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1)
2023(8319)
2022(6610)
2021(6183)
2020(4761)
2019(10140)
2018(9668)
2017(17499)
2016(9331)
2015(10096)
2014(9319)
2013(8838)
2012(7951)
2011(7125)
2010(7103)
2009(6429)
2008(5983)
2007(5407)
2006(4669)
2005(3992)
作者
(24329)
(20620)
(20347)
(19203)
(12695)
(9906)
(8930)
(7888)
(7562)
(7048)
(6895)
(6764)
(6381)
(6330)
(6251)
(6045)
(5976)
(5917)
(5808)
(5723)
(5016)
(4910)
(4691)
(4618)
(4611)
(4570)
(4454)
(4401)
(4164)
(4040)
学科
(36836)
经济(36815)
管理(30477)
(30022)
(25949)
企业(25949)
技术(15057)
地方(14246)
技术管理(11654)
中国(11400)
(11118)
业经(10710)
方法(10654)
数学(8492)
地方经济(8474)
数学方法(8374)
农业(8066)
(7044)
理论(6574)
(6471)
环境(6454)
(6401)
(6354)
产业(5837)
(5788)
银行(5779)
(5724)
金融(5722)
(5686)
(5562)
机构
学院(122824)
大学(117457)
(48265)
管理(47960)
经济(47229)
理学(41451)
理学院(40929)
研究(40673)
管理学(40307)
管理学院(40051)
中国(29964)
科学(25598)
(23353)
(20955)
(19320)
中心(18807)
(18793)
(18002)
师范(17856)
研究所(17737)
(16297)
财经(16226)
业大(16085)
(15796)
(15704)
技术(14780)
(14686)
北京(14472)
经济学(14262)
(14061)
基金
项目(88750)
科学(72439)
研究(69364)
基金(62332)
(53783)
国家(53279)
科学基金(47008)
社会(45003)
社会科(42695)
社会科学(42684)
(39490)
基金项目(33679)
教育(31697)
(31105)
自然(28190)
编号(28170)
自然科(27562)
自然科学(27556)
自然科学基金(27064)
(25377)
创新(22565)
(21820)
成果(21807)
资助(21787)
课题(21100)
重点(20775)
国家社会(18393)
(18136)
发展(18049)
(17749)
期刊
(56082)
经济(56082)
研究(35302)
中国(29105)
管理(20050)
教育(20034)
科学(16751)
学报(16005)
(15679)
(15183)
技术(12733)
大学(12509)
学学(11724)
农业(11146)
业经(10809)
(10274)
金融(10274)
科技(9629)
经济研究(8908)
财经(7420)
职业(6837)
技术经济(6824)
问题(6593)
(6546)
论坛(6546)
(6497)
资源(6456)
(6271)
商业(5993)
(5895)
共检索到182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宏波  李光慧  苗长虹  
基于专利数量视角,从省级和地级尺度对河南省2004-2016年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增速进行研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尺度下河南省创新能力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4-2016年,河南省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长期以来区域空间分异明显。(2)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14个地级市创新能力增速不及省级创新能力增度,创新能力相对增速的空间格局与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大体一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典型的“俱乐部趋同”效应。(3)从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耦合关系来看,2004-2016年,河南省16个地级市处于中、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仅郑州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到达高度协调耦合。(4)省级尺度下,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对创新能力提升的解释度最大,政府对创新的财政支撑对河南省创新能力作用明显;地级市尺度下,人才优势逐渐成为影响河南省地级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的首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流通度对河南省创新能力格局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广华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融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主体,促使创新资源在各个主体间流动,并最终产生知识的创新与成果的转化。文章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并基于全面分析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协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宰斯蕾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并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围绕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5项要素对河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该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利用自然、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凤阁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焦点,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目标下,要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需要认清形势,了解河南区域创新现状。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河南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挖掘并发现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河南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雪红  
文章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河南省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胥丽娜  
加入WTO以来,FDI借以更丰富的元素形式,快速地涌入中国。就河南而言,其引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却相差悬殊。具体来说,河南省目前的发展还是依靠模仿生产,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取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河南省如何更好地通过FDI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让创新产业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文章在对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份利用FDI效应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在结合河南省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重点优势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有借鉴意义的引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保雨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已形成一批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企业、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为主体要素,政策导向为辅助体系的高效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集中配置资源,建立支持发展平台,科学地选择差异化发展方向,大力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积极培育集群品牌,使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魏艳  陈一静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小丽  
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区域物流整体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以2000-2011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区域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在说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及实证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伟义  余博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区域自主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的产出不断提高,但从总体看来,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比较研究(一)利益内驱导向下的"企业自发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这种路径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靠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是区域企业在市场利益导向下为追求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莉芳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河南省与其他省(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了河南省的自主创新发展状况以及比较劣势,提出了提升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姜霄  
在"创造力经济"悄然兴起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自主创新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建立企业——政府——高校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体系,政府要加强服务功能、优化创新环境,高校要努力科技攻关、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要加强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在铭  
对河南省所属18个地市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存在空间集聚性太高、创新极点的辐射作用不强、地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过大等问题。依据这一现状,河南省未来的创新发展实践过程中,应构建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分布,快速提升各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而推进河南省包容性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