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9)
- 2023(7624)
- 2022(5881)
- 2021(5250)
- 2020(3769)
- 2019(8695)
- 2018(8222)
- 2017(14914)
- 2016(8217)
- 2015(8838)
- 2014(8694)
- 2013(8563)
- 2012(7933)
- 2011(7109)
- 2010(7054)
- 2009(6356)
- 2008(6085)
- 2007(5491)
- 2006(4970)
- 2005(3970)
- 学科
- 济(34811)
- 经济(34790)
- 管理(19787)
- 地方(16302)
- 业(14558)
- 中国(14146)
- 农(13798)
- 环境(10351)
- 农业(9558)
- 方法(8816)
- 业经(8742)
- 企(8717)
- 企业(8717)
- 数学(7810)
- 数学方法(7661)
- 发(7169)
- 学(7068)
- 城市(6943)
- 地方经济(6738)
- 资源(5958)
- 划(5668)
- 城市经济(5096)
- 财(4963)
- 和(4872)
- 制(4845)
- 规划(4655)
- 农业经济(4569)
- 发展(4529)
- 展(4518)
- 环境规划(4418)
- 机构
- 学院(110680)
- 大学(105516)
- 研究(41270)
- 济(40109)
- 经济(38764)
- 管理(38670)
- 理学(32518)
- 理学院(31995)
- 管理学(31333)
- 管理学院(31135)
- 中国(28673)
- 科学(28244)
- 京(22679)
- 农(21970)
- 所(20249)
- 中心(19528)
- 业大(19044)
- 江(18617)
- 研究所(18607)
- 范(18027)
- 师范(17885)
- 省(17184)
- 农业(17091)
- 财(17039)
- 院(15977)
- 州(15452)
- 师范大学(14216)
- 北京(13656)
- 技术(13487)
- 南(13078)
- 基金
- 项目(81150)
- 科学(63617)
- 研究(59940)
- 基金(55205)
- 家(48430)
- 国家(47963)
- 科学基金(41340)
- 省(37691)
- 社会(37508)
- 社会科(35402)
- 社会科学(35385)
- 基金项目(30387)
- 划(28881)
- 教育(26252)
- 自然(26245)
- 自然科(25538)
- 自然科学(25533)
- 自然科学基金(24979)
- 编号(24662)
- 发(20399)
- 资助(19886)
- 课题(18984)
- 重点(18908)
- 成果(18572)
- 创(16657)
- 发展(16573)
- 展(16290)
- 创新(15684)
- 年(15616)
- 部(15454)
共检索到169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旭晓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提升速度较慢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资本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豫北地区是全省绿色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区域。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城市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乡融合与建设成效正相关,产业结构、城镇化、信息化、创新水平、环境规制、经济水平、开放发展表现出负向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还处在初级阶段。要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立足各城市实际,科学确定其发展方向与目标。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路径包括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普惠化的智慧民生、完善精细化的智慧政务和智慧城管、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以及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区域等。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互联网+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在绿色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采用Arc GIS的自然断裂点法研究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空间特征演变。结果表明:(1) 2006—2017年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农业绿色化发展出现较大幅度波动。(2)经济绿色化高、中等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城市;生态绿色化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线带城市;城市绿色化高、中等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城市。(3)各市绿色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大多数高、中等水平区城市的生态绿色化与城市绿色化水平较低。
关键词:
绿色化 时空特征 自然断裂法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姜秀娟 张楠 黄金川
[目的]文章以河南省农村示范村标准为依据,建立指标体系,并参考河南省城市人居水平,评价示范村标准下的河南省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方法]运用熵权法和全排列指数法两种方法全面比较并分析,其中后者加入城市人居环境水平作为参照。[结果]两种评价方法均证明,示范村标准下,2010—2017年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综合指数水平整体不高,2016年和2017年改善成效较明显。其中,基本保障建设最好,并逐年提升;环境治理取得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垃圾处理方面,而在污水处理和环境资金持续投入方面均欠缺;经济社会成效,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公共服务和医疗数量达标但服务水平落后。此外,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住房条件、供暖供燃气、排水管道比例、污水处理比例、环境治理投入金额等方面改善微小,并远远低于城市水平。[结论]示范村标准下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偏低,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指标相对城市水平仍非常落后。两种方法的结果在综合水平指数水平方面较一致,单向指标结果各有侧重。其中,熵权法的测算结果更体现各指标的真实水平,全排列结果则更能说明当以城市人居环境为参照时,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对水平和差距;综合两种方法比较,可以分析数据的优劣性,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敬之 宋哲慎 吴腾
河南省作为内陆核心腹地、农业大省,兼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生态功能,发展绿色金融有着重要的国际机遇、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区位机遇和产业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政策约束力较弱、申建竞争较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和绿色金融发展规模较小等诸多现实困境。通过立足分析省域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应立足于加强制度设计,突出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好财税激励作用,成立专业的区域性绿色投资银行,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带动产业升级和实现中原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 试验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敬之 宋哲慎 吴腾
河南省作为内陆核心腹地、农业大省,兼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生态功能,发展绿色金融有着重要的国际机遇、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区位机遇和产业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政策约束力较弱、申建竞争较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和绿色金融发展规模较小等诸多现实困境。通过立足分析省域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应立足于加强制度设计,突出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好财税激励作用,成立专业的区域性绿色投资银行,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带动产业升级和实现中原崛起。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 试验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士兴 王腊春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河南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AHP评价 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新芳
在分析河南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非绿色因素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采用绿色物流技术等措施发展绿色物流,为河南省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绿色物流 河南省 非绿色因素 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红
为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创新,绿色金融发展已成为重要内容。河南省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还存在着法制建设滞后、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探究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绿色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问题与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占兵
文章根据河南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金融生态现状进行考察,然后对河南省金融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提升河南省金融生态水平的现实路径,即通过采取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生态主体、强化金融生态作用链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切实措施,全面改善和提升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和水平。
关键词:
金融生态 规范分析 现实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红霞
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及制约因素,探讨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措施。认为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房地产企业的积极参与;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主要制约 发展措施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旗 张宏伟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有害成分含量过高是目前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农业生产体系;交通便利,农产品交流市场活跃;无公害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差别大,山区、丘陵和平原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加强绿色农业的组织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的消费市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示范作用,是河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产条件 发展对策 河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风光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河南省各辖市2008—2014年的工业产出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效应、产业环境结构效应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并分析了它们对地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要素投入是拉动河南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次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河南省工业增长的环境约束性不强,产业环境结构的恶化阻碍了工业增长。最后,在河南省工业绿色增长源泉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工业绿色化发展绩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信科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已在提升绿色产品质量、发展产业集约化水平以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但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为此,要在新时代促进河南省农业的进一步绿色发展,必须从强化资源环境监管、增强民众绿色发展意识和扩大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
新时代 农业绿色发展 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