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1)
- 2023(12229)
- 2022(10833)
- 2021(10094)
- 2020(8456)
- 2019(19486)
- 2018(19151)
- 2017(37579)
- 2016(20400)
- 2015(23405)
- 2014(23458)
- 2013(23184)
- 2012(20860)
- 2011(18636)
- 2010(18351)
- 2009(16725)
- 2008(16104)
- 2007(13748)
- 2006(11932)
- 2005(10153)
- 学科
- 济(87981)
- 经济(87893)
- 管理(59711)
- 业(55694)
- 企(46869)
- 企业(46869)
- 方法(43976)
- 数学(39091)
- 数学方法(38678)
- 中国(21665)
- 农(21647)
- 地方(21543)
- 财(20399)
- 业经(18659)
- 学(17574)
- 农业(14638)
- 贸(14075)
- 贸易(14071)
- 环境(13755)
- 易(13551)
- 和(13542)
- 理论(13511)
- 技术(13364)
- 务(13346)
- 财务(13258)
- 财务管理(13231)
- 制(12447)
- 企业财务(12338)
- 地方经济(11760)
- 划(11596)
- 机构
- 学院(289532)
- 大学(289002)
- 管理(119500)
- 济(112592)
- 经济(110159)
- 理学(104926)
- 理学院(103791)
- 管理学(102037)
- 管理学院(101547)
- 研究(92041)
- 中国(65997)
- 京(60491)
- 科学(59369)
- 财(49813)
- 所(45376)
- 农(43850)
- 业大(43802)
- 研究所(41874)
- 中心(41616)
- 财经(41162)
- 江(39599)
- 范(38707)
- 师范(38366)
- 北京(37978)
- 经(37513)
- 农业(34499)
- 院(34102)
- 经济学(33297)
- 州(33226)
- 师范大学(31086)
- 基金
- 项目(208237)
- 科学(164122)
- 研究(151742)
- 基金(150515)
- 家(130468)
- 国家(129421)
- 科学基金(112202)
- 社会(95008)
- 社会科(90101)
- 社会科学(90075)
- 省(82972)
- 基金项目(81069)
- 自然(73995)
- 自然科(72221)
- 自然科学(72204)
- 自然科学基金(70860)
- 教育(69897)
- 划(69040)
- 资助(62339)
- 编号(61712)
- 成果(48573)
- 重点(46370)
- 部(45634)
- 发(44408)
- 创(43065)
- 课题(42632)
- 创新(40111)
- 科研(39937)
- 教育部(39088)
- 人文(38775)
- 期刊
- 济(115776)
- 经济(115776)
- 研究(80479)
- 中国(48672)
- 学报(45159)
- 科学(41600)
- 管理(40485)
- 农(38066)
- 财(35609)
- 大学(33980)
- 学学(31990)
- 教育(31648)
- 技术(27523)
- 农业(27274)
- 融(20499)
- 金融(20499)
- 业经(19622)
- 财经(19185)
- 经济研究(18556)
- 经(16142)
- 问题(14988)
- 图书(14952)
- 科技(14655)
- 技术经济(14425)
- 资源(14413)
- 理论(14339)
- 业(13925)
- 实践(13309)
- 践(13309)
- 商业(13286)
共检索到399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小丽
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区域物流整体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以2000-2011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区域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在说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及实证研究。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物流 物流能力 物流网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晓佳
为了科学评价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应用SPSS19.0软件,以河南省18个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基础上的聚类分析,获得了河南省18个市的物流能力得分排名,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区的规划。最后,对如何发展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仲岩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已经具备了发展区域物流的良好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物流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在区域经济环境下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将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河南省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并对区域经济环境下河南省发展区域物流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宏波 李光慧 苗长虹
基于专利数量视角,从省级和地级尺度对河南省2004-2016年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增速进行研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尺度下河南省创新能力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4-2016年,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长期以来区域空间分异明显。(2)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14个地级市创新能力增速不及省级创新能力增度,创新能力相对增速的空间格局与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大体一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典型的“俱乐部趋同”效应。(3)从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耦合关系来看,2004-2016年,河南省16个地级市处于中、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仅郑州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到达高度协调耦合。(4)省级尺度下,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对创新能力提升的解释度最大,政府对创新的财政支撑对河南省创新能力作用明显;地级市尺度下,人才优势逐渐成为影响河南省地级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的首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流通度对河南省创新能力格局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宰斯蕾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并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围绕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5项要素对河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该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利用自然、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河南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广华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融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主体,促使创新资源在各个主体间流动,并最终产生知识的创新与成果的转化。文章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并基于全面分析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协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河南省 创新能力 协调发展 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明华 赵爽 杨秀花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建可应用于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物元欧氏贴近度模型。依据2001—2012年河南省的统计资料,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综合承载力,分析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探讨促进和制约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单项指标。研究表明,2001—2012年间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呈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优化。
关键词:
区域综合承载力 动态评价 模糊物元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安春华 冯德显 马晓哲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至今为止的城乡关联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年的河南省各地区城乡关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河南省的城乡关联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城乡关联程度可以分成4种类型,强关联型、较强关联型、一般关联型和较弱关联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地区的城乡关联演进机制表现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基于分析的结论,对不同水平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城乡关联发展建议。
关键词:
城乡关联 经济水平 区域经济 河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奚青梅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及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考察河南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所在,为确立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胥丽娜
加入WTO以来,FDI借以更丰富的元素形式,快速地涌入中国。就河南而言,其引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却相差悬殊。具体来说,河南省目前的发展还是依靠模仿生产,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取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河南省如何更好地通过FDI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让创新产业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文章在对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份利用FDI效应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在结合河南省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重点优势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有借鉴意义的引资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荣增 范琳琳
笔者以河南省所辖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DEA有效性来看,郑州、开封、漯河、南阳、周口、济源6个市的整体经济效率相对最优,处于DEA有效状态;从规模效益来看,郑州、开封、濮阳、漯河、南阳、商丘、周口、济源8个市的规模相对最佳;从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来看,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南阳、周口、济源这7个市的投入产出没有冗余,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最后,笔者从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DEA 区域经济 经济效率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魏艳 陈一静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凤阁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焦点,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目标下,要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需要认清形势,了解河南区域创新现状。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河南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挖掘并发现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河南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河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雪红
文章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河南省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