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9)
2023(6364)
2022(5135)
2021(4832)
2020(3616)
2019(8231)
2018(8045)
2017(15011)
2016(8353)
2015(9386)
2014(9474)
2013(9308)
2012(8862)
2011(7892)
2010(8083)
2009(7489)
2008(7462)
2007(6887)
2006(6414)
2005(5568)
作者
(24236)
(20341)
(19922)
(19408)
(12740)
(9737)
(9003)
(7759)
(7749)
(7372)
(6866)
(6854)
(6352)
(6283)
(6251)
(6169)
(5928)
(5870)
(5749)
(5651)
(5078)
(4920)
(4907)
(4689)
(4581)
(4490)
(4470)
(4413)
(4067)
(4063)
学科
(35225)
经济(35188)
管理(20394)
(16681)
地方(15948)
中国(15137)
(14803)
(10410)
企业(10410)
农业(10149)
业经(9053)
方法(8001)
环境(7334)
(7108)
(6986)
城市(6907)
数学(6671)
(6535)
数学方法(6526)
(6476)
地方经济(6421)
教育(5148)
城市经济(5061)
理论(4975)
(4975)
银行(4973)
(4739)
(4738)
金融(4737)
(4735)
机构
学院(114328)
大学(109831)
研究(42672)
(42261)
经济(40759)
管理(39311)
中国(32564)
理学(31820)
理学院(31323)
管理学(30693)
管理学院(30475)
科学(27309)
(24621)
(21694)
(20886)
(20760)
(20674)
中心(20425)
研究所(19193)
(18961)
师范(18857)
(18447)
业大(17196)
(17108)
(16067)
农业(15714)
北京(15683)
财经(14936)
师范大学(14895)
(13805)
基金
项目(73870)
研究(58149)
科学(57344)
基金(48853)
(41707)
国家(41247)
社会(35200)
科学基金(35098)
(34360)
社会科(33032)
社会科学(33017)
基金项目(26739)
(26050)
教育(26006)
编号(25558)
自然(21158)
成果(20985)
自然科(20532)
自然科学(20528)
自然科学基金(20049)
课题(19547)
(18531)
资助(18106)
重点(17215)
(16447)
发展(15374)
(15107)
(14742)
规划(14707)
(14586)
期刊
(59951)
经济(59951)
研究(38334)
中国(29954)
(21372)
教育(18308)
学报(15804)
科学(15238)
(14996)
农业(14429)
管理(13645)
(12162)
金融(12162)
大学(12063)
业经(11482)
技术(11009)
学学(10957)
问题(9731)
资源(8204)
(8108)
城市(7468)
图书(7222)
经济研究(7128)
财经(6614)
(6510)
职业(6394)
现代(5936)
农业经济(5866)
(5790)
书馆(5774)
共检索到192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还处在初级阶段。要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立足各城市实际,科学确定其发展方向与目标。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路径包括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普惠化的智慧民生、完善精细化的智慧政务和智慧城管、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以及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区域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旭晓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提升速度较慢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资本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豫北地区是全省绿色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区域。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城市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乡融合与建设成效正相关,产业结构、城镇化、信息化、创新水平、环境规制、经济水平、开放发展表现出负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士兴  王腊春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而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和体验。本文即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以智慧旅游为视角,通过SWOT分析,提出河南建设智慧旅游新的构思。进一步打造河南品牌旅游、特色旅游,提高河南旅游的国内外知名度,以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与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占兵  
文章根据河南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金融生态现状进行考察,然后对河南省金融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提升河南省金融生态水平的现实路径,即通过采取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生态主体、强化金融生态作用链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切实措施,全面改善和提升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和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振西  
随着各地的城市群建设,必然将一部分城市边缘化。边缘城市经济如何隆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安阳市在边缘城市圈中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该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具体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尧  夏颖  
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未来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基础上,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向举  李嘉辉  王进富  
探究智慧城市如何通过累积效应和互动关系影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四螺旋理论为基础,从政府、产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市民社会4类创新主体出发,从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各维度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及其联合效应与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显著正向效应;(2)智慧经济在推动提高资源环境可承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3)存在经济拉动型、环境治理型、绿色发展型和创新驱动型等4条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具体可归纳为产业升级推动式和环境规制拉动式;(4)在一定情形下智慧经济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智慧经济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方式。最后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应清晰自身比较优势,并从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环境规制运用等方面提出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尧  夏颖  
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未来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基础上,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书茂  
城市发展的高质量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作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大省,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过去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河南城市发展质量,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品质提升为重点,以城市建设提质为重要抓手,突出抓好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关键环节,提高城市规划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打好组合拳,增强投融资的时度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点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双云  
2020年7月河南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在此背景下研究河南省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对提高河南省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归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艳琦   丁丽娟   周钰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战略举措,着力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努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继承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发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处于第一次农业现代化阶段,同时又面临着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挑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破解农业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资金匮乏等制约因素,通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科技进步,做好农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对接等关键工作,使河南省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