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5)
2023(10179)
2022(8020)
2021(7156)
2020(5521)
2019(12237)
2018(12364)
2017(22751)
2016(12792)
2015(14523)
2014(15021)
2013(14500)
2012(13502)
2011(12410)
2010(12718)
2009(11613)
2008(11491)
2007(10642)
2006(9878)
2005(9445)
作者
(38549)
(31974)
(31825)
(30168)
(20131)
(15363)
(14397)
(12413)
(12354)
(11749)
(10889)
(10579)
(10493)
(10277)
(9971)
(9743)
(9436)
(9325)
(9172)
(9066)
(8328)
(8017)
(7851)
(7562)
(7463)
(7224)
(7167)
(7097)
(6600)
(6498)
学科
(57125)
经济(57061)
(31804)
管理(31631)
中国(22607)
(22594)
企业(22594)
地方(21686)
(20719)
业经(16271)
农业(14102)
方法(12695)
(12692)
(11690)
地方经济(11207)
(11178)
(11151)
(11057)
银行(11039)
(10727)
(10693)
金融(10691)
发展(9823)
(9794)
数学(9772)
数学方法(9660)
环境(9332)
理论(9165)
(9045)
贸易(9032)
机构
学院(182248)
大学(175982)
(70984)
经济(69099)
研究(68855)
管理(60458)
中国(53314)
理学(49046)
理学院(48362)
管理学(47382)
管理学院(47046)
科学(42707)
(39617)
(36308)
(34310)
(33475)
研究所(32292)
(31939)
中心(31256)
(28247)
师范(27955)
(26393)
北京(25981)
(25677)
业大(25669)
农业(25545)
财经(25133)
(25034)
技术(22720)
(22446)
基金
项目(110118)
研究(85694)
科学(84914)
基金(73608)
(63825)
国家(63139)
科学基金(52766)
社会(51894)
社会科(48863)
社会科学(48850)
(47384)
教育(38659)
基金项目(38320)
(37737)
编号(37401)
成果(31314)
自然(31039)
(30971)
自然科(30204)
自然科学(30198)
自然科学基金(29598)
资助(29077)
课题(28031)
重点(25721)
发展(25247)
(24803)
(23160)
(22723)
(22188)
(21881)
期刊
(97802)
经济(97802)
研究(60787)
中国(49532)
(34306)
教育(29871)
学报(27855)
(26506)
科学(25764)
管理(24846)
农业(23168)
(21739)
金融(21739)
大学(21090)
学学(19365)
业经(18529)
技术(18000)
经济研究(14510)
问题(12843)
财经(12097)
(11989)
图书(11307)
(10513)
(9546)
论坛(9546)
(9454)
资源(9331)
职业(9270)
(9197)
现代(9144)
共检索到308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书茂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作为全国传统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典型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闫芳  汤振兴  
[目的]以往对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较多,对结果研究较少,文章基于作用结果的角度,综合评价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1)经济助推城镇化是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评价因素,其次是社会助推城镇化、环境助推城镇化和科技助推城镇化;(2)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而言,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上升阶段;(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率(E_1)以及单位土地使用面积SO_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E_2)是评价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当地环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标;(4)而集聚区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是评价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科技推动作用的重要指标。[结论]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助推作用,对环境和科技城镇化的影响与各地域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敬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河南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和"粮仓",城镇化率较低、发展起点较低、发展任务繁重。文章在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理念、政府政策、城镇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地域发展以及城镇治理方式方法等六大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河南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述了河南城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河南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强  
[目的]以生态足迹为视角,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协调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态足迹计算公式,计算2000~2015年河南省总的生态足迹,并引入4个要素对生态足迹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从生态足迹的计算来看,可耕地的生产力最大,常用耕地面积每增加0.060 13,则生态足迹则减少1%;农机总动力增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机总动力每增加0.211 357,则生态足迹减少1%;城镇化率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是正向的,其消耗也在增加,人口增加0.395 314,则生态足迹增加1%。[结论]耕地、农机总动力是城镇化过程中重要正向影响因素,而生态足迹则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而增加。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安全为重,优先保障耕地和基本农田用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创新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邵宁宁  郭海霞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占仓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以郑汴都市区为增长极,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构建由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坚持紧凑型城市布局方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50%以上,郑汴都市区人口集聚规模800—1 000万,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和谐局面初步形成,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青秀  
河南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在融资能力、发展规模、区域集中程度及经济带动能力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合作层次低、带动能力明显不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组织内部运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明确合作组织战略发展方向、规划内部管理、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及营造融资环境等路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新,实现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农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国宏  
在深入分析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7年相关数据,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的研究方法,研究河南省物流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物流产业呈现一定的集聚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呈增长趋势;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正促进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河南省物流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袁晓妮  秦岩  
[目的]建立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体系与方法,有助于规避和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潜在风险,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等4个维度共17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极值法对2010—2014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整体上,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险综合风险指数由2010年的0. 793下降至2014年的0. 199,年均下降率为14. 98%。其中,政治风险呈波动性变化态势;社会风险显著下降,且城乡差距逐年缩小,表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成效开始显现;经济风险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河南省经济增长实现了中高速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说明新型城镇化逐步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结论]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土地财政依赖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敏  张占仓  
河南省属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较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压力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难题较多,最主要的是人口转移压力大,资金及资源紧张,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能力不强等。考虑到河南省区域广而发展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务必要以协调发展为主线,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持续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小城镇功能,兼顾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断提高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翔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探讨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在评价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结果](1) 2008—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 2~0. 6之间,从中度失调衰退发展到勉强协调发展,其中2008—2010年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衰退,2011—2012年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衰退,2013—2016年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发展,2017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发展;(2)不同市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 2~0. 6之间,其中郑州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周口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等3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商丘市、信阳市和济源市等10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平顶山市、鹤壁市、漯河市和三门峡市等4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衰退阶段。[结论]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各市区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占仓  蔡建霞  
伴随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涌现出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中心城市新区建设、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网络化发展、县城的快速扩张、特色镇的崛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突破等亮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涌现出移民搬迁型、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型等六种模式。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亟待土地政策法律突破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牢牢把握为农民创造利益的大方向,还要在先行先试上下功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岳花艳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其中提出,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河南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其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征地不规范、规划不科学、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等不少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对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注重粮食安全、科学规划、加强城乡统筹等方面给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