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7)
- 2023(9075)
- 2022(7803)
- 2021(7098)
- 2020(6119)
- 2019(14238)
- 2018(13709)
- 2017(25960)
- 2016(14669)
- 2015(16662)
- 2014(17168)
- 2013(17176)
- 2012(16136)
- 2011(14936)
- 2010(14983)
- 2009(14160)
- 2008(14055)
- 2007(12902)
- 2006(11142)
- 2005(10068)
- 学科
- 济(69789)
- 经济(69704)
- 管理(38735)
- 业(37147)
- 方法(30822)
- 企(28513)
- 企业(28513)
- 数学(27761)
- 数学方法(27467)
- 农(22505)
- 地方(19213)
- 中国(16714)
- 财(16591)
- 农业(15234)
- 业经(14867)
- 学(14391)
- 制(12665)
- 贸(10728)
- 贸易(10725)
- 地方经济(10468)
- 易(10325)
- 和(10150)
- 环境(10051)
- 融(9254)
- 金融(9252)
- 银(9088)
- 银行(9062)
- 发(8814)
- 务(8685)
- 财务(8661)
- 机构
- 学院(219981)
- 大学(219724)
- 济(89025)
- 经济(86958)
- 管理(82080)
- 研究(76330)
- 理学(70485)
- 理学院(69601)
- 管理学(68313)
- 管理学院(67908)
- 中国(56533)
- 科学(49658)
- 京(46060)
- 农(41430)
- 财(40611)
- 所(40189)
- 研究所(36751)
- 中心(35362)
- 业大(34905)
- 江(33441)
- 农业(32583)
- 财经(31811)
- 范(30782)
- 师范(30512)
- 北京(28846)
- 经(28595)
- 经济学(27641)
- 院(27312)
- 州(26834)
- 经济学院(25094)
- 基金
- 项目(147867)
- 科学(115145)
- 研究(106961)
- 基金(105081)
- 家(91988)
- 国家(91229)
- 科学基金(76609)
- 社会(67197)
- 社会科(63454)
- 社会科学(63428)
- 省(60069)
- 基金项目(56269)
- 划(49994)
- 自然(48654)
- 教育(48277)
- 自然科(47401)
- 自然科学(47384)
- 自然科学基金(46490)
- 编号(44076)
- 资助(42433)
- 成果(35985)
- 重点(34117)
- 发(33404)
- 部(32307)
- 课题(31070)
- 创(29727)
- 科研(28468)
- 创新(27883)
- 计划(27749)
- 国家社会(27297)
- 期刊
- 济(100301)
- 经济(100301)
- 研究(60919)
- 中国(42702)
- 农(39164)
- 学报(37078)
- 科学(33629)
- 财(31888)
- 大学(27296)
- 农业(26571)
- 学学(25831)
- 管理(25493)
- 教育(21019)
- 技术(18725)
- 融(17709)
- 金融(17709)
- 业经(17386)
- 财经(15621)
- 经济研究(15002)
- 问题(13844)
- 业(13680)
- 经(13335)
- 资源(12521)
- 版(12129)
- 统计(11962)
- 技术经济(11688)
- 策(11049)
- 理论(10238)
- 商业(10195)
- 科技(10188)
共检索到320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至今为止的城乡关联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年的河南省各地区城乡关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河南省的城乡关联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城乡关联程度可以分成4种类型,强关联型、较强关联型、一般关联型和较弱关联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地区的城乡关联演进机制表现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基于分析的结论,对不同水平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城乡关联发展建议。
关键词:
城乡关联 经济水平 区域经济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璐 李成标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安春华 冯德显 马晓哲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小丽
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区域物流整体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以2000-2011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区域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在说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及实证研究。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物流 物流能力 物流网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晓佳
为了科学评价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应用SPSS19.0软件,以河南省18个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基础上的聚类分析,获得了河南省18个市的物流能力得分排名,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区的规划。最后,对如何发展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保雨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已形成一批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企业、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为主体要素,政策导向为辅助体系的高效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集中配置资源,建立支持发展平台,科学地选择差异化发展方向,大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积极培育集群品牌,使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张文龙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宝玉 张敏 郭扬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分析技术,对河南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度远大于一般产业,在强大的金融集聚经济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会表现出显著差异。2000年以来,河南省辖市市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金融集聚功能上升;县域经济显著发展,而金融发展普遍滞后,郑州市日益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地。金融空间流动带来现代城市的快速成长、功能彰显和激烈竞争,而此种努力的结果往往会抑制一些区域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县域和农村地区,需要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和乡村普惠金融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康艳芳 王立
文章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2008年的14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对现阶段河南省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近况做了比较,并给出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凤阁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焦点,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目标下,要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需要认清形势,了解河南区域创新现状。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河南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挖掘并发现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河南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河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智勇 苏朝阳
文章以人均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以省域及中原城市群地区、豫北地区、黄淮地区与豫西豫西南地区为四大区域,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演变过程与变化特征,描述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雪红
文章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河南省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文春 李莹华 寇凤梅 石林
本文在诠释了城乡关联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地州市201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这是对甘肃省城乡关联发展进行评价的有益尝试,以期为甘肃省城乡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关联评价 主成分分析 甘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胥丽娜
加入WTO以来,FDI借以更丰富的元素形式,快速地涌入中国。就河南而言,其引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却相差悬殊。具体来说,河南省目前的发展还是依靠模仿生产,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取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河南省如何更好地通过FDI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让创新产业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文章在对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份利用FDI效应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在结合河南省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重点优势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有借鉴意义的引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永跃
本文将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灰色系统,建立了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并选取了2000—2007年河南省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的数据,对河南省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河南省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呈中度关联。这表明,为促进经济增长,应加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技术培训教育,同时还应继续增加对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