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6)
- 2023(10633)
- 2022(8872)
- 2021(8048)
- 2020(6301)
- 2019(14649)
- 2018(14283)
- 2017(26234)
- 2016(14319)
- 2015(15663)
- 2014(15460)
- 2013(15368)
- 2012(14862)
- 2011(13553)
- 2010(14024)
- 2009(12629)
- 2008(12454)
- 2007(11238)
- 2006(10139)
- 2005(9531)
- 学科
- 济(63064)
- 经济(62990)
- 管理(32590)
- 业(30553)
- 地方(25263)
- 中国(24192)
- 企(20819)
- 企业(20819)
- 农(20480)
- 方法(15126)
- 业经(15044)
- 农业(14366)
- 地方经济(12652)
- 数学(12565)
- 数学方法(12385)
- 发(12081)
- 学(11978)
- 环境(11286)
- 融(11275)
- 金融(11274)
- 制(10918)
- 财(10649)
- 银(10571)
- 银行(10544)
- 行(10351)
- 理论(9554)
- 贸(9377)
- 贸易(9362)
- 易(8889)
- 发展(8628)
- 机构
- 学院(195800)
- 大学(192099)
- 研究(78771)
- 济(77090)
- 经济(74926)
- 管理(66464)
- 中国(59066)
- 理学(54612)
- 理学院(53756)
- 管理学(52673)
- 管理学院(52291)
- 科学(49427)
- 京(43872)
- 所(41318)
- 农(40133)
- 研究所(37192)
- 财(35658)
- 中心(35580)
- 江(33628)
- 范(31378)
- 农业(31131)
- 师范(31093)
- 业大(30486)
- 省(29420)
- 院(28645)
- 北京(28462)
- 州(27742)
- 财经(26190)
- 师范大学(25086)
- 科学院(24735)
- 基金
- 项目(126791)
- 科学(98357)
- 研究(95111)
- 基金(86569)
- 家(76593)
- 国家(75864)
- 科学基金(63197)
- 社会(57969)
- 省(54723)
- 社会科(54715)
- 社会科学(54696)
- 基金项目(45792)
- 划(44433)
- 教育(43484)
- 编号(39476)
- 自然(39398)
- 自然科(38405)
- 自然科学(38390)
- 自然科学基金(37601)
- 发(34548)
- 资助(33831)
- 成果(32633)
- 课题(30370)
- 重点(29872)
- 发展(27722)
- 展(27233)
- 创(26309)
- 部(26277)
- 创新(24592)
- 年(24587)
共检索到330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家印 阎文学
河南省永城市曾是一农业大县,80年代中后期以来,永城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施小麦“一优双高”开发为突破口,通过小麦良种的引进、示范、繁育、推广,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农区通过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化、规模化、系列化,粮食生产经营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其产出率,实现“一优双高”、强市富民的经济发展路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荣西武 顾文选
煤炭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开采煤炭资源来支撑,而忽略了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造成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通过分析永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永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与制度创新方面,对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促进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煤炭城市 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甜 朱宇 林李月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城市主城区是回流农民工除农村以外的主要居住区位选择,居住区位转变主要是趋向于主城区而不是乡镇中心;大量回流农民工存在城镇购房的倾向,在未来有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乡结合区蕴藏着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居住区位的选择受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就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回流农民工以共同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甜 朱宇 林李月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城市主城区是回流农民工除农村以外的主要居住区位选择,居住区位转变主要是趋向于主城区而不是乡镇中心;大量回流农民工存在城镇购房的倾向,在未来有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乡结合区蕴藏着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居住区位的选择受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登艳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负外部性,校正其负外部性,要么依靠政府,要么依靠市场。国内外碳市场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化手段是推进碳减排最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碳市场发展经验为河南省发展碳市场提供的启示是:高度重视和积极准备利用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加强碳交易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是进行碳交易的前提;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碳交易动员宣传。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交易市场 负外部性 碳金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穗 宋万昌 傅伟 余道先 王秀珍 赵梦霞
1989~1993年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动态关键因素的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小麦生长期的日均温度、品种抗病性、播期、播量和施肥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小麦拔节期以后,日均气温超过10℃,种植感病品种.播种期提前,播种量过大和偏施氮肥等是加重纹枯病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品种抗病性 农业防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怀亮 邹春辉 付祥建 关文雅
通过对河南省30个站1967~1996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 ,得到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 ,并对其进行了EOF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干热风日数场主要呈“南少北多”空间分布型 ,另外还有其它几种空间分布型 ;随时间推移 ,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 ;对时间系数进行功率谱分析 ,发现具有准6年和准3年周期 ;通过相关分析 ,发现第一、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全省小麦单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跃 王守正 李洪连 袁红霞
通过对病害的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查明,河南省小麦发生了一种新病害,就是由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引起的小麦泡囊线虫病.经人工接种测定,该线虫还可侵染大麦、燕麦和黑麦;在谷子、玉米、水稻和高粱上未见表现症状,根部也未查到线虫.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时沟施涕灭威或呋喃丹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鉴定了河南省12个主要小麦品种的抗性,结果均不抗抱囊线虫病,但感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千怀遂 魏东岚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气候过渡带 ,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气候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南北过渡性很明显。文中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分离小麦产量 ;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首先根据降水量、温度和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区域分布 ,分别把河南省分为4个降水量影响区、4个温度影响区、5个日照影响区 ;然后 ,采用滑动积分回归的方法 ,分别分析了亚热带和温带3个影响因子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变化 ;最后 ,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
气候 小麦产量 河南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战玲 沈阿林 寇长林 马政华 王守刚
选择近年来在河南推广的8个小麦品种,在低氮和高氮2个水平下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都有所提高,提高的幅度与品种对氮的敏感性有关。在2个氮水平下,8个小麦品种氮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郑麦004号、太空6号、郑麦9023、周麦16号和豫麦50号在2个氮水平下的氮效率都较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氮效率主要由氮吸收效率决定,在高氮水平下则由氮吸收效率和氮利用效率共同决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品质性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殷长锁
河南省冬小麦优化灌溉决策及应用河南省黄淮海开发办殷长锁一、河南省冬小麦的生产现状河南省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该省的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的15%~16%,产量占全国的16%~18%,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因而,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琳 许为钢 赵献林 宋宏超
选育 750 0~ 90 0 0kg/hm2 的优质高产品种和选育 9750kg/hm2 的超高产品种是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 ,在品种类型上优质高产品种可以目前的高产品种类型为主 ,超高产品种则以大穗类型为主 ,并着重对河南省优质高产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攻关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育种 优质高产 超高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元军 李建平 周振亚
本文基于产业区位理论的研究基础,以综合区位商作为小麦产业区位度的衡量。采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区位动态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确定了河南省小麦产业区位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合理规避不利因素,实现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改进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同类粮食主产区的投资和政策倾斜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产业区位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选杰
本文从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产量年际变化、投入产出效果、产品质量类型、市场销售形势和财政支持力度五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对入世的策略依据 ,提出了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对入世的如下策略要点 :依靠先进技术努力增加单产降低成本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扶持重点企业加速小麦深层加工转化 ,勇于走出河南 ,开辟新的小麦销售市场和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小麦生产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