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0)
- 2023(5784)
- 2022(4866)
- 2021(4388)
- 2020(3635)
- 2019(7934)
- 2018(7708)
- 2017(14838)
- 2016(8248)
- 2015(9190)
- 2014(9322)
- 2013(9243)
- 2012(8882)
- 2011(8132)
- 2010(8386)
- 2009(7726)
- 2008(7621)
- 2007(7172)
- 2006(6579)
- 2005(6126)
- 学科
- 济(42963)
- 经济(42929)
- 业(23422)
- 管理(22823)
- 企(19001)
- 企业(19001)
- 地方(17768)
- 农(12675)
- 方法(12008)
- 业经(11363)
- 地方经济(10885)
- 中国(10670)
- 数学(9679)
- 数学方法(9560)
- 产业(9215)
- 农业(8675)
- 制(7858)
- 学(7284)
- 技术(6633)
- 财(6382)
- 环境(6367)
- 和(6255)
- 划(5994)
- 发(5685)
- 银(5630)
- 银行(5627)
- 贸(5621)
- 贸易(5614)
- 结构(5458)
- 行(5455)
- 机构
- 学院(120129)
- 大学(116269)
- 济(50477)
- 经济(49269)
- 管理(45758)
- 研究(42896)
- 理学(38480)
- 理学院(37976)
- 管理学(37427)
- 管理学院(37173)
- 中国(32250)
- 科学(26165)
- 京(24564)
- 财(21747)
- 所(21534)
- 江(20882)
- 中心(20001)
- 研究所(19431)
- 农(18218)
- 范(18064)
- 师范(17953)
- 州(16968)
- 财经(16484)
- 省(16351)
- 院(15897)
- 北京(15591)
- 业大(15539)
- 南(14645)
- 经济学(14617)
- 经(14566)
- 基金
- 项目(77991)
- 科学(62555)
- 研究(59730)
- 基金(54947)
- 家(47077)
- 国家(46682)
- 科学基金(40345)
- 社会(38282)
- 社会科(36431)
- 社会科学(36423)
- 省(33424)
- 基金项目(29166)
- 划(26542)
- 教育(26109)
- 编号(24811)
- 自然(24461)
- 自然科(23823)
- 自然科学(23819)
- 自然科学基金(23388)
- 资助(21355)
- 发(20189)
- 成果(19977)
- 课题(18357)
- 重点(18205)
- 发展(17045)
- 展(16781)
- 创(16420)
- 部(16067)
- 创新(15315)
- 国家社会(15302)
共检索到192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玉清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培育和壮大县域产业集群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河南省不少县(市)立足本地特色,优化环境,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实现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聚集,形成了以开放谋发展、以发展促开放的互促互动格局。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 县域产业集聚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邵留长 乔家君 汪永新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河南省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依据综合得分进行空间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显著,空间结构呈现"多核心"格局。全局趋势分析表明:河南省西部县域经济实力强于东部,北部县域经济强于南部,近年来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缩小。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河南省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达县域之间集聚更加明显;高高集聚区县域分布集中稳定,低低集聚区县域数量多且不稳定。经济实力增长的热点分析表明:2004—2008年县域经济增长热点集中分布在豫西县域;2009—2014年县域经济增长热点向东偏移并呈现零星分布状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文章以2000-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趋势面分析工具,对河南省108个县域的城乡收入比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格局进行探究,并对其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比值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集聚态势不明显;收入差异空间集聚明显,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南和豫东地区,呈"Y"字形分布,冷点区分布于豫中和豫北地区,并呈连片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个年份,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分异格局明显,中部、北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国富 刘长运
以河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度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相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ARCGIS9.2和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显著;②总体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浅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山区县域其次,低海拔平原区县域经济普遍落后;③县域经济空间聚积特征明显,发达经济圈位于郑州—洛阳段及其邻近县市;④LISA值表明,河南省目前存在着三个明显的经济塌陷区。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差异 GIS 空间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文章以2000-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趋势面分析工具,对河南省108个县域的城乡收入比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格局进行探究,并对其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比值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集聚态势不明显;收入差异空间集聚明显,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南和豫东地区,呈"Y"字形分布,冷点区分布于豫中和豫北地区,并呈连片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个年份,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分异格局明显,中部、北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其他地区较高,且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城乡收入差距在减小。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异的空间分异规律既缘于豫西、豫南和豫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也与中原城市群经济政策等密切相关。政策启示是县域经济今后应注重二、三产业的优化,发挥中原城市群区域联动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艾少伟 陈肖飞 魏明洁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居民生活水平指标和经济结构指标,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自然断点法及趋势分析法对多时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及居民生活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度,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地域差异及空间分异显著,但近10年来总体变化趋势不大;近十年河南省各类型县域的数量波动较大,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由原来典型的"单一核心"结构发展成明显的"多核心"结构;河南省县域总体经济实力普遍较低,且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两极分化显著,两者在经济实力排名上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核心城市的带动效应显著,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增长呈现明显的"双核心"驱动。
关键词:
县域经济实力 时空差异 河南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华萍
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产业全球化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的产业集权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河南省想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思路,拓宽视野,重新审视和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全面整合优势资源,以培育和构建文化产业集群为重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河南省文化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姗姗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前期,二者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有限,产业集群未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有效方式。
关键词:
河南省 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华 蔡建明
通过ESDA相关分析,利用ARCGIS9.2及GeoDA软件提供空间分析方法,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首先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极化分异,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其次空间格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郑州、洛阳、焦作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西北方向集聚,冷点区域则向豫东南的黄淮四市集聚。值得注意的是热点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演化和迁移的现象,但是幅度比较小。再次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稳定性,经济增长高值聚簇区的数量减少且位置向豫北转移,然后向西转移;而低值聚簇区的数量呈现出波动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剑 韩娟 刘玉 张凤荣
基于126个县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揭示1980—2010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 437.1×104t,县域粮食生产以上升为主并逐步向产粮大县和平原区集中;②县域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局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强烈,粮食生产显著高高集聚类型区在以周口为中心的黄淮平原区聚集,显著低低集聚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且研究期内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能力不断增强;③31年间河南省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26.07 km,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经向差异更加明显;④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磊
县域是我国国民经济承上启下的重要区域,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中原崛起战略的带动下,除了需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外,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在壮大河南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为实现中原崛起战略构建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快、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特征和发展模式,然后通过对河南县域产业结构比重的对比,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给出了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趋势分析,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屈艳辉 李二玲 范訸嘉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3)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且粮食生产朝低碳有机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丽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质就是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发展需要有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从特色农业的知识创新体系出发,分析了县域特色农业的内涵;通过分析河南省县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针对当前河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河南省县域特色农业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县域 特色农业 特色农产品 发展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马林 李宇翔 侯丽朋 张战平 丁明磊
区域碳收支和生态补偿是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开展县域层面碳收支评估并构建区域横向碳补偿模式,对于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构建了区域碳补偿的研究框架和测算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开展了县域空间碳收支核算和碳补偿方案的初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省县域空间碳收支及其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县域空间碳吸收强度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县域空间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从市辖区向外围的周边县(市)逐渐减少"的特点。2)县域碳补偿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工业能源消费越大、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依据河南省各县域单...
关键词:
碳收支 碳补偿 县域空间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屈艳辉 李二玲 范訸嘉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3)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