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6)
- 2023(16673)
- 2022(14315)
- 2021(13325)
- 2020(11092)
- 2019(25149)
- 2018(25041)
- 2017(47925)
- 2016(25817)
- 2015(29220)
- 2014(29371)
- 2013(29290)
- 2012(27425)
- 2011(24888)
- 2010(25438)
- 2009(23910)
- 2008(22603)
- 2007(20048)
- 2006(18179)
- 2005(16814)
- 学科
- 济(121455)
- 经济(121331)
- 管理(72453)
- 业(70069)
- 企(56235)
- 企业(56235)
- 方法(43933)
- 数学(37662)
- 中国(37347)
- 数学方法(37241)
- 地方(33121)
- 农(31649)
- 融(28969)
- 金融(28967)
- 银(27994)
- 银行(27954)
- 行(27019)
- 财(26970)
- 业经(26791)
- 学(24834)
- 制(23695)
- 农业(21791)
- 贸(19461)
- 贸易(19443)
- 易(18734)
- 理论(17938)
- 环境(17867)
- 地方经济(17641)
- 和(17048)
- 务(16453)
- 机构
- 学院(369888)
- 大学(369719)
- 济(155902)
- 经济(152402)
- 管理(142392)
- 研究(132626)
- 理学(120747)
- 理学院(119352)
- 管理学(117413)
- 管理学院(116756)
- 中国(105091)
- 科学(80135)
- 京(80045)
- 财(71797)
- 所(68050)
- 研究所(61225)
- 中心(60561)
- 农(60052)
- 江(56864)
- 财经(55733)
- 业大(52718)
- 北京(51865)
- 范(50500)
- 经(50344)
- 师范(50078)
- 院(47608)
- 经济学(46956)
- 州(46776)
- 农业(46267)
- 经济学院(41846)
- 基金
- 项目(240872)
- 科学(188541)
- 研究(179260)
- 基金(172114)
- 家(148874)
- 国家(147543)
- 科学基金(126091)
- 社会(112367)
- 社会科(106444)
- 社会科学(106413)
- 省(96241)
- 基金项目(91273)
- 教育(81078)
- 自然(80143)
- 划(79281)
- 自然科(78184)
- 自然科学(78168)
- 自然科学基金(76719)
- 编号(73971)
- 资助(71242)
- 成果(60872)
- 发(55768)
- 重点(54166)
- 部(52365)
- 课题(51844)
- 创(49623)
- 创新(46328)
- 国家社会(45351)
- 科研(45085)
- 发展(45051)
- 期刊
- 济(186111)
- 经济(186111)
- 研究(119413)
- 中国(79827)
- 农(56254)
- 学报(55520)
- 管理(54396)
- 财(53663)
- 科学(52148)
- 融(47825)
- 金融(47825)
- 教育(42785)
- 大学(42012)
- 学学(39344)
- 农业(38135)
- 技术(32948)
- 业经(29486)
- 经济研究(29123)
- 财经(27900)
- 经(23922)
- 问题(23869)
- 图书(19687)
- 技术经济(19284)
- 理论(19160)
- 业(18976)
- 贸(17603)
- 科技(17209)
- 现代(17196)
- 实践(17187)
- 践(17187)
共检索到585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赵德旺 李相才 祁敬之 武鑫海 李明运 赵慧芳 于淼
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层面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模型,以1990—2010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编制金融业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对河南省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纵向比较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与金融 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洁 修晨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二者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也有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河南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但又快速发展的省份,二者是怎样的情形,是否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借助于统计方法,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基本协调发展,但省内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并对如何提高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适应性 协调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凤娟 叶震
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河南省同样存在着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现象。通过河南省消费率和投资率与全国水平的对比,发现河南省投入过热、消费不足问题更为严重。从河南省投资结构看,投资过于集中于制造业,农村的投资比例相对较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要大于投资,从长期来看效果更为明显。河南省应当积极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热,使投资的行业比例和城乡比例更为合理。
关键词:
投资率 消费率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杰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环境、经济及人口科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创建了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河南省现行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动态仿真和预测分析;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在经济高效、环境保护和环境-经济协调三种模式12种不同发展路径下的环境经济的演化结果,并通过DEA模型和变异系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不同发展路径下的河南省环境经济效率和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DEA 协调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曼丽 焦士兴
生态足迹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从生物物理量的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指标。本文在探讨生态经济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适宜人口模型分析了河南省近15年来的生态足迹和人口容限值变化。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基于河南省在生态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生态经济模式。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足迹 协调发展 河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玉珍 许正中
文章运用复合DEA的方法评价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以找出重要投入要素,诊断投入产出绩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以河南省1990~2007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河南省资源环境的重要投入要素是物质资本和能源,从业人员数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投入对社会系统绩效贡献不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新雷 郭鸿雁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慧玲
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是关键。结合河南省实际,以加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在发挥政策性金融保险的基础上,着力发挥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中介组织,完善农业保险,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形成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沂 黄志基 贺灿飞 郭艳 康鸳鸯
基于反映经济空间"3D"框架和反映国土利用效益的"3I"框架,对河南省市域经济空间、国土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经济—国土区划构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空间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并且经济距离是影响市域经济空间的主要因素;(2)河南省国土利用效益还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豫北地区规模效益明显,结构与集约效益不足;豫南地区结构效益明显,规模与集约效益不足;(3)市域经济空间与国土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发展还处于中等水平,呈现"同强同弱"的一致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吴海峰 苗洁 陈明星
本文提出,改革开放尤其21世纪以来,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文章梳理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路燕 孟俊杰 蔡世忠
在阐述有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三化"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剖析,提出农区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撑、以城镇化为依托,工农互促、产城互动、城乡融合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包括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为纽带,推进工农互促;以集聚发展为载体,推进产城互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融合。
关键词:
河南省 农区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谌玲
基于河南省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借助VAR模型考察了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实证检验表明,物流规模和需求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且未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趋势。为了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使得物流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提出我国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发展 VAR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