产6 500万t的粮食规划目标,土地利用强度平均约为70%,粮食生产能力有较大的增产潜力。(2)产能单产的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平原高于山地丘陵,最高在太行山前平原,最低在豫西北太行山地;总产集中分布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冀鲁豫低洼平原,这一区域是河南粮食核心区的重点区域,也应是今后重点建设的区域。(3)实现上述产能还受到"水土资源、科学技术、农民素质、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制约。必须克服制约因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建波 李鸣慧 王莉 温锦盼
精确科学地评定耕地质量对掌控耕地的生产效益及精细化管理耕地资源意义重大。以鹿邑县为例,以20 164个耕地图斑为定级单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GIS模型空间分析、差值对比等方法,通过对构成耕地质量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比较,建立耕地定级评价体系,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探讨耕地了耕地质量级别的划分方法。研究表明:耕地级别与耕地等别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且两者均能较好的显化粮食单产或总产水平;级别比等别能更好的反映出耕地利用水平,其表征的粮食产量变化幅度更宽广、更易量化粮食产量的差异性,因此更易于在省域内实现土地整治绩效考评;耕地质量级别与区位水平和利用效益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级别比等别能更好的体现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区域内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及耕地占补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张香玲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演化进程及阶段特征,归纳了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取得的三大成效,包括保障耕地数量质量相对稳定、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了用地效益,推动土地整治、助力了乡村振兴。分析了面临的五大问题:建设占用耕地需求短期不会显著下降,耕地后备资源渐趋匮乏,补充耕地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环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困难,省域统筹解决补充耕地指标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的6项建议: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创新补充耕地指标省域统筹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茹莉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零售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外零售业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河南省环境状况的特殊性,发展河南省零售业应坚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扩大零售企业的规模;加强零售业营销管理;推行商业品牌营销;利用连锁经营向广大农村延伸;政府从宏观上对零售市场进行控制,制订统一流通产业政策。
关键词:
河南 零售业 问题 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瑾
分析了河南省交通物流的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交通枢纽建设尚未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仍然较为落后、交通物流的市场环境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促进交通枢纽—"点"和交通干线—"线"有效结合,并且以提升交通物流的运作效率为重点,提升河南省交通物流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河南省 交通物流 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敏
目前,河南省在利用FDI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利用外资比例偏低并呈下降趋势,政府在规范行政行为、规划和管理经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按照WTO的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转变观念,注重FDI效益,妥善处理FDI投资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的关系。
关键词:
河南省 外商直接投资 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伟丽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科教兴豫”战略,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发展良好。但是,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仍然问题较多,矛盾突出,亟须改革与加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辉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的研究方法,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从数量保护、质量保护、环境保护等3个方面阐述了内涵,并对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和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数量占有量较大,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平均保护率达到85%以上;同时存在河南省耕地总体质量较低,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复垦整理难度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供给压力突出;灾毁耕地不断发生,土地生态环境面临威胁等农田保护瓶颈问题。该文根据河南省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态势及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科学合理划分农田保护区域;建立基本农田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飞
河南省自1998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对稳定耕地数量、保障粮食生产有明显的效果。但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值得思考。河南省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出现的问题耕地占补平衡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亟待加强。要在严格按照占和补平衡的基础上对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 石承苍
对成都市耕地质量普查中,结果表明:成都市40.81万hm2耕地及园地中存在6个重要问题:①近70%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为中、低水平;②土壤有一定程度的酸化;③普遍缺钾;④有效硼严重缺乏;⑤近1/3的耕地缺有效锰;⑥局部耕地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成都市耕地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存在的问题 成都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帅 刘芳
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吉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共计431个农户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权稳定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技术推广等外部因素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外部因素均正向影响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综合作用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力更加鲜明。因此,政府应通过多渠道保障农户产权稳定性、优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提升补贴水平、加快推广农业技术等方式调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三位一体切实全面保护耕地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