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4)
2023(6409)
2022(5718)
2021(5293)
2020(4854)
2019(11433)
2018(11275)
2017(21893)
2016(12391)
2015(14256)
2014(14692)
2013(14741)
2012(14109)
2011(12904)
2010(12977)
2009(12264)
2008(12284)
2007(11244)
2006(9695)
2005(8784)
作者
(38570)
(32545)
(32369)
(30962)
(20233)
(15721)
(14801)
(12871)
(12011)
(11535)
(10971)
(10752)
(10323)
(10203)
(10182)
(10161)
(10044)
(9462)
(9386)
(9274)
(8288)
(8009)
(7944)
(7490)
(7332)
(7321)
(7204)
(7134)
(6672)
(6632)
学科
(53812)
经济(53734)
管理(32071)
(31504)
方法(25633)
(23461)
企业(23461)
数学(23082)
数学方法(22876)
(17459)
地方(14068)
(13584)
中国(12637)
(12375)
农业(11435)
(11315)
业经(10221)
(9807)
贸易(9805)
(9473)
环境(8159)
(8056)
(7734)
金融(7732)
(7654)
银行(7629)
(7415)
财务(7396)
(7384)
财务管理(7371)
机构
大学(183802)
学院(183218)
(74375)
经济(72644)
管理(67575)
研究(64362)
理学(57842)
理学院(57113)
管理学(56087)
管理学院(55737)
中国(47903)
科学(42268)
(38656)
(38595)
(34776)
(34627)
研究所(31799)
业大(31464)
农业(30666)
中心(30268)
(28993)
财经(26951)
(24899)
师范(24653)
(24207)
北京(24056)
(23645)
经济学(23066)
(22882)
(22410)
基金
项目(121218)
科学(93305)
研究(86265)
基金(85905)
(75624)
国家(74994)
科学基金(62384)
社会(52873)
(50575)
社会科(49801)
社会科学(49777)
基金项目(46410)
(41259)
自然(41020)
自然科(39927)
自然科学(39912)
自然科学基金(39189)
教育(39133)
编号(35554)
资助(35100)
成果(29119)
重点(28022)
(26879)
(26770)
课题(24889)
(24311)
科研(23738)
计划(23675)
创新(22861)
教育部(22117)
期刊
(83899)
经济(83899)
研究(50976)
中国(36604)
(35299)
学报(33266)
科学(28903)
(27359)
大学(24009)
农业(23528)
学学(22762)
管理(21042)
教育(16544)
(15905)
金融(15905)
技术(14865)
业经(14045)
财经(13326)
(12891)
经济研究(12293)
问题(11956)
(11336)
资源(10613)
(10153)
技术经济(9344)
理论(9023)
统计(8870)
(8752)
科技(8268)
实践(8218)
共检索到270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任玉玉  千怀遂  刘青青  
依据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首先研究了影响河南省棉花生产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分别构建了光照时数、温度、降水量及三因子综合影响的适宜度函数。其次利用Q型分层聚类法对所选站点1960—2000年40年平均总适宜度进行分析,最终将其分为三类。同时按各站点的类别和邻近程度进行地域上的合并,得到三大类,七个区。发现以豫东北平原和伊洛河流域气候适宜度最高。最后对各区光、温、水三因子的适宜度分别进行了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清春  千怀遂  任玉玉  焦士兴  
棉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很敏感。该文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选取河南省46县区,对该省棉花生产适宜性的生育期和时空差异进行计算、评价及预测。首先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吐絮期适宜度较低,受温度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变率,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表现出较高的温度适宜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变率也较小;其次分析河南省各县区的平均温度适宜度,并据此将河南省分为高、中、低三大适宜度类型区;最后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发现未来各生育期中开花期无明显变动,其它生育期适宜度未来都有升高趋势,同时对河南省46县区的棉花温度适宜度变化趋势作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双喜  刘小和  
棉花单产的增加是保证我国棉花供给的重要途径。基于我国河南、江苏、山东三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构建了我国棉花单产影响因素模型。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棉花的人工、化肥、农药、地膜、灌溉及其他项投入已经达到或超过最佳投入点,而技术培训与农业基础设施则远远落后于最佳投入点,这是现阶段提高我国棉花单产的潜力所在。最后,本文指出政府应加大对棉花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提高我国棉花单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桂芳  张耀增  尚泓泉  
应用灰色系统动态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河南省棉花产量预测模型和灾变年份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河南省1995年棉花产量水平将达到810kg/hm~2,至2000年将达到960kg/hm~2。灾变年份模型预测,影响河南省棉花产量的第一个灾变年份是1992年,第二个灾变年份是1996年,第三个灾变年份大约发生在2006年。这一预测为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和决策,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期20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坤慧  延军平  白晶  张立伟  王晓喆  李建山  田青霞  
适应度是气候变化下适应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气候变化适应度的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淮河南北的小麦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境内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并非淮河干流区,而是由原位置北移约300 km处的最大支流地带,冬小麦的适应度空间变化大致围绕该分界线呈经向分布。淮河分界线以南地域适应度为62.57%,高于以北地域的56.81%,研究结果表明,欲达到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距离完全适应仍有较大空间需要人为调控,且北部相比较南部其调控压力更大。在年际变化上,随着20世纪80年代气候的突变,各地小麦温度适应度骤增,水分适应度骤减,之后随着气候的日趋稳定,各气候要素的适应度不断上升,但在21世纪初上升速度下降,甚至有降低趋势,表明气候变暖的环境对小麦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战略举措,着力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努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双喜  刘小和  
本文在对新疆、河南、江苏、山东四省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棉花种植面积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计算的结果表明:上年种植面积、外出打工收入、玉米亩均收入、棉花亩均收入等因素对棉花种植面积有较大影响。运用模型结果分析可知,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江苏棉花种植面积会有所下降,山东、河南棉花种植面积会有明显下降,但新疆种植面积会继续上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孔明  刘芹轩  
利用新乡、灵宝、太康、南阳、虞城等县1980~1989年间共计15年次的棉红蜘蛛发生资料,建立了基于Fuzzy相关分析的棉红蜘蛛发生程度综合决策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表明,模型与历史实测结果的符合率最高达86.70%,1990~1991年对太康、郑州和南阳棉田红蜘蛛发生程度实际预测准确度达1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荣荣  宁晓菊  秦耀辰  赵凯娜  李永贺  
根据1980—2015年河南省及周边39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选取与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机理相关的气候指标,运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内水热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结合统计数据,运用面板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发现:(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最低气温和生育期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空间上两者升温速率呈现从河南省中部向周边递减的特征。夏玉米生育期总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其减少速度在豫中地区最快,在豫西南地区最慢。(2)从敏感效应来看,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存敬  崔瑞敏  郭宝生  耿军义  刘素恩  王兆晓  张香云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进入了除短季棉品种之外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新阶段,5年间共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65个,本研究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27.1~32.7 mm,86.2%品种属于Ⅱ型;比强度集中在24.6~32.0 cN/tex,53.85%品种属于Ⅲ型,没有Ⅰ型品种,20%品种低于Ⅲ型;马克隆值集中在3.6~5.3,13.84%品种属于Ⅰ型,83.08%品种属于Ⅱ型。2004-2007年,纤维品质逐年变好,但由于2007年吐絮期长时间降雨,造成2008年纤维品质出现了下滑。总的说来,我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没有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千怀遂  魏东岚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气候过渡带 ,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气候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南北过渡性很明显。文中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分离小麦产量 ;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首先根据降水量、温度和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区域分布 ,分别把河南省分为4个降水量影响区、4个温度影响区、5个日照影响区 ;然后 ,采用滑动积分回归的方法 ,分别分析了亚热带和温带3个影响因子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变化 ;最后 ,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晓芙  
1999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继续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面临需求不足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现有融资格局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未来保持经济适度、健康增长,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喻保华  
文章通过2004~2013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直观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河南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及常住人口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河南省2003~2012年耕地压力指数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呈现出相同的波动状态,即先呈下降趋势,后在较小的波动中趋于稳定,表明2003~2012年间河南省无明显耕地压力,粮食产量足以满足人口需求。同时,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线性回归分析等工具对影响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粮食单产、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的变化进行了GM(1,1)模型的构建、修正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测算出以后若干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研究表明,未来10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远小于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