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1)
- 2023(19144)
- 2022(15853)
- 2021(14753)
- 2020(12038)
- 2019(27260)
- 2018(27261)
- 2017(51455)
- 2016(28345)
- 2015(31876)
- 2014(32131)
- 2013(31675)
- 2012(29452)
- 2011(26777)
- 2010(26830)
- 2009(24694)
- 2008(23943)
- 2007(21449)
- 2006(19425)
- 2005(17507)
- 学科
- 济(117882)
- 经济(117753)
- 业(78006)
- 管理(72831)
- 企(54524)
- 企业(54524)
- 农(51157)
- 方法(43586)
- 数学(37139)
- 数学方法(36701)
- 中国(36159)
- 农业(34198)
- 地方(32260)
- 业经(29983)
- 学(26883)
- 财(24757)
- 制(22610)
- 贸(20886)
- 贸易(20867)
- 易(20174)
- 发(19082)
- 银(18990)
- 银行(18926)
- 环境(18735)
- 融(18424)
- 金融(18421)
- 行(18257)
- 技术(18196)
- 理论(17911)
- 和(17601)
- 机构
- 学院(401456)
- 大学(399708)
- 济(157941)
- 经济(154256)
- 管理(151892)
- 研究(146596)
- 理学(130045)
- 理学院(128491)
- 管理学(126095)
- 管理学院(125406)
- 中国(109885)
- 科学(93790)
- 京(87556)
- 农(86645)
- 所(76063)
- 财(69679)
- 研究所(69270)
- 业大(67883)
- 农业(66968)
- 中心(66428)
- 江(63046)
- 范(56238)
- 师范(55644)
- 北京(55402)
- 财经(54241)
- 院(53116)
- 州(50640)
- 经(49309)
- 省(49141)
- 经济学(45409)
- 基金
- 项目(273446)
- 科学(213024)
- 研究(199562)
- 基金(194267)
- 家(171633)
- 国家(170084)
- 科学基金(143423)
- 社会(123353)
- 社会科(116312)
- 社会科学(116278)
- 省(110213)
- 基金项目(103131)
- 自然(93136)
- 划(92029)
- 自然科(90833)
- 自然科学(90808)
- 教育(90097)
- 自然科学基金(89145)
- 编号(82901)
- 资助(78550)
- 成果(67440)
- 发(63120)
- 重点(62327)
- 部(58791)
- 课题(58207)
- 创(56415)
- 创新(52633)
- 科研(51724)
- 计划(50172)
- 国家社会(49877)
- 期刊
- 济(187354)
- 经济(187354)
- 研究(120424)
- 中国(90116)
- 农(85342)
- 学报(70782)
- 科学(64349)
- 农业(57896)
- 管理(55135)
- 大学(53048)
- 教育(50101)
- 学学(49933)
- 财(49723)
- 融(39711)
- 金融(39711)
- 技术(35090)
- 业经(34857)
- 业(29182)
- 经济研究(27436)
- 问题(25501)
- 财经(25436)
- 图书(21829)
- 经(21731)
- 版(21476)
- 科技(20800)
- 资源(20030)
- 业大(19675)
- 技术经济(18989)
- 世界(18628)
- 理论(18386)
共检索到619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路燕 孟俊杰 蔡世忠
在阐述有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三化"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剖析,提出农区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撑、以城镇化为依托,工农互促、产城互动、城乡融合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包括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为纽带,推进工农互促;以集聚发展为载体,推进产城互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融合。
关键词:
河南省 农区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杰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环境、经济及人口科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创建了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河南省现行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动态仿真和预测分析;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在经济高效、环境保护和环境-经济协调三种模式12种不同发展路径下的环境经济的演化结果,并通过DEA模型和变异系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不同发展路径下的河南省环境经济效率和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DEA 协调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吴海峰 苗洁 陈明星
本文提出,改革开放尤其21世纪以来,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文章梳理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新雷 郭鸿雁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兰英
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河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近70%,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三化"的协调发展。本文在论述"三化"协调发展的含义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界定为普通高校的农村大学生、普通农民工和"金蓝领"三类人群,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农村劳动力 就业素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兰英
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河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近70%,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三化"的协调发展。本文在论述"三化"协调发展的含义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界定为普通高校的农村大学生、普通农民工和"金蓝领"三类人群,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的相应路径选择。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农村劳动力 就业素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慧玲
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是关键。结合河南省实际,以加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在发挥政策性金融保险的基础上,着力发挥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中介组织,完善农业保险,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形成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凤娟 叶震
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河南省同样存在着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现象。通过河南省消费率和投资率与全国水平的对比,发现河南省投入过热、消费不足问题更为严重。从河南省投资结构看,投资过于集中于制造业,农村的投资比例相对较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要大于投资,从长期来看效果更为明显。河南省应当积极扩大内需,抑制投资过热,使投资的行业比例和城乡比例更为合理。
关键词:
投资率 消费率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洁 修晨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二者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也有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河南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但又快速发展的省份,二者是怎样的情形,是否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借助于统计方法,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基本协调发展,但省内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并对如何提高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适应性 协调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赵德旺 李相才 祁敬之 武鑫海 李明运 赵慧芳 于淼
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层面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模型,以1990—2010年为研究时间段,通过编制金融业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对河南省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纵向比较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与金融 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世强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对国家加快中原崛起战略的细化和落实,是对东部乃至国际要素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的响应,也是国家培育中部地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超
在近年来持续参加"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酝酿、谋划、研究、方案制定、建设纲要论证、在京征求意见、政策调研、方案上报与批准、宣传普及、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研究员带领的经济地理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河南省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即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也简称"两不三新")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三化协调发展的河南实践》专著,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芳
[目的]从时空角度探讨农旅协调发展程度,为河南省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保障、农业集约化水平、旅游经济、旅游保障和旅游市场等几个方面构建了农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构成的组合法对指标赋权,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协调度,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95—2015年河南省农旅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 2007、2010和2015年各地协调度差异不大,郑州、洛阳和南阳3市的农旅协调度为中度协调,中度协调区域大致呈C字形分布,其余城市为勉强协调;协调度重心靠近郑州、许昌交界处,分布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的方向性和集聚性不是很明显。[结论]根据各地旅游业、农业及农旅协调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差异性的农旅协调发展对策:以旅促农、以农带旅和旅农共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