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8)
2023(6594)
2022(5463)
2021(4680)
2020(3578)
2019(8070)
2018(7582)
2017(14579)
2016(7772)
2015(8569)
2014(8534)
2013(8666)
2012(8462)
2011(7725)
2010(7887)
2009(7422)
2008(6774)
2007(6057)
2006(5667)
2005(5258)
作者
(23978)
(20346)
(20235)
(19589)
(12801)
(9804)
(8991)
(7920)
(7651)
(7327)
(7141)
(6597)
(6590)
(6501)
(6389)
(6292)
(5854)
(5827)
(5732)
(5599)
(5207)
(5080)
(4777)
(4773)
(4693)
(4569)
(4319)
(4192)
(4014)
(3958)
学科
(59905)
经济(59880)
地方(20241)
管理(19725)
(16753)
方法(15772)
数学(14412)
数学方法(14365)
地方经济(13220)
(13091)
中国(11714)
(10603)
(10268)
企业(10268)
业经(10120)
农业(9870)
环境(8240)
(7942)
经济学(7177)
(6548)
资源(6278)
(6156)
(5875)
贸易(5867)
(5835)
金融(5834)
产业(5811)
(5582)
(5550)
(5429)
机构
学院(118499)
大学(116188)
(62478)
经济(61413)
研究(48117)
管理(41536)
理学(35193)
中国(35000)
理学院(34712)
管理学(34229)
管理学院(34012)
科学(28392)
(25534)
(24801)
(23466)
研究所(22477)
中心(20966)
(20850)
经济学(20690)
财经(19795)
(19170)
经济学院(18328)
(18021)
(17819)
(17213)
业大(16986)
(16256)
师范(16159)
农业(16022)
科学院(15676)
基金
项目(77319)
科学(61426)
研究(56076)
基金(55992)
(48823)
国家(48469)
科学基金(41477)
社会(38279)
社会科(36401)
社会科学(36389)
(33438)
基金项目(29860)
自然(25312)
(25031)
自然科(24616)
自然科学(24610)
自然科学基金(24146)
教育(23879)
资助(22116)
编号(21051)
(19703)
重点(18223)
发展(16486)
(16436)
(16239)
国家社会(16237)
成果(16175)
课题(15624)
(15244)
经济(15112)
期刊
(79205)
经济(79205)
研究(40662)
中国(24754)
(19356)
(19013)
学报(17430)
科学(16586)
管理(15655)
经济研究(13533)
农业(13306)
大学(13073)
学学(12682)
业经(10690)
技术(10670)
财经(10539)
(10260)
金融(10260)
问题(10011)
(9267)
资源(8263)
技术经济(7951)
教育(7868)
统计(7172)
(6966)
(6899)
世界(6892)
经济问题(6738)
(6172)
国际(5916)
共检索到191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胭胭  鲁丰先  
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Arc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3—2013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两个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2003—2013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绝对差异年际变化不明显,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则逐年减小,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两级分化现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在河南省西北部呈"厂"字形分布,较低的地区则在河南省边缘地带连片分布。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效率,更应注重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环境的妥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控和干预,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盼盼  滕飞  李世杰  冯德显  
采用河南省2000—2015年各县市人均GDP数据,利用Arc GIS 10. 3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自然断裂法分级、全局空间自相关、Getis-Ord G*i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与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提升较大,低速增长区域越来越少但空间差异性明显;(2)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速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在局部具有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3)经济增长速度冷热点分布总体稳定,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地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传统农区;(4)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北部快于南部、西部快于东部,东南部传统农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相对加快的趋势,使全省经济增长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路岩  宋兴斌  
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只考察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通过计量研究分析,揭示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取得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不断趋弱、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宏观效率的损失等现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芳  郭三党  
本文采用1978—2007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从业人员的统计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就业人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本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整模型,误差修整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树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我国“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河南省的比较优势而言,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为主,仍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以拉大金融宽度和厚度的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必将对河南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变革,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河南省各级政府一是要注重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此举对内生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二是要通过信息揭示,帮助企业运用多种金融渠道融通资金;三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纳更多的市场金融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薇  郧雨旱  陈伟强  马月红  郭蕊蕊  
[目的]"三生空间"是十八大提出的政策性指导,对河南省进行三生空间研究可为该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三线划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在探索"三生空间"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土地的多功能性原则,依据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及其评价标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揭示了1990—2015年河南省三生空间的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结果](1)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北部地区,南阳市也有零星分布; 2015年每个省辖市的生产生态空间明显比1990年范围有所缩小,郑州市最为明显。其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地区,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各省辖市的城镇地区,其中信阳南部山地有较大区域生产空间呈减少状态。(2)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两期生活空间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生活生产空间2015年较1990年有较明显的增加。扩大区域主要是生活生产空间,分布在各省辖市的城镇地区,郑州市扩张面积最大。(3)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和南部山地区域,两期生态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西高、南高、东低"的格局特征。扩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崂山东西两坡、伏牛山、大别山等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在嵩山、黄河沿岸区域、桐柏山、信阳南部丘陵区域、崂山大部区域。[结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大量增加是河南省三生空间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郑州市是变化最大一个地区,这是由郑州市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决定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袁晓妮  腊梦  郭晓冰  
[目的]研究区域经济格局对揭示经济发展空间演变机制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为例,通过定量刻画其济格局时空分异特征,明确河南省经济格局的发展态势和演化特征,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通过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5年河南省的统计年鉴数据评价其经济格局分异特征。[结果](1)总体上,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经济增速逐年放缓。(2)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先后经历了"八"字形、"一"字形演变特征,并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形经济空间格局。(3)全省中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数量增多,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差异逐步缩小。[结论]河南省经济内部差异呈下降趋势,全域经济带动效益开始显现,应强化城市辐射效应,并加强对更小尺度经济格局演变的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光鹏  
河南省投资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分析王光鹏ABSTRACTOnthebasisofusingthedateofinvestmentandeconomicgrowthinHenanprovince,thepaperanalysestheinter-rel...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东红  
经济外向度是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经济外向度绝不等同于外贸依存度。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经济外向度的各种因素,确立评测经济外向度的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计算出河南省10年来的经济外向度。数据表明,河南省经济外向度的增加明显拉动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应从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深化合作加强国际旅游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提高河南省经济外向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继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直是被广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国际上形成的共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两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贷款增长的相互促进关系不尽相同。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贷款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卫东  王菲  
笔者运用协整理论验证了高速公路产业在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高速公路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但由于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其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尚不显著,而经济增长却是带动高速公路产业投资的格兰杰成因。此外,河南省经济增长自身及高速公路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河南省经济增长对长期均衡路径的短期偏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冉  
基于河南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情况,采用指标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与GD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系数与GDP高度关联,即对外开放促进了河南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了河南的对外开放。进而提出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河南经济的对外开放步伐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凤娟  叶震  
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河南省同样存在着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现象。通过河南省消费率和投资率与全国水平的对比,发现河南省投入过热、消费不足问题更为严重。从河南省投资结构看,投资过于集中于制造业,农村的投资比例相对较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要大于投资,从长期来看效果更为明显。河南省应当积极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热,使投资的行业比例和城乡比例更为合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河南省1985—2010年以集中度为指标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但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更多地表现为先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对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据此认为,河南省应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更好地支持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淑红  赵艳  李荷娟  
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使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河南省投资结构、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河南省投资规模、结构和效率的分析,研究河南省实现投资结构优化、效率提高问题,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河南省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