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8)
- 2023(7148)
- 2022(6360)
- 2021(5820)
- 2020(5156)
- 2019(11735)
- 2018(11453)
- 2017(22351)
- 2016(12512)
- 2015(14211)
- 2014(14805)
- 2013(14810)
- 2012(13847)
- 2011(12809)
- 2010(12863)
- 2009(12224)
- 2008(12065)
- 2007(11204)
- 2006(9655)
- 2005(8655)
- 学科
- 济(59180)
- 经济(59139)
- 管理(31530)
- 业(29444)
- 方法(27698)
- 数学(23827)
- 数学方法(23619)
- 企(22018)
- 企业(22018)
- 地方(17090)
- 农(16255)
- 中国(13005)
- 学(12875)
- 财(11897)
- 农业(11273)
- 业经(11037)
- 地方经济(9671)
- 贸(9555)
- 贸易(9553)
- 易(9176)
- 环境(9168)
- 和(8668)
- 制(8523)
- 理论(8425)
- 融(7540)
- 金融(7538)
- 银(7469)
- 银行(7443)
- 行(7084)
- 务(6941)
- 机构
- 学院(190252)
- 大学(188174)
- 济(73826)
- 经济(72039)
- 管理(70301)
- 研究(65430)
- 理学(60113)
- 理学院(59306)
- 管理学(58140)
- 管理学院(57776)
- 中国(48419)
- 科学(44435)
- 京(40246)
- 农(35365)
- 所(34652)
- 财(32676)
- 研究所(31903)
- 中心(30641)
- 业大(30335)
- 江(28915)
- 农业(28299)
- 范(27897)
- 师范(27598)
- 财经(26148)
- 北京(25502)
- 州(23807)
- 经(23477)
- 院(23275)
- 经济学(22576)
- 师范大学(22180)
- 基金
- 项目(127237)
- 科学(98992)
- 基金(90513)
- 研究(90139)
- 家(79700)
- 国家(79069)
- 科学基金(66503)
- 社会(55697)
- 社会科(52711)
- 社会科学(52691)
- 省(52419)
- 基金项目(49318)
- 自然(43877)
- 划(43348)
- 自然科(42703)
- 自然科学(42689)
- 自然科学基金(41907)
- 教育(40922)
- 资助(37585)
- 编号(36797)
- 发(29418)
- 重点(29361)
- 成果(29169)
- 部(27101)
- 课题(25916)
- 创(25425)
- 科研(24738)
- 计划(24662)
- 创新(23853)
- 发展(23167)
共检索到272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陈一静 胡默言
文章以地域旅游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地域旅游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旨在为以后河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背景认识;同时,也为分析其它不同地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种研究途径。
关键词:
旅游 地域旅游系统 子系统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张卫星 郭志富
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点一线”、“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存在着协作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度小等问题,限制了优势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地域组织思路,即从培育三级旅游中心地,到构筑二条旅游发展轴,再到构建合理的旅游区等级体系。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组织 等级体系 河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湘豫 梁留科
通过查阅典籍、实地调查,获得河南现存佛教塔寺具体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佛教塔寺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佛教塔寺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东西少,中间多,由南向北,塔寺数量递增;总轮廓为西部沿山脉走向大致构成一个半环形,中东部的平原地区沿河流的走向形成4个小的分布带;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河南塔寺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结合空间分析结果、河南旅游业的现状、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行政区划等各方面的因素,将河南佛教塔寺文化旅游核心区域划分为"一带四区"的地理分异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春香 刘志学
本文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在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为背景,利用Spreadsheet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揭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趋势特征。
关键词:
河南省 文化旅游产业 系统动力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正国 吴光伟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是长三角旅游合作活动所有阶段和步骤的有序集合,具有内在的顺序和规律,是指导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根据对区域旅游合作活动的合理解构,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系统主要由需求识别、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系统目标测评等四个过程子系统所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过程系统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旅游合作 过程系统 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筱叶 成升魁 李琛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近年来旅游业绩却一直徘徊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强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市场拓展不力,影响了旅游品牌的建立和竞争力的提高。文章运用市场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入境和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划分了入境和国内旅游的三级客源目标市场,力图从旅游市场拓展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振剑
分析了河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结构、境外游客在河南省内的流向特征及三大客源市场的状况,建立了河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预测模型,并提出了今后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方向和促销策略。
关键词:
旅游业 客源市场 预测模型 河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阎友兵 王琳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的影响因素复杂,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才能准确预测其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提出了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的概念;并就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的构成、主要子系统、结构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全面分析,为将来对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经营权转让 子系统 系统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张燕燕 刘英
本文通过对国内几十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查,从总体上描述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并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课程结构所包含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管理 课程结构 优化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迪云
文章从系统的角度,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南岳风景区旅游景观进行结构分析和功能评价。并从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生态观念、景观保护、空间格局、宏观景观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问题和景观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和建议。期望通过这一实证研究,推进系统学和景观生态学在旅游研究和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
南岳 旅游景观 系统理论 调整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家君 鲁丰先
文章结合河南省实际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概念、计量及其地域特点,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景况将河南省域划分为4 个区,并就其形成原因予以剖析,在中国很具代表性。旨在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区域人力资源并制定适宜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地域结构 HRDI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志富 张竟竟
河南省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区位,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还应积极争取与邻近省份市县地域的有效对接,合力并举助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采用分形理论以及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的地域结构特征,发现城市分布格局以郑州市为中心进行自组织演化,市县分布多沿交通干线,"轴带+圈层"的复合型地域结构显现;然后采用统计分类、城市规模分级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的经济、城镇以及交通发展现状,发现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城镇规模序列结构不完善,陆路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最后基于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改善河南地域结构的结点优化、轴带组织和面域扩展相结合的系统化空间组织路径。
关键词:
空间组织 结点城市 经济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付娥 梁留科 张中波
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从区域层面探讨了生态位理论在旅游竞争力研究中的应用,并引进生态位宽度的数学模型。选取反映旅游竞争力的竞争因子构建指标体系,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Arc-GIS、SPSS进行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的时空对比和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生态位 指标体系 时空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康 孟怡伟 丁志伟
以县域为研究尺度,以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为特征量,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引力模型、ESDA等研究方法,基于"点—线—面"视角对河南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点"层面上,高位次城镇规模不是很突出,中低位次城镇多且呈基底状衬托。城镇旅游经济规模与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旅游资源丰度、旅游开发与强度、景点吸引力密切相关。在"线"层面上,强轴线主要为"郑—汴—洛"、"郑-新"、"安-鹤"、"郑—焦"、"洛—济"等,在空间上形成以郑州市区、开封市区、洛阳市区、新乡市区、焦作市区为中心的"钻石状"结构。在"钻石状"结构外围呈现以平顶山市区、安阳市区、淮阳、南阳市区为中心的放射结构。在"面"层面上,整体呈"西北-东南"的分异结构,且在中部形成以郑州市区、开封市区、洛阳市区为中心的高值集中区。在豫北安阳市区、新乡市区、焦作市区等沿太行山地区也形成了次一级高值集中区,东南部地区基本上形成大范围的低值连绵区。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提出了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结构 整合 县域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