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8)
- 2023(8236)
- 2022(6866)
- 2021(6162)
- 2020(4804)
- 2019(10903)
- 2018(10548)
- 2017(19662)
- 2016(10809)
- 2015(11936)
- 2014(12136)
- 2013(12083)
- 2012(11556)
- 2011(10711)
- 2010(10841)
- 2009(9908)
- 2008(9686)
- 2007(8620)
- 2006(7870)
- 2005(7445)
- 学科
- 济(55206)
- 经济(55168)
- 管理(26474)
- 业(25332)
- 地方(23022)
- 中国(18262)
- 企(17899)
- 企业(17899)
- 农(15827)
- 方法(15370)
- 数学(13375)
- 地方经济(13284)
- 数学方法(13197)
- 业经(12825)
- 农业(11235)
- 发(10571)
- 环境(10314)
- 学(10086)
- 融(9486)
- 金融(9485)
- 银(8971)
- 银行(8959)
- 行(8815)
- 贸(8167)
- 技术(8162)
- 贸易(8157)
- 和(8151)
- 制(8074)
- 财(7824)
- 易(7749)
- 机构
- 学院(155266)
- 大学(151238)
- 济(63136)
- 经济(61642)
- 研究(61127)
- 管理(55910)
- 理学(46438)
- 中国(45954)
- 理学院(45764)
- 管理学(44982)
- 管理学院(44690)
- 科学(39136)
- 京(33817)
- 所(32208)
- 研究所(29182)
- 农(27837)
- 财(27265)
- 中心(27196)
- 江(25055)
- 范(24386)
- 师范(24166)
- 业大(22698)
- 院(22666)
- 北京(22081)
- 农业(21537)
- 省(21329)
- 州(21013)
- 财经(20377)
- 师范大学(19311)
- 科学院(19182)
- 基金
- 项目(102850)
- 科学(80897)
- 研究(76760)
- 基金(70592)
- 家(61721)
- 国家(61183)
- 科学基金(51721)
- 社会(47823)
- 社会科(45339)
- 社会科学(45324)
- 省(44418)
- 基金项目(37283)
- 划(36151)
- 教育(33733)
- 自然(31787)
- 编号(31641)
- 自然科(30956)
- 自然科学(30947)
- 自然科学基金(30295)
- 发(29735)
- 资助(28171)
- 成果(25363)
- 重点(24268)
- 发展(23948)
- 课题(23916)
- 展(23523)
- 创(21321)
- 部(20948)
- 创新(20068)
- 计划(19121)
共检索到253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安春华 冯德显 马晓哲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型协调度评价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县(市)协调度高,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中心城市协调度低,主要中心城市处于资源环境滞后型失调发展阶段;弱协调区域与经济社会滞后型区域面积广,后者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和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区域协调度在空间上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豫东地区。最后,根据不同协调性类型区提出了分区管制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晋 曹云源 孙长青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项指标对河南省2003-2015年18个省辖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测算。科学选取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璐 李成标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河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仲岩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已经具备了发展区域物流的良好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物流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在区域经济环境下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将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河南省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并对区域经济环境下河南省发展区域物流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光辉 赵宏波 苗长虹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复杂系统,采用模糊综合判别法、系统协调度和聚类分析对河南省区域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较低等级,在空间上以郑州为中心形成"核心-边缘"结构;创新与开放水平地域差异较大,成为制约区域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五大发展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特征存在典型相关性。(2)河南省整体处于弱协调发展类型,大多地市为较低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协调;协调度与区域经济指标相关性不强,经济发展对地区协调的支撑性作用没有显现。(3)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张文龙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凤阁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焦点,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目标下,要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需要认清形势,了解河南区域创新现状。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河南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挖掘并发现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河南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河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康艳芳 王立
文章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2008年的14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对现阶段河南省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近况做了比较,并给出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玉珍 许正中
文章运用复合DEA的方法评价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以找出重要投入要素,诊断投入产出绩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以河南省1990~2007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河南省资源环境的重要投入要素是物质资本和能源,从业人员数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投入对社会系统绩效贡献不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慧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河南省粮食产量生产能力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阐述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啸啸 欧阳新欢 李爱增 李文权
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1年物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1年,河南省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耦合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逐步向初步协调转变。但耦合协调度只达到了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有待于向良性协调或优质协调方向转变,以促进区域物流与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至今为止的城乡关联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年的河南省各地区城乡关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河南省的城乡关联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城乡关联程度可以分成4种类型,强关联型、较强关联型、一般关联型和较弱关联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地区的城乡关联演进机制表现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基于分析的结论,对不同水平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城乡关联发展建议。
关键词:
城乡关联 经济水平 区域经济 河南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小丽
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区域物流整体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以2000-2011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区域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在说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及实证研究。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物流 物流能力 物流网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质量提升,科学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