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7)
2023(5239)
2022(4495)
2021(4270)
2020(3495)
2019(7962)
2018(7762)
2017(15476)
2016(8628)
2015(9507)
2014(9540)
2013(9559)
2012(9181)
2011(8482)
2010(8773)
2009(8235)
2008(8095)
2007(7205)
2006(6892)
2005(6103)
作者
(25957)
(21955)
(21475)
(20634)
(13936)
(10482)
(9799)
(8526)
(8368)
(8088)
(7371)
(7336)
(7068)
(6966)
(6963)
(6617)
(6593)
(6356)
(6308)
(6260)
(5508)
(5440)
(5245)
(5018)
(4984)
(4974)
(4797)
(4754)
(4391)
(4389)
学科
(34346)
经济(34315)
管理(25899)
(23132)
(16624)
企业(16624)
(14340)
地方(12409)
方法(11063)
农业(9726)
数学(9710)
数学方法(9552)
中国(9370)
(8514)
环境(8223)
(8182)
资源(7716)
业经(7615)
(7573)
(6771)
及其(6311)
(6217)
(6164)
(5927)
贸易(5923)
(5755)
地方经济(5726)
政策(5423)
(5041)
(4829)
机构
学院(123309)
大学(119366)
(50016)
经济(48619)
管理(47878)
研究(45762)
理学(40076)
理学院(39624)
管理学(38964)
管理学院(38737)
中国(35472)
科学(29611)
(25836)
(24533)
(24286)
(24175)
研究所(22047)
中心(21514)
(21401)
业大(19339)
农业(19169)
(18637)
(17904)
师范(17788)
财经(17771)
(16981)
(16405)
北京(16242)
(15946)
科学院(14896)
基金
项目(80881)
科学(63601)
研究(60205)
基金(56808)
(49503)
国家(49070)
科学基金(41704)
社会(36508)
(35352)
社会科(34550)
社会科学(34533)
基金项目(29855)
自然(27652)
(27582)
自然科(26772)
自然科学(26762)
教育(26417)
自然科学基金(26242)
编号(25971)
资助(23480)
成果(21030)
(19256)
重点(18406)
课题(18311)
(17421)
(15948)
发展(15464)
(15187)
(15095)
创新(14954)
期刊
(62302)
经济(62302)
研究(35959)
中国(29552)
(22781)
学报(18461)
科学(18187)
管理(16707)
(16547)
农业(15820)
(13304)
金融(13304)
大学(12894)
教育(12894)
学学(11947)
资源(11716)
业经(11104)
技术(10206)
经济研究(8406)
(8368)
问题(8097)
财经(7852)
图书(7823)
(6730)
(6431)
(6253)
现代(5890)
技术经济(5872)
书馆(5830)
图书馆(5830)
共检索到197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传美  郑垂勇  姚德印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从强化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等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与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广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的现状,在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超前性和导向性原则的基础上创建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驱动、核心和表征三类指标构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完整地描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涵盖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全面分析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该指标体系的衡量与考核可以找出河南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不足,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相林  焦士兴  张喜旺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选取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较大的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全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从而为全省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令超  罗新正  刘惠茹  
在系统分析影响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障碍因素———有形减量和隐形减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保护耕地的制约机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体系、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宜农荒地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国富  
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全省水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地下水开采利用中存在的超采严重、局部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振  
对河南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绍光  王楠  李保平  
河南平原林业从无到有,屡经起伏。平原林业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同时带动了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已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前平原林业存在着现有林业的维护和持续利用难以保障、平原林木资源急剧下降、绿化水平严重滑坡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跃通  冯海霞  吴元芳  李红梅  周晨  李福林  
黄河济南段多年平均来水量359×108m3,来水年际、年内变化大 ,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21.8倍 ,且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10月份 ,占多年平均值的60.7 %。近年来黄河济南段径流量逐年下降 ,断流日益加剧 ,1997年泺口站全年断流132天。与此同时 ,济南黄河水含沙量高 ,多年平均含沙量24.9kg/m3 ,且呈逐年上升之势。近年因上游来水量减小 ,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质存在一定污染 ,引黄工程能力不足 ,水资源缺乏持续利用的调度和管理 ,极大地影响了济南黄河水的可持续利用。黄河济南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有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 ,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善忠  王涛  罗芳  郭坚  封建民  
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黑河流域面临的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大量翔实数据的基础上,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原则,提出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经与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雪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八五”以来我省利用外资状况的分析,找出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敏  
目前,河南省在利用FDI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利用外资比例偏低并呈下降趋势,政府在规范行政行为、规划和管理经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按照WTO的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转变观念,注重FDI效益,妥善处理FDI投资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的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李敏纳  宋绪钦  
文章首先对各区域的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产水系数、供水模数、用水模数和人均供水量6个主要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最佳的综合与简化,研究其在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及综合效应。据此,对河南各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潜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以河南省各地市的统计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  方德林  
基于包含水资源的河南省2010年社会核算矩阵(SAM),采用SAM账户乘数分析方法研究了生产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水资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5个农业部门的SAM账户乘数较大,其中畜牧业、农业服务业和种植业位居前三位;2农业部门的转移效应普遍较小,开环效应和闭环效应较大,表明农业部门本身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有限,但与河南省社会经济系统各方面关系密切;3种植业,农业服务业,造纸业,电力、热力、燃气业,水的生产与供应业与水资源联系密切,应特别关注。当14个生产部门分别增加1 000单位的外部注入时,水费增加较少的三个部门是林业、食品及其他制造业和热力,分别为2.56,3.05,3.08单位;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友宏  
本文利用河南省1963—1978年的县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新中国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机电井密度越高的地区,当地的粮食亩产和总产量较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都出现了更显著的增长;并且,机电井的建设显著地缓解了降水异常(干旱或多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利用地质富水程度作为机电井密度的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同样肯定了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方面,地下水利用不仅提高了耕地的灌溉比例,同时也减少了盐碱地面积。因而,地下水利用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奇  孙鹏媛  高永生  秦明周  
该文运用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建立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率、系统生产优势度、系统稳定性指数及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数等5个主要指标,对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为1.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有一定竞争力;环境承载率为68.9,表明系统环境压力较大;系统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64和0.54,说明优势度提高的同时系统的稳定性指数却并不高,系统自控、调节、反馈作用减弱;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数0.055,反映出该省耕地系统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应调整目前的农业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