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4)
- 2023(14942)
- 2022(12540)
- 2021(11123)
- 2020(9699)
- 2019(22042)
- 2018(21725)
- 2017(42258)
- 2016(22911)
- 2015(25666)
- 2014(25654)
- 2013(25770)
- 2012(23787)
- 2011(21344)
- 2010(21501)
- 2009(20583)
- 2008(20778)
- 2007(18830)
- 2006(16638)
- 2005(15305)
- 学科
- 济(101352)
- 经济(101207)
- 业(92928)
- 管理(83289)
- 企(81567)
- 企业(81567)
- 方法(44027)
- 数学(35219)
- 数学方法(34949)
- 财(34105)
- 农(33491)
- 业经(31035)
- 制(24877)
- 中国(24194)
- 农业(23321)
- 务(23292)
- 财务(23258)
- 财务管理(23220)
- 企业财务(22000)
- 地方(21751)
- 技术(19120)
- 贸(18421)
- 贸易(18412)
- 易(17828)
- 和(17665)
- 体(17259)
- 划(17076)
- 学(16397)
- 理论(15929)
- 策(15793)
- 机构
- 学院(336498)
- 大学(332682)
- 济(142375)
- 经济(139300)
- 管理(134224)
- 理学(114914)
- 理学院(113713)
- 管理学(112131)
- 管理学院(111491)
- 研究(108111)
- 中国(85386)
- 财(69695)
- 京(68981)
- 科学(65286)
- 农(59368)
- 所(54989)
- 财经(54261)
- 江(53675)
- 中心(50774)
- 业大(49337)
- 研究所(49208)
- 经(49007)
- 农业(46480)
- 经济学(43183)
- 北京(42728)
- 州(41885)
- 范(40937)
- 师范(40573)
- 财经大学(39775)
- 经济学院(39229)
- 基金
- 项目(219551)
- 科学(174669)
- 研究(161288)
- 基金(160823)
- 家(138598)
- 国家(137385)
- 科学基金(119827)
- 社会(104882)
- 社会科(99421)
- 社会科学(99388)
- 省(88724)
- 基金项目(86278)
- 自然(76912)
- 自然科(75125)
- 自然科学(75103)
- 自然科学基金(73822)
- 教育(72276)
- 划(71871)
- 编号(65125)
- 资助(64076)
- 成果(51999)
- 重点(48955)
- 部(48624)
- 创(48329)
- 发(47486)
- 制(44828)
- 创新(44504)
- 课题(44125)
- 业(44114)
- 国家社会(43276)
- 期刊
- 济(164452)
- 经济(164452)
- 研究(97740)
- 中国(67153)
- 财(58251)
- 农(55581)
- 管理(51880)
- 学报(48855)
- 科学(46462)
- 农业(37446)
- 大学(37401)
- 学学(35347)
- 融(31972)
- 金融(31972)
- 技术(29619)
- 业经(28853)
- 教育(27413)
- 财经(27335)
- 经济研究(24773)
- 经(23492)
- 问题(22134)
- 业(22130)
- 技术经济(18861)
- 贸(17119)
- 现代(16498)
- 财会(16344)
- 商业(16184)
- 图书(15972)
- 版(15951)
- 理论(15591)
共检索到50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宏丽
文章根据Venales的垂直关联模型,通过空间面板方法探讨了河南省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的空间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本市的制造服务业聚集不仅对本市的制造业聚集产生推动作用,即直接效应,还会带动邻近地区的制造业聚集,即间接效应,同样,制造业聚集对制造服务业聚集的拉动也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两者间的空间溢出效应还会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沛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沛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杨青龙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方法:从产业空间分布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空间相关程度整体不高,协同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反馈机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层级分工程度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创新:构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协同集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价值:提高协同集聚跨区域合作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杨青龙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方法:从产业空间分布的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指数,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空间相关程度整体不高,协同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反馈机制;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层级分工程度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创新:构建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协同集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价值:提高协同集聚跨区域合作能力和渗透力以缓解区域差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娜 顾乃华
本文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和制造业可得性、劳动成本、知识密集度、交易成本、城市水平等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并利用城市截面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我们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可得性的影响较大;城市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协同效应存在差异。此外,城市发展水平是通过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可得性,进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空间分布的协同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丽炯
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出发,选取2006-2013年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在制造业产业链上、下、中游各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中,人才服务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为显著,其次是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而同样代表新兴生产性服务部门的金融服务却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低;从产业链来看,在制造业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处于上游和中游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下游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则较小。河南省应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深化和完善金...
关键词:
价值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振中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EG两步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1~2014年间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相关性很强,两者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科技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是;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也表明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影响显著。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计量经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桂黄宝 刘奇祥 郝铖文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4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通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融合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红昌
后危机时代,生产者服务业的率先复苏彰显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运用协整方法及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河南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仅存在较弱的协同发展效应。原因主要在于河南的制造业结构层次低,生产者服务业布局分散,面临的市场环境较差等。因此,建议政府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集聚区建设、完善市场环境以及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河南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晓峰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价值链和城市空间层面的异质性影响使这两大关联产业在协同集聚过程中呈现出互补与挤出双重效应交替的特征。以协同集聚双重效应的协调度为核心构建理论假说,并基于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对此双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存在一个均衡土地租金水平使协调度最大,而中心城市对周边其他城市的影响显著,且在任何规模下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城市规模增加也呈现倒U型趋势。因此,必须以互补效应最大化、挤出效应最小化为宗旨,推进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层级转换,实现价值链与空间链的链式协同和涓滴效应。
关键词:
协同集聚 互补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许艳霞
2015年以来,河南省制造业生产与利润增速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但综合表内外贷款和直接融资情况来看,制造业融资环境向好。为了摸清河南省制造业融资情况与经营状况背离的原因,对河南省12家主要金融机构~①和60家制造业企业~②开展了相关调研,深入分析河南省制造业融资与经营效益反差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融资 制造业经营效益 调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矫萍 林秀梅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协同集聚的产业属性和空间属性,分析二者协同集聚影响制造业增长的传导机制,并利用2004-2013年我国24个省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二者的协同集聚关系及二者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我国省际间存在协同集聚现象,制造业FDI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FDI集聚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协同集聚效应能够促进制造业增长,尽管对制造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大,但其在促进本地区制造业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地区制造业的增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桑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实施了一大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重大工程。河南省根据区域资源禀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发展后劲不足,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力推动金融支持河南省制造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多点多极支撑效应分析——基于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模型
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PVAR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要素流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例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