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0)
2023(7107)
2022(5967)
2021(5586)
2020(4502)
2019(10002)
2018(9843)
2017(18989)
2016(10468)
2015(11519)
2014(11452)
2013(11091)
2012(10657)
2011(9667)
2010(9977)
2009(9229)
2008(9055)
2007(8415)
2006(7822)
2005(6670)
作者
(29890)
(25072)
(24813)
(23794)
(15835)
(11887)
(11123)
(9610)
(9502)
(9247)
(8423)
(8303)
(8027)
(7929)
(7843)
(7709)
(7302)
(7281)
(7204)
(7134)
(6388)
(6228)
(6007)
(5777)
(5722)
(5707)
(5641)
(5490)
(5070)
(4955)
学科
(38936)
经济(38905)
管理(33157)
(26094)
(19414)
企业(19414)
(16702)
环境(16367)
地方(14976)
中国(11799)
方法(11759)
农业(10926)
(10572)
数学(9934)
数学方法(9752)
业经(9629)
(9518)
(9452)
(8990)
资源(7944)
(7582)
生态(7542)
(7322)
及其(7265)
规划(7016)
(7013)
环境规划(6719)
(6682)
贸易(6677)
地方经济(6647)
机构
学院(143224)
大学(137792)
(57201)
经济(55648)
管理(54282)
研究(51981)
理学(45360)
理学院(44852)
管理学(44087)
管理学院(43838)
中国(39568)
科学(32552)
(29467)
(27786)
(26116)
(25995)
(25060)
中心(24866)
研究所(23565)
业大(21660)
(21057)
师范(20918)
(20580)
财经(20185)
农业(19874)
(19813)
(19554)
北京(18515)
(18075)
师范大学(16306)
基金
项目(94849)
科学(74654)
研究(73375)
基金(65587)
(56509)
国家(55973)
科学基金(48001)
社会(44923)
社会科(42372)
社会科学(42359)
(41994)
基金项目(34758)
(32673)
教育(32617)
编号(31127)
自然(30364)
自然科(29396)
自然科学(29387)
自然科学基金(28802)
资助(26143)
成果(25312)
课题(22929)
(22726)
重点(22054)
(19993)
(19230)
发展(18699)
(18647)
(18344)
(18054)
期刊
(72905)
经济(72905)
研究(43132)
中国(34673)
(24540)
(20082)
学报(19883)
教育(19641)
科学(19297)
管理(19227)
农业(16995)
(15259)
金融(15259)
大学(15162)
学学(14014)
业经(13326)
技术(13165)
资源(10793)
经济研究(9587)
问题(9138)
财经(9086)
(8615)
图书(8305)
(7785)
科技(6991)
(6888)
论坛(6888)
(6853)
现代(6760)
(6749)
共检索到230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庆法  侯怀恩  袁启占  张慧勤  
总结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特征,确立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逐步建立能适应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的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并重点就加强宣传和领导、资金投入、法制建设、重点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岳花艳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农村环境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探讨了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耕地总量下降并伴随土壤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该文从政治学层面、社会学层面以及经济学层面系统地阐述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从增强生态环境安全意识、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村生态建设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建华  
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追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的平衡为前提。本文论述了河南省跨世纪人口压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协调人口增长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小平  
对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针对河南省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测评,从中发现规律,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枝茂  
[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三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润山  荆海军  
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其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提供了机遇。但同时国际资本流向也出现了不利的趋势,一是国际资本向经济技术发达、人才、资金密集的地区集中;二是产业上向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产业集中,偏离传统产业占优势的发展中地区,同时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际资本对地区投资环境要求日益严格。因此,作为传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帅华  
为适应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客观形势和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当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径,推动我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河南省应当根据自身省情、现实状况与发展要求,推动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的养老服务体系新模式。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构建不同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模式;积极整合养老服务模式、丰富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采取医养结合方式,构建新时代符合河南省省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瑜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获得了广泛认可,社会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期。围绕低碳经济时期河南省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低碳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介绍了低碳经济时期河南省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低碳经济时期河南省农业金融面临的低碳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战略举措,着力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努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建平  
河南经济的发展与河南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征信业发展的好坏密切相关。河南银行业发展滞后、授信评级低、信息共享度低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河南诚信和征信体系的建设。因此,应增强信用观念,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引进与培养征信人才等,以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优化河南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旭晓  
以生态文明建设耗费的人力、财力、资产为投入指标,以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环境健康化、社会福祉化为产出指标,运用DEA视窗分析模型和灰色系统方程对2009—2017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以2013年为分界线呈现两个波段逐年下滑的演化态势,并呈现"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2)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低下是制约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创新驱动是北部、中部和西部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东部片区的首要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对四个片区均起到制约作用;人口素质对北部、东部和中部片区起到阻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士兴  王腊春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