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88)
2023(20267)
2022(16986)
2021(15753)
2020(12955)
2019(29576)
2018(29458)
2017(56214)
2016(30906)
2015(34478)
2014(34787)
2013(34162)
2012(31999)
2011(29268)
2010(29862)
2009(27422)
2008(26920)
2007(24157)
2006(21815)
2005(19937)
作者
(92215)
(76935)
(76206)
(72936)
(49347)
(36840)
(34532)
(30008)
(29309)
(27726)
(26400)
(26034)
(24982)
(24731)
(24161)
(23707)
(22746)
(22377)
(22201)
(22079)
(19525)
(19216)
(18735)
(17784)
(17283)
(17248)
(17208)
(16960)
(15635)
(15347)
学科
(138303)
经济(138157)
管理(85516)
(82662)
(66048)
企业(66048)
方法(51289)
数学(43597)
数学方法(43046)
中国(39453)
(38228)
地方(34477)
(31603)
业经(31046)
(30596)
农业(25822)
(25004)
(22448)
贸易(22432)
(21768)
银行(21713)
(21624)
(21270)
金融(21266)
(20923)
理论(20896)
环境(20594)
(20155)
(19416)
技术(19221)
机构
大学(446979)
学院(445701)
(183283)
经济(179156)
管理(168121)
研究(163317)
理学(143338)
理学院(141529)
管理学(138988)
管理学院(138157)
中国(121570)
科学(101300)
(97352)
(84502)
(84470)
(77654)
研究所(76714)
中心(71997)
(69445)
业大(66325)
财经(65962)
(62685)
北京(62184)
师范(62101)
农业(60335)
(59796)
(59032)
(55609)
经济学(55216)
(50867)
基金
项目(294265)
科学(230891)
研究(214292)
基金(211908)
(185862)
国家(184255)
科学基金(156604)
社会(134754)
社会科(127529)
社会科学(127492)
(115548)
基金项目(111575)
自然(101402)
自然科(98998)
自然科学(98967)
教育(97820)
(97253)
自然科学基金(97174)
资助(87130)
编号(86957)
成果(72352)
重点(66791)
(66090)
(64246)
课题(61638)
(59948)
创新(56022)
科研(55557)
国家社会(55170)
教育部(54491)
期刊
(216966)
经济(216966)
研究(139671)
中国(93323)
学报(73057)
(72410)
科学(67921)
管理(64549)
(62568)
大学(54733)
教育(52716)
学学(51336)
农业(49325)
(44475)
金融(44475)
技术(38550)
业经(34432)
经济研究(34291)
财经(32793)
(28199)
问题(28168)
(25573)
图书(23546)
技术经济(22472)
(21205)
(21190)
科技(21132)
现代(20806)
资源(20685)
理论(20546)
共检索到689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翀  王静  
以中部地区河南省为例,以县域人均GDP和城镇人口规模为研究的数据基础,基于ArcGIS平台,采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中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法,揭示出河南省非均衡空间经济演变格局以及县域经济带动性发展的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基本空间单元经济带动性发展的城镇化机制分析,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与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关联耦合;最后,结合对现状城镇化空间策略的评估,提出各级城市、不同片区、重要地区以及空间发展时序方面的城镇化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巧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村城镇化发展称为必然,而如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研究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等资料11年来对河南省18个县市城市和乡村人口变化的统计数据,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将传统统计学方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相结合,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豫中和豫西城市化率较高,豫南和豫东城市化率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2)各区域内农村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较大,豫中表现最为明显,但总体呈现不断缩小的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邵宁宁  郭海霞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周凯月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孝沛  梁阁  丁志伟  王发曾  
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5个方面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够稳定;2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受原有格局的影响较大,相对较高等级区域位于郑州及河南西北部地区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三、第四与第五等级之间;3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辖市间衡量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一致,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个相对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省辖市城镇化质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周凯月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安俞静  刘静玉  刘梦丽  乔墩墩  
人口与空间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990-2015年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域、市域、县域三个层面对2005、2010、2014年两者协调发展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人口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从空间分异格局看,市域级、县级尺度耦合协调状况整体相似,但随着研究尺度的细化,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特征逐渐明显;(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关联均以正相关为主,但冷热点的分布区域及分布范围有所不同,市域级冷热点多呈零散分区分布,县级尺度则多为集中连片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不协调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发展状态主要受到城市发展的外在制度因素与内在基础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伟  
利用2001年~2012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PVAR的GMM估计、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脉冲响应分析和面板方差分解等诸多实证方法,笔者考察了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城市建设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河南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金融发展显著抑制了就业城镇化的推进,但是短期内显著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对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城区建设城镇化的支持则很不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就业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渠道产生。研究对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中配套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敬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河南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和"粮仓",城镇化率较低、发展起点较低、发展任务繁重。文章在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理念、政府政策、城镇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地域发展以及城镇治理方式方法等六大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河南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述了河南城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河南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岳花艳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其中提出,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河南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其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征地不规范、规划不科学、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等不少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对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注重粮食安全、科学规划、加强城乡统筹等方面给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书茂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作为全国传统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典型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王九位  
乡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美化城镇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区域经济的增长。以河南省嵩县为例,利用协整方法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都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乡村旅游业发展拉动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效应比新型城镇化的拉动效应要大,同时,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更加明显,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今后嵩县应着力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开发,注重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促进三大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推动嵩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华  李瑞华  王锐  
为明确河南省增温特征及区域城镇化的贡献,基于1984—2017年河南省和周边49个气象站数据和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ANUSPLIN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增温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区域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大部分区域具有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幅度处于1.65℃~3.40℃,增温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豫中地区增温速率最高,信阳市和商丘市的东部、安阳市北部和西部三门峡和洛阳市的部分区域增温次之。区域城镇化与增温速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人口城镇化对区域增温的贡献为37.85%,单位土地面积GDP的增温贡献为39.04%,区域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增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