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7)
2023(9695)
2022(7901)
2021(7179)
2020(6094)
2019(13424)
2018(13316)
2017(25522)
2016(13813)
2015(15120)
2014(15053)
2013(15262)
2012(13942)
2011(12332)
2010(12743)
2009(12308)
2008(12383)
2007(11359)
2006(10248)
2005(9158)
作者
(40786)
(34467)
(34104)
(32178)
(21654)
(16549)
(15074)
(13502)
(12914)
(12205)
(11643)
(11520)
(11092)
(10737)
(10564)
(10184)
(10156)
(9903)
(9837)
(9796)
(8789)
(8396)
(8340)
(7995)
(7773)
(7698)
(7597)
(7551)
(6957)
(6802)
学科
(79944)
(65071)
经济(64997)
(62874)
企业(62874)
管理(52545)
(45831)
农业(30610)
业经(27484)
方法(25296)
(20746)
数学(18053)
数学方法(17931)
(15942)
财务(15932)
财务管理(15923)
技术(15149)
企业财务(15041)
地方(15014)
中国(14256)
(13830)
(13753)
(13728)
环境(12982)
(12646)
(11623)
(10906)
贸易(10897)
(10592)
企业经济(10426)
机构
学院(207372)
大学(194327)
(89993)
经济(88418)
管理(86880)
理学(74980)
理学院(74304)
管理学(73264)
管理学院(72917)
研究(65094)
中国(53526)
(52929)
科学(40481)
农业(39990)
(39538)
(38581)
业大(37068)
(34127)
(32996)
中心(31232)
财经(30249)
研究所(29822)
经济管理(27290)
(27287)
(26313)
(26298)
经济学(24985)
农业大学(24571)
北京(23791)
(23645)
基金
项目(137931)
科学(110828)
研究(102012)
基金(100547)
(86542)
国家(85593)
科学基金(75679)
社会(67693)
社会科(63810)
社会科学(63789)
(59879)
基金项目(54588)
自然(48487)
自然科(47266)
自然科学(47256)
自然科学基金(46429)
(45302)
教育(42831)
编号(41668)
资助(38800)
(34806)
(31975)
(31556)
重点(30462)
(30188)
成果(29991)
(29572)
创新(28572)
(27575)
国家社会(27449)
期刊
(114389)
经济(114389)
(56886)
研究(53974)
中国(40747)
农业(38467)
管理(32561)
(30972)
科学(30623)
学报(29840)
业经(27517)
大学(23525)
学学(23133)
(20245)
(19802)
金融(19802)
技术(18627)
问题(15535)
财经(14259)
经济研究(14153)
农村(14053)
(14053)
农业经济(13987)
资源(13329)
技术经济(13077)
(12319)
(11808)
世界(11777)
经济问题(11417)
教育(10971)
共检索到31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瑾  
[目的]揭示区域生态农业的布局特征,探讨生态农业的承载力,以期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最邻近指数反映生态农业的布局,同时采用投影寻踪建立模型来预测河南省生态农业承载力。[结果]河南省的郑州市和信阳市生态农业基尼系数较高,其他市区的空间基尼系数较小,整体上河南省生态农业呈弱集聚。河南省生态农业布局的最邻近指数不同,郑州、信阳、济源、周口、鹤壁、商丘、三门峡、平顶山和驻马店等9个市的最邻近指数小于1,呈凝聚型分布;而洛阳、安阳、新乡、濮阳、漯河、南阳、开封、焦作和许昌等9个市的最邻近指数大于1,呈均匀型分布。此外南阳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大,信阳市的农业资源承载力最大,应加大该地区农业生态的开发力度,科学规划,持续发展,而郑州市的生态农业承载力均较低,现阶段应加强开发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结论]河南省生态农业布局和承载力呈区域差异,今后应充分考虑各市区的实际特征和发展潜力,促进其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翠娟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 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 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 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枝茂  
[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三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李敏纳  宋绪钦  
文章首先对各区域的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产水系数、供水模数、用水模数和人均供水量6个主要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最佳的综合与简化,研究其在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及综合效应。据此,对河南各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潜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以河南省各地市的统计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士兴  李勇  李静  
在对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指数研究模型,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发展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以河南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8个城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数、综合资源承载力指数。研究表明:①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数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②区域资源积累量较好、不足和严重不足的城市分别占7个、8个和3个;③城市的发展分为剧烈变化型、起伏和缓型、发展稳定型、良性发展型四个类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兴齐  孙文超  鱼京善  赵江萍  曹丹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结合河南省水环境现状,建立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向量模法及雷达图对2002-2011年的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评价值由2002年的0.451提高到2011年的0.880;影响河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水资源总量、用水效率、水质及水污染控制处理能力等;河南省仍需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承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靖  张正尧  毛翔飞  张汝楠  
在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的背景下,从水资源的角度考察种植业布局的合理程度,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察畜牧业布局的合理程度。按照种植业虚拟水流动合理性指数,把全国划分为合理型、过疏型和过密型;按照畜禽养殖环境负荷系数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超载区、平衡区和潜力区。未来,农业生产力布局应提高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度。优化种植业布局的重点是降低华北地区的开发强度,增加西南、华南的开发强度;优化畜牧业布局的重点是调减西南、华南养殖规模,增加东北、华北、西北的养殖规模,实现种养平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明华  赵爽  杨秀花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建可应用于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物元欧氏贴近度模型。依据2001—2012年河南省的统计资料,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综合承载力,分析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探讨促进和制约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单项指标。研究表明,2001—2012年间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呈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文举  田永杰  
[目的]合理分析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程度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2005—2016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程度作出动态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政策和建议。[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分别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及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度模型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 2005—2016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呈现出中间短暂下降但整体上升的态势,耦合程度介于0.9~1缓慢上升趋势,其中,郑州、洛阳、鹤壁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焦作、濮阳、安阳、新乡、漯河处于较高水平耦合状态,南阳、开封、驻马店、平顶山、许昌处于较低水平耦合状态,周口、信阳、商丘、三门峡处于低水平耦合状态。[结论]河南省应在强化生态意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规划生态空间布局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恭军  
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相应指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河南省粮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因素、农业劳动力生产技术水平因素和土地因素与粮田人口承载力正相关,其中人口因素的影响最大;粮食需求因素与粮田人口承载力负相关。最后提出提高河南省粮田人口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笃川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李林子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直接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产业布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针对产业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多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优化措施,基于生态承载力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未来还应加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陶良如  
[目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合理空间布局对有效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及生产布局的"落地生根"至关重要。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把握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以河南省16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IS10.1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分布及行政区划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对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空间凝聚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及基尼系数对其空间分布集中度进行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其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1)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省域范围内呈集聚分布;在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主要以集聚型分布为主。(2)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呈较集中分布,但集中分布程度很低。(3)示范区空间布局模式总体上呈"一核、五带"型,均集中在河南省北部。(4)示范区分布密度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西部三门峡、洛阳市中心以南、平顶山市中心以西、南阳市中心以北区域是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格局分布最薄弱区域。[结论]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空间布局现状对发挥其对全省范围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并不明显,若不进行优化将会产生极化效应。"三核、多带,区域间平衡布局"是河南省现代农业园区空间优化布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张丹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祖婷  魏厦  
科学评价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构建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河北省的实证分析,提出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