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7)
- 2023(15354)
- 2022(13222)
- 2021(12275)
- 2020(10118)
- 2019(22947)
- 2018(22957)
- 2017(43745)
- 2016(23670)
- 2015(26579)
- 2014(26751)
- 2013(26691)
- 2012(24851)
- 2011(22738)
- 2010(22940)
- 2009(21057)
- 2008(20309)
- 2007(17783)
- 2006(15915)
- 2005(14494)
- 学科
- 济(115598)
- 经济(115497)
- 管理(64746)
- 业(60517)
- 企(48166)
- 企业(48166)
- 方法(42560)
- 数学(36621)
- 数学方法(36276)
- 地方(30810)
- 中国(30774)
- 农(27901)
- 业经(24334)
- 学(24210)
- 财(21305)
- 农业(19312)
- 地方经济(17739)
- 制(17712)
- 贸(17526)
- 贸易(17513)
- 环境(17447)
- 易(16825)
- 和(16551)
- 融(16364)
- 金融(16362)
- 银(16132)
- 银行(16090)
- 理论(15962)
- 行(15560)
- 技术(15354)
- 机构
- 大学(341770)
- 学院(341170)
- 济(142880)
- 经济(139816)
- 管理(132051)
- 研究(123578)
- 理学(113146)
- 理学院(111779)
- 管理学(109975)
- 管理学院(109360)
- 中国(91484)
- 科学(76482)
- 京(74132)
- 所(63333)
- 财(62545)
- 研究所(57528)
- 农(54926)
- 中心(54311)
- 江(50559)
- 业大(49563)
- 财经(49410)
- 北京(47724)
- 范(47492)
- 师范(47069)
- 院(44896)
- 经(44742)
- 经济学(42895)
- 农业(42691)
- 州(41424)
- 经济学院(38223)
- 基金
- 项目(229417)
- 科学(180080)
- 研究(168911)
- 基金(164682)
- 家(143420)
- 国家(142212)
- 科学基金(121325)
- 社会(106256)
- 社会科(100613)
- 社会科学(100585)
- 省(90617)
- 基金项目(87571)
- 自然(77779)
- 教育(76357)
- 自然科(75885)
- 自然科学(75870)
- 划(75717)
- 自然科学基金(74466)
- 编号(68937)
- 资助(67518)
- 成果(56045)
- 发(53464)
- 重点(51799)
- 部(49806)
- 课题(48375)
- 创(47147)
- 创新(44040)
- 国家社会(43277)
- 科研(43162)
- 发展(42874)
- 期刊
- 济(168145)
- 经济(168145)
- 研究(106955)
- 中国(69783)
- 学报(53026)
- 农(50660)
- 管理(50160)
- 科学(50154)
- 财(44809)
- 大学(39678)
- 教育(39478)
- 学学(37248)
- 农业(35551)
- 融(30973)
- 金融(30973)
- 技术(30640)
- 经济研究(27065)
- 业经(26703)
- 财经(24175)
- 问题(21417)
- 经(20752)
- 图书(18450)
- 业(18035)
- 技术经济(18018)
- 科技(16786)
- 理论(16659)
- 资源(16539)
- 现代(15777)
- 商业(15597)
- 贸(15303)
共检索到521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钊平
改革开放后,江苏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度的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文章通过利用相关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对江苏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出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差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组间的差异。为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各产业的发展差异以及组间差异,以推动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信息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玉珍 许正中
文章运用复合DEA的方法评价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以找出重要投入要素,诊断投入产出绩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以河南省1990~2007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河南省资源环境的重要投入要素是物质资本和能源,从业人员数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投入对社会系统绩效贡献不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张文龙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谌玲
基于河南省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借助VAR模型考察了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实证检验表明,物流规模和需求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且未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趋势。为了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使得物流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提出我国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发展 VAR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仲岩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已经具备了发展区域物流的良好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物流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在区域经济环境下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将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河南省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并对区域经济环境下河南省发展区域物流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永芳 张梦凡
近些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壮大,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物流在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给经济增加值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多。文章以河北省2001—201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来研究物流能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先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构建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再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个变量的权重,计算出物流和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最后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由濒临失调逐渐转化为优质协调。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优质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麻永建
本文基于河南省2002年的行政区划,以110个县(县级市)和17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单元,通过SPSS定量分析获得河南省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河南省县域单元层域上的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差异 河南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吉芝 秦其明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客观因素 )、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 (政策因素 )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洁 修晨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二者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也有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河南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但又快速发展的省份,二者是怎样的情形,是否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借助于统计方法,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基本协调发展,但省内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并对如何提高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适应性 协调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赵德旺 李相才 祁敬之 武鑫海 李明运 赵慧芳 于淼
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层面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模型,以1990—2010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编制金融业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对河南省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纵向比较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与金融 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安春华 冯德显 马晓哲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