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1)
2023(11667)
2022(10094)
2021(8900)
2020(7838)
2019(17733)
2018(17290)
2017(33657)
2016(18353)
2015(20932)
2014(20972)
2013(21198)
2012(20455)
2011(18903)
2010(18930)
2009(17849)
2008(17521)
2007(16005)
2006(14266)
2005(12959)
作者
(58407)
(49180)
(49086)
(46744)
(31012)
(23678)
(22138)
(19297)
(18562)
(17478)
(16920)
(16245)
(15738)
(15728)
(15580)
(15416)
(14834)
(14527)
(14248)
(14084)
(12470)
(12281)
(12053)
(11376)
(11299)
(10846)
(10826)
(10711)
(10086)
(9952)
学科
(102113)
经济(102032)
管理(47626)
(47031)
方法(38107)
(35181)
企业(35181)
数学(33705)
数学方法(33459)
地方(26280)
(25696)
中国(22409)
(21196)
业经(19906)
(19191)
农业(17687)
地方经济(15973)
(15612)
(15175)
贸易(15171)
(14599)
环境(13899)
产业(13472)
(12882)
(12491)
金融(12487)
(11925)
银行(11873)
(11645)
技术(11399)
机构
学院(280004)
大学(279542)
(127493)
经济(125011)
研究(104855)
管理(101998)
理学(87244)
理学院(86176)
管理学(84699)
管理学院(84197)
中国(76722)
科学(65597)
(59169)
(56023)
(55648)
(54069)
研究所(51118)
中心(46927)
业大(44883)
农业(44068)
(44052)
财经(42872)
经济学(40760)
(38726)
北京(37251)
(36982)
经济学院(36659)
(36104)
师范(35665)
(35064)
基金
项目(184175)
科学(143439)
基金(132342)
研究(130081)
(117285)
国家(116292)
科学基金(97448)
社会(83424)
社会科(79115)
社会科学(79084)
(74691)
基金项目(70134)
自然(62878)
(61668)
自然科(61337)
自然科学(61314)
自然科学基金(60240)
教育(57842)
资助(54772)
编号(50859)
(43017)
重点(42511)
成果(40950)
(40517)
(37666)
课题(36347)
创新(35388)
科研(35328)
计划(35170)
国家社会(34529)
期刊
(148717)
经济(148717)
研究(84074)
中国(55224)
(51108)
学报(49512)
科学(43995)
(41135)
管理(36862)
大学(36196)
学学(34558)
农业(34538)
经济研究(24503)
(24438)
金融(24438)
技术(23744)
业经(22783)
教育(22764)
财经(22293)
问题(19657)
(19490)
(18363)
技术经济(16136)
(15053)
统计(14697)
世界(14039)
(13831)
资源(13287)
商业(13278)
国际(13066)
共检索到426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静  
随着政策导向的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及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博通  
2004—2009年,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明显,江西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较为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江西从沿海承接的产业转移促进了全省工业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延哲  刘彩玲  李世杰  汪雪峰  杨文新  王鑫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探讨。指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对不同规模区域单元的影响不同,较小的单元受承接产业的影响较大,而较大的单元受到的影响较小且对承接产业的影响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讨论产业转移内涵特征以及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条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的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提出产业转移承接要受到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约束,承接的产业应采取相对集中的空间格局,微观上集中在集聚区园区等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宏观上的重点则是主体功能上属于重点开发的中原城市群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士伟  刘珂  万三敏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缺陷,避免了因为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规模过大而造成的误差。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2003—2011年各产业集聚度升降规律性明显,产业发展尚处于低水平。通过论证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宏波  苗长虹  冯渊博  李苛  
文章以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区域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小相对信息熵组合赋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2000—2014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产业转移承接力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0—2014年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其中豫北地区的产业吸引能力受货运量与对外联系强度的影响提升明显并超越豫南地区;豫南的支撑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受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鉴别力和发展力仍较为薄弱;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豫东地区处理综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静波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作为中部大省和欠发达省份,在新形势下尤其需要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按照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洪饶云  郑林  胡新  
区域产业转移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迅速产物,是产业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如何承接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省为例,在选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得到江西省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采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未来江西省具有优势竞争的产业。最后结合江西省的产业现状和资源优势,得出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面对产业转移的对策和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博通  
文章应用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和就业转移指数三个指标对江西2004~2009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及结构效应作了分析。结果显示,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显著,仅是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导致了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江西承接来自沿海的产业转移较明显,这和江西具有良好的产业承接条件以及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关。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比较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力军。江西承接的来自沿海的产业转移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民营工业和外商投资工业的比重上升、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分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恒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向中西部的梯度排列态势。河南作为中部劳动力资源大省,积极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超  
在沿海和内地要素禀赋的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产业转移建立沿海和内地之间"营销-制造"、"研发-制造"和"高端-低端制造"等类型的区域分工模式,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双赢分工模式。降低企业迁移和运营的成本、为企业在承接地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对促进区域合理分工模式的形成非常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韦鸿  王凯  陈凡  
文章利用湖北省15个地级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作为处理组(受到政策冲击),以湖北省内其他10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价湖北省荆州市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政策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示范区政策未能有效改善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善储蓄水平,同时未能够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光  徐元国  屈时雨  
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光  徐元国  屈时雨  
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陈实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迫使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向具有生产要素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文章分析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松岭  
本文改进了Ellision和Glaeser定义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并对河南省2003-2009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我们的结论是,河南省20个产业在2003-2006年间总体集聚程度提高,在2006-2009年间集聚程度大幅下降;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变动的机制与各产业拥有的垄断优势强弱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垄断优势不一定是大企业所特有的,中小企业如果在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拥有垄断优势也会加强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反大企业仅仅生产规模大而没有其他的垄断优势,则产业的集聚程度会减弱。Po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