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5)
- 2023(11209)
- 2022(10010)
- 2021(9468)
- 2020(7898)
- 2019(18161)
- 2018(18038)
- 2017(34799)
- 2016(19148)
- 2015(21534)
- 2014(21655)
- 2013(21595)
- 2012(19828)
- 2011(17936)
- 2010(17709)
- 2009(16187)
- 2008(15527)
- 2007(13382)
- 2006(11763)
- 2005(10030)
- 学科
- 济(79659)
- 经济(79579)
- 管理(54246)
- 业(49154)
- 企(40042)
- 企业(40042)
- 方法(36043)
- 数学(30253)
- 数学方法(29943)
- 地方(22271)
- 农(22251)
- 学(18496)
- 中国(18484)
- 业经(17782)
- 财(15819)
- 农业(15514)
- 和(14125)
- 环境(13750)
- 理论(13622)
- 贸(11860)
- 贸易(11852)
- 地方经济(11771)
- 技术(11487)
- 易(11409)
- 制(11399)
- 划(11045)
- 资源(10537)
- 教育(10004)
- 务(9798)
- 财务(9738)
- 机构
- 学院(271280)
- 大学(271087)
- 管理(111664)
- 济(100404)
- 经济(97968)
- 理学(97316)
- 理学院(96161)
- 管理学(94542)
- 管理学院(94041)
- 研究(90019)
- 中国(64410)
- 科学(60597)
- 京(57911)
- 所(45471)
- 农(45061)
- 财(43419)
- 业大(42762)
- 研究所(42108)
- 中心(40666)
- 江(39270)
- 范(39147)
- 师范(38791)
- 北京(36309)
- 财经(35560)
- 农业(35345)
- 院(33026)
- 州(32624)
- 经(32266)
- 师范大学(31540)
- 省(28487)
- 基金
- 项目(194750)
- 科学(152851)
- 研究(141373)
- 基金(140018)
- 家(122177)
- 国家(121175)
- 科学基金(104101)
- 社会(87198)
- 社会科(82450)
- 社会科学(82423)
- 省(79036)
- 基金项目(76367)
- 自然(69430)
- 自然科(67609)
- 自然科学(67593)
- 自然科学基金(66328)
- 划(64903)
- 教育(63638)
- 编号(58590)
- 资助(57160)
- 成果(46074)
- 重点(43319)
- 发(42595)
- 部(41668)
- 创(39834)
- 课题(39695)
- 创新(37109)
- 科研(36997)
- 计划(35228)
- 项目编号(35051)
- 期刊
- 济(110380)
- 经济(110380)
- 研究(73390)
- 中国(49008)
- 学报(44740)
- 科学(42020)
- 农(40614)
- 管理(38016)
- 大学(32499)
- 学学(30347)
- 教育(29462)
- 财(29428)
- 农业(28882)
- 技术(22579)
- 业经(19807)
- 融(17414)
- 金融(17414)
- 图书(17187)
- 资源(17066)
- 经济研究(15558)
- 财经(15536)
- 问题(14595)
- 业(14384)
- 科技(14315)
- 理论(13482)
- 经(13087)
- 实践(12700)
- 践(12700)
- 技术经济(12677)
- 版(12379)
共检索到382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张卫星 郭志富
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点一线”、“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存在着协作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度小等问题,限制了优势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地域组织思路,即从培育三级旅游中心地,到构筑二条旅游发展轴,再到构建合理的旅游区等级体系。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组织 等级体系 河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静
[目的]立足于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合其特色进行资源分类并对乡村旅游资源做出评价,以期为河南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合理规划、定位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依据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功能、用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国标分级标准,构建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等级分类体系;选取目前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采用最多的层次分析法(AHP)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做出评价。[结果](1)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分为5个主类、19个亚类以及55个基本类,该分类体系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功能及类型;(2)资源开发价值是评价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资源经济价值;(3)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乡村设施完善度成为评价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这主要与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资源环境效益,只注重资源开发、不注重配套设施完善有关。[结论]河南省在发展自身乡村旅游产业时,注重自身丰厚资源的利用、合理开发传统村落资源、加强乡村居民环保意识培养和乡村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梅英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是促进河南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根据河南省度假旅游市场的需求与现状 ,在度假旅游资源的开发中 ,应在目标市场选择、产品设计、宣传促销、发展规划、度假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度假产品 发展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阴三军 李华泉 光增云
论述了河南省湿地旅游资源的特性,并针对该省湿地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纵横联合、多方并举的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湿地 旅游资源 开发 河南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庆珍 李锐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文章从河南省古镇的实际出发,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古城镇资源并简要总结了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的特色,然后分析了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开发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古镇旅游 开发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英 刘晓静 梁宗正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资源,在深入分析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处理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深入开发特色优势体育旅游资源;重点突破,发展健身休闲参与型体育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培育一些吸引力强的体育旅游产品;统筹安排,促进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体育旅游资源 AHP法 模糊数学 河南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永文
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开发研究李永文河南大学地理系OntheDistributionoftheRegionalDiversityinChina'sTourismResourcesanditsStudyforDevelopment¥byLiYon...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桂松 万三敏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综合区划,既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地质演化历史的相似性等4个原则,作者把该省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太行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邙山黄河地质旅游资源群、嵩山地质旅游资源群、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南阳盆地地质旅游资源群等5个区域。
关键词:
地质旅游资源 区划 开发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笃川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艳玲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资源现状分析入手,构建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评价体系,以区位商法、特尔菲法与加权求和的方法,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0~100分的一级开发区包括郑州、洛阳,46~69分的二级开发区包括焦作、新乡、济源、安阳、南阳、开封,30~45分的三级开发区包括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10~29分的四级开发区包括商丘、濮阳、漯河、许昌、周口。并分析河南省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对概念理解不够全面,缺少特色资源;旅游经济的带动性不足,旅游产业的外向度较低;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失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海国 安喜萍 席捷 王玉琴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内许多旅游资源丰厚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县(市)正在积极赶超。文章以河南省卫辉市为例对此类型县(市)的旅游开发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速启动、扬优化劣、强化组织、统筹安排的总体开发思路。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总体思路 卫辉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家君 鲁丰先
文章结合河南省实际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概念、计量及其地域特点,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景况将河南省域划分为4 个区,并就其形成原因予以剖析,在中国很具代表性。旨在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区域人力资源并制定适宜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地域结构 HRDI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家振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北宽530km,东西长580km。东与安徽、山东接壤,西邻陕西,南接湖北,北连山西和河北。全省土地面积16.7×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1.74%,居全国省区第18位;人口8000万,为全国省区第二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忠 冯海霞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7月~2004年4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21 126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品质、组合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环杭州湾旅游区的资源丰度最高,人文资源极为突出;金衢丽旅游区其次,自然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温台(温州,台州)沿海旅游区最低,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平衡,自然景观相对突出。各地区所在地理区位特征存在一致性,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与密度的位次排序不一致。密度与丰度相比,位次上升最明显的是舟山、嘉兴、湖州;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相对平衡,浙东、浙西南、杭州尤为...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区比较 综合评价 浙江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