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2)
2023(10558)
2022(9082)
2021(8152)
2020(6927)
2019(15904)
2018(15270)
2017(29135)
2016(16358)
2015(18001)
2014(18006)
2013(17969)
2012(16666)
2011(15180)
2010(15149)
2009(14191)
2008(14014)
2007(12642)
2006(10791)
2005(9453)
作者
(51663)
(43397)
(43320)
(41265)
(27232)
(21212)
(19553)
(17278)
(16235)
(15009)
(14784)
(14337)
(13839)
(13727)
(13617)
(13463)
(13440)
(12789)
(12563)
(12316)
(11173)
(10539)
(10358)
(10016)
(9760)
(9576)
(9548)
(9458)
(8875)
(8784)
学科
(70013)
经济(69942)
管理(43611)
(41951)
方法(32646)
(32409)
企业(32409)
数学(29188)
数学方法(28973)
中国(19436)
(19252)
地方(16878)
(16587)
(15975)
(14143)
贸易(14138)
业经(14084)
(13674)
农业(13030)
环境(11697)
(10973)
(9934)
(9918)
财务(9905)
财务管理(9880)
技术(9324)
企业财务(9322)
(9102)
(9049)
银行(9047)
机构
大学(241607)
学院(240803)
(97355)
经济(95219)
管理(90009)
研究(85173)
理学(78672)
理学院(77603)
管理学(76217)
管理学院(75778)
中国(60832)
科学(57820)
(51576)
(50751)
(45115)
业大(43341)
研究所(41879)
农业(41609)
(41423)
中心(38597)
(34914)
财经(33837)
(31862)
师范(31418)
北京(31161)
(30764)
(30507)
经济学(30334)
(28054)
农业大学(27854)
基金
项目(170467)
科学(133083)
基金(124671)
研究(113894)
(112520)
国家(111638)
科学基金(94143)
社会(73379)
社会科(69619)
社会科学(69592)
基金项目(68136)
(67767)
自然(64224)
自然科(62758)
自然科学(62734)
自然科学基金(61603)
(57790)
教育(50945)
资助(49125)
编号(43527)
重点(39080)
(37098)
(36437)
(35048)
计划(34913)
科研(33654)
成果(33166)
创新(32899)
科技(30801)
国家社会(30648)
期刊
(100437)
经济(100437)
研究(64190)
学报(47733)
(45036)
科学(41281)
中国(40823)
大学(33810)
学学(32537)
(31362)
农业(30315)
管理(28145)
技术(17427)
(17235)
金融(17235)
(16973)
教育(16732)
业经(16632)
经济研究(16486)
财经(16281)
问题(15886)
(13940)
(13669)
资源(13255)
业大(12464)
科技(12265)
技术经济(11903)
商业(11782)
统计(11054)
(10986)
共检索到334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彩辉  苗长虹  丁小鹏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实力为权重,从综合影响的角度运用加权Voronoi图分析河南省1991—2010年间城市空间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在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城市分布密集,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且20年来郑州的城市影响空间在不断扩大;和郑州邻近的开封、新乡、焦作、洛阳等城市的影响空间在缩小;南部的南阳、信阳、周口由于发展较慢,城市影响空间也在缩小;北部的安阳、濮阳、鹤壁基本保持不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红艳  
利用1988—2012年城市非农人口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合理;城市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各等级城市规模稳步增长,呈现竞争激烈的发展态势;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属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过渡类型,首位城市郑州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第二、第三位城市(洛阳、商丘)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也有差距。今后应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分类指导,重点促进首位城市郑州的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体系发展的拉力和推力,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周凯月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周凯月  
文章在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生态方面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河南省省辖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演绎,从而对这一时空演变结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斯斯  李世杰  张明空  杨延哲  康洋鸣  
采用DEA模型测算2010—2019年河南省18个城市生态效率,借助核密度估计等方式探索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识别驱动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10—2014年为下行期,2015—2019年为提升期。(2)城市间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高值区逐渐由分散分布演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C"字型分布,18个地市可根据生态效率变化情况分为保持有效、高位提升、中高位波动、低位爬升四大类。(3)人均GDP、经济外向度、交通便利度、环境要素、环境治理能力对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资源依赖度对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淑华  
通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采用近年来河南省和各地市实际统计数据,提出河南省旅游竞争力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竞争力差距显著,等级明显;全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可分为4个层次,各层次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呈梯型分布;4个层次中所包含的城市数目与在全省竞争力中所占的份量明显不成比例,第一、二层次优势突出,第三、四层次落后较为明显。研究指出未来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应向均衡方向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孝沛  梁阁  丁志伟  王发曾  
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5个方面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够稳定;2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受原有格局的影响较大,相对较高等级区域位于郑州及河南西北部地区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三、第四与第五等级之间;3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辖市间衡量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一致,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个相对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省辖市城镇化质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春彩  吴国玺  闫卫阳  
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反映着城市的实力,科学评价城市竞争力也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以河南省38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从经济发展与效益、社会与科教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了河南省城市的综合城市竞争力,并对河南省城市内部的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河南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温佳楠  
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等方法对2010—2021年河南省城市收缩的格局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出现了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的分异现象,约51%的县(市、区)出现人口收缩现象,市辖县和距离郑州150~300 km的县(市、区)收缩现象较为严重。(2)城市收缩分布具有空间相关性,形成了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四类空间聚类模式。(3)城市收缩驱动因素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抚养负担重、财政自给能力差、社会消费能力弱是引发城市收缩的主要因素,但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别城市收缩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法结合信息熵赋权法,对河南2001-2009年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继而采用ESDA-GIS方法,对河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地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虽然自2001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地市间城市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拉大趋势;城市化热点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集中分布向随机分布的演变态势,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由此认为着力推进边缘化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国玺  阎卫阳  
通过选取与确定城市影响区有关的社会、经济、人口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断裂点理论,得到河南省38个城市单元的综合规模强度,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加权Voronoi图生成算法,分别计算河南省38个城市单元影响区的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海军  
科学揭示火灾及其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关系可为防火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有益启示。以往研究多在"空间平稳"的框架下进行火灾影响因素分析,但火灾和其可量化的影响因素往往自身均表现为"空间异质",基于非空间的全局模型模拟可能会得出误导性甚至错误的结论。地理加权回归(GWR)可解释火灾及其影响因素间空间关系的局部变异。本文选取影响火灾分布的高程、坡度、居民地可达性、道路可达性、地表温度、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和全球植被湿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是否火烧作为二元因变量,应用logistic GWR对河南省2002-2012年火季(9-10月)火灾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以多时态空间抽样取得训练样本,利用GWR 4.0软件开发一个logistic GWR火烧概率模型,从可靠性和区分能力两方面对模型性能分别进行内部检验和独立检验,以确保火灾影响因素分析的可靠和合理性。结果表明:①坡度、居民地可达性、温度、植被长势和植被湿度对河南省火灾的影响呈现显著空间变化,高程、道路可达性的影响空间变化不显著,低海拔、道路可达性差的区域更易发生火灾。②温度和植被长势对火灾影响省内全局显著,坡度、居民地可达性和植被湿度对火灾影响在省内仅部分区域显著。③河南省可划分为7种类型区,不同类型区的火灾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制定防火策略和确定防火重点。④logisticGWR模型可用于分析火灾影响因素的局部空间变异,作为火险研究的一种有效工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华友  张岩  
研究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土地供给与需求,目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供给和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之间寻找平衡,以促进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慧  
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 (ELES系统 ) ,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各类商品年消费支出与年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 ,揭示了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出现新型家电及电脑产品消费趋势 ;现代通讯工具及上网需求日趋旺盛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增多等新热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河南省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选择合适的空间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成长能力评价模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态势,结合城市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提出了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三圈、一廊道、四轴带、双核、多边形组团、五协调区、一经济区"模式,并由此提出其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