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1)
- 2023(4955)
- 2022(4424)
- 2021(4129)
- 2020(3428)
- 2019(7735)
- 2018(7624)
- 2017(14456)
- 2016(8188)
- 2015(9270)
- 2014(9650)
- 2013(9571)
- 2012(9081)
- 2011(8265)
- 2010(8339)
- 2009(7582)
- 2008(7462)
- 2007(6870)
- 2006(6110)
- 2005(5386)
- 学科
- 济(36892)
- 经济(36854)
- 业(20266)
- 管理(20084)
- 企(15426)
- 企业(15426)
- 地方(13900)
- 农(13397)
- 方法(12345)
- 业经(11102)
- 农业(9435)
- 产业(8832)
- 数学(8535)
- 数学方法(8454)
- 中国(7542)
- 学(7471)
- 理论(7420)
- 地方经济(6868)
- 技术(6187)
- 制(5845)
- 财(5686)
- 环境(5631)
- 和(5360)
- 结构(5263)
- 体(4901)
- 农业经济(4641)
- 发(4597)
- 划(4422)
- 贸(4414)
- 贸易(4407)
- 机构
- 学院(119070)
- 大学(112140)
- 管理(44275)
- 济(42756)
- 经济(41589)
- 研究(38219)
- 理学(36939)
- 理学院(36454)
- 管理学(35827)
- 管理学院(35589)
- 中国(28176)
- 科学(26014)
- 京(23667)
- 江(21289)
- 农(20948)
- 所(19659)
- 财(19397)
- 范(19292)
- 师范(19102)
- 中心(18285)
- 业大(17697)
- 研究所(17659)
- 州(17419)
- 省(17194)
- 农业(16137)
- 师范大学(14919)
- 财经(14767)
- 北京(14542)
- 技术(14310)
- 南(14082)
- 基金
- 项目(75886)
- 科学(59084)
- 研究(58197)
- 基金(51031)
- 家(43395)
- 国家(42975)
- 科学基金(37039)
- 省(36605)
- 社会(35117)
- 社会科(33142)
- 社会科学(33131)
- 基金项目(28622)
- 划(26435)
- 教育(25844)
- 编号(25134)
- 自然(23407)
- 自然科(22689)
- 自然科学(22683)
- 自然科学基金(22257)
- 资助(20527)
- 发(19403)
- 成果(19256)
- 课题(18233)
- 重点(17189)
- 发展(15988)
- 创(15894)
- 展(15731)
- 年(14959)
- 部(14855)
- 创新(14716)
共检索到183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培玉 徐夏楠 王庆生
河南省旅游产业正经历由量的发展到质的跨越的重要时期。文章就河南省旅游产业未来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若干重要课题,如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发展步骤以及发展思路等进行了反思,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旅游 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组织 河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小伟
农业旅游的本质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农业旅游的发展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河南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通过创新思路,提出科学的发展策略,必将推动本省农业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农业旅游 河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霞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在河南省郑州、新乡、信阳、南阳、开封、商丘等地进行调研,运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了解河南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结合研究结论,该文分别从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接待水平;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环境,提高软件接待水平;开发创意农业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旅游参与性,提高旅游体验效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为农业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开发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愚
乡村旅游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朝阳产业。借鉴升级版“栾川模式”经验,加快乡村旅游转型提升,使我国乡村旅游少走弯路,更好地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转型提升 栾川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张卫星 郭志富
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点一线”、“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存在着协作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度小等问题,限制了优势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地域组织思路,即从培育三级旅游中心地,到构筑二条旅游发展轴,再到构建合理的旅游区等级体系。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组织 等级体系 河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爱顺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进行评价,可以明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劣势,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权重较高的指标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权重排名较低的指标进行分析,以增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分为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应以及产业带动4个立体层次,在此基础上,向下分16个指标,计算各指标权重,分析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人文环境特征权重最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产业带动权重最低,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因子层中,权重排名前3的分别为交通便捷性、历史资源和知名度,与实际吻合;权重靠后的因子有休闲性和食宿条件,其对乡村旅游产业有所制约。[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是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其发展受产业带动的制约性较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少华
新时代背景下,为解决旅游产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就显得迫切重要。研究以河南省为案例区,采用DEA、ESDA模型,探寻欠发达地域旅游效率空间演化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首先,河南省旅游效率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特征,但从分解后效率看,综合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规模效率扩大,而非技术效率。其次,地市旅游效率时空变化显著,高值区数量递增,逐渐向沿黄河及太行山地带集中;低值区数量减少,散落在豫中部和东部。再次,河南省城市旅游效率空间集聚格局由随机分散向集聚布局转变,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梯度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地理空间提高区域旅游效率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提升河南省旅游产业效率提供理论参考和为学术界深化相关研究提供典型借鉴。
关键词:
DEA ESDA 旅游产业效率 空间分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一静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形态,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乃必然趋势。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专业化与关联性的测度,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善;资源依赖度高、整合效应弱;地区间良性互动较少,未形成竞合意识"等问题,最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以点带面、形成立体、政府协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旅游 产业集群 测度 构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华萍
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河南旅游产业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力度不足、金融产品服务落后等问题,河南省亟须利用金融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金融支持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金融 中原经济区 旅游产业 转型 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谢燕娜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产业形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对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意义重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与旅游产业集群既关系密切又有所不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发展和培育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其发展条件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发展依托,有较好的投资条件,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及有独特的空间结构。未来其数量将有所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区域的影响逐步彰显,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发挥作用逐步显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现状研究,发现其旅游产业集群的实力较弱,空间发展不平衡,效应低,旅游核心吸引物缺乏竞争力,旅游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瓶颈和薄弱环节,各行业间尚未形成有机的产业联系,地区间尚未建立良性产业互动关系。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需要在地域空间上进行旅游各要素层的整合并进行区域关系网络和区域市场网络的构建得以实现。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构建 网络结构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红艳 薛宝琪
依据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文化产业波动相对较大,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仍然较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远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今后河南应重视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人才,科技兴产,广泛宣传,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淑兰 刘立平 付景保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部门结构效益差别大,但总体竞争能力较强;河南省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水平较低,但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从创意旅游角度,提出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以产品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创意拓展旅游产业链,以业态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阴三军 李华泉 光增云
论述了河南省湿地旅游资源的特性,并针对该省湿地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纵横联合、多方并举的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湿地 旅游资源 开发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庆生,许韶立
1 河南旅游的优势与特色分析1.1 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尤以古文化旅游资源最具特色河南位居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优势.从人文始祖上讲,三皇五帝基本上都在河南;伏羲、神农氏大部分活动是在河南周口一带;太昊陵就在周口的淮阳;炎黄子孙崇敬的“人文始祖”黄帝,就在“轩辕故里——新郑”.炎帝生在华阳,而华阳也在新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河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奴隶社会的夏朝开始,到封建社会的北宋时期,许多王朝先后在河南的洛阳、开封等地建都.就全国来讲,河南是文物古迹最多的省份之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1/8.如最早的“龙”图腾,被成为“华夏第一龙”的蚌塑龙,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冶铁实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贵族墓葬的“天下第一剑”、距今2500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隘,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灵宝市函谷关;最早的国家监狱,汤阴县羑里城,周文王在此推演出闻名世界的《周易》;最古老的禅宗寺院少林寺;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距今1400多年;最早的琉璃塔,开封铁塔;最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