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9)
- 2023(12623)
- 2022(10237)
- 2021(9485)
- 2020(8064)
- 2019(17699)
- 2018(17463)
- 2017(33583)
- 2016(18322)
- 2015(20187)
- 2014(20181)
- 2013(20289)
- 2012(18599)
- 2011(16766)
- 2010(16965)
- 2009(16110)
- 2008(16386)
- 2007(14942)
- 2006(13452)
- 2005(12218)
- 学科
- 业(87526)
- 济(79412)
- 经济(79227)
- 企(69873)
- 企业(69873)
- 管理(64631)
- 农(46855)
- 方法(31241)
- 农业(31226)
- 业经(29644)
- 财(26198)
- 数学(23413)
- 数学方法(23209)
- 制(19313)
- 中国(19245)
- 务(18748)
- 财务(18694)
- 财务管理(18673)
- 企业财务(17742)
- 技术(17174)
- 地方(16492)
- 策(15371)
- 和(14934)
- 体(14820)
- 学(14461)
- 划(13990)
- 理论(12886)
- 贸(12471)
- 贸易(12463)
- 易(12119)
- 机构
- 学院(270978)
- 大学(262200)
- 济(112738)
- 经济(110453)
- 管理(107745)
- 理学(92615)
- 理学院(91618)
- 管理学(90262)
- 管理学院(89766)
- 研究(89445)
- 中国(71663)
- 农(63474)
- 科学(56544)
- 京(54044)
- 财(53017)
- 农业(48603)
- 所(46331)
- 业大(45753)
- 江(43801)
- 中心(42666)
- 研究所(41925)
- 财经(41297)
- 经(37374)
- 州(34218)
- 省(34069)
- 范(33459)
- 师范(33158)
- 北京(32940)
- 经济学(32917)
- 院(31504)
- 基金
- 项目(180787)
- 科学(144018)
- 基金(132436)
- 研究(131373)
- 家(115877)
- 国家(114719)
- 科学基金(99288)
- 社会(85716)
- 社会科(80823)
- 社会科学(80797)
- 省(74652)
- 基金项目(71266)
- 自然(64522)
- 自然科(62889)
- 自然科学(62870)
- 自然科学基金(61823)
- 划(59513)
- 教育(57133)
- 编号(53047)
- 资助(51953)
- 成果(40989)
- 业(40552)
- 重点(40542)
- 发(40243)
- 部(39831)
- 创(39644)
- 创新(36345)
- 制(35656)
- 课题(35579)
- 国家社会(35303)
- 期刊
- 济(136630)
- 经济(136630)
- 研究(73948)
- 农(65148)
- 中国(56793)
- 农业(43925)
- 学报(43477)
- 财(43014)
- 科学(42299)
- 管理(39998)
- 大学(32997)
- 学学(31773)
- 业经(29491)
- 融(26904)
- 金融(26904)
- 业(23346)
- 技术(22238)
- 财经(20529)
- 教育(19686)
- 问题(18648)
- 经济研究(18541)
- 经(17620)
- 资源(16573)
- 技术经济(14831)
- 版(14817)
- 农村(14679)
- 村(14679)
- 农业经济(14286)
- 世界(13787)
- 现代(13198)
共检索到40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焦士兴 陈林芳 王安周 尹义星 张建伟 李中轩 赵荣钦
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3个层面构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1—2016年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6年河南省郑州等9市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呈减小态势,开封等9市呈增大态势,脆弱性增速差异显著;脆弱性演变趋势可分为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4种类型;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脆弱度排序为豫北>豫东>豫南>豫中>豫西;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主要受到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的影响,且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应积极加强对水资源系统人为干预,通过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等,以实现河南省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佳龙 周文婷
为厘清引致国家高新区创新脆弱性的障碍,基于PSR框架设计出“压力-状态-响应”创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我国147个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脆弱性及空间分布特征,从系统协调性和障碍改善度两个方面揭示创新脆弱性表现维度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创新脆弱性等级整体呈现“橄榄型”分布,且由沿海向内陆逐级增强,不同类型园区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园区内部协调性较高,细分维度的协调性与园区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响应系统障碍偏高,绿色发展是高新区普遍面临的压力。最后,从等级分布、系统协调性、响应障碍等方面提出改善创新脆弱性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武洪涛 郭佳伟 郑朋涛
以河南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干旱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性入手,利用熵权法确定反映其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性的指标的权重,构建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计算冬小麦的干旱脆弱性,分析2001—2015年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分为5个等级,东北部的干旱脆弱性最高,山区、平原区零星分布有重度脆弱区域,北部、西部山区和信阳所辖市县有中度脆弱区,豫东平原的大部分区域及豫西部和北部山区的部分地区属于一般脆弱区,河南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轻度脆弱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士伟 万三敏 李小建
在对国内外城市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将其设定为四个目标层,即资源脆弱性、生态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各目标层的脆弱性则设定为敏感性、适应性、应对力三个因子的综合函数,使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的脆弱性,同时,又能反映出各城市脆弱性的主要症结,为风险控制提供思路。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脆弱度进行测量,发现总体脆弱性呈降低趋势,与区位密切相关,同时也找出了各城市的脆弱性风险主导因子,据此,提出河南不同省辖市降低城市脆弱性的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双创城市、海绵城市,慎建城市新区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士伟 万三敏 李小建
在对国内外城市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将其设定为四个目标层,即资源脆弱性、生态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各目标层的脆弱性则设定为敏感性、适应性、应对力三个因子的综合函数,使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的脆弱性,同时,又能反映出各城市脆弱性的主要症结,为风险控制提供思路。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脆弱度进行测量,发现总体脆弱性呈降低趋势,与区位密切相关,同时也找出了各城市的脆弱性风险主导因子,据此,提出河南不同省辖市降低城市脆弱性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商彦蕊 黄定华 杨敬坡
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存在是干旱成灾的主要原因。文章明晰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脆弱性诊断思路,建立了以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为基础的旱灾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并以河北省邢台县为例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降水波动是干旱致灾的自然压力;而人口食物需求导致的土地利用强度过高,农业需水总量持续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是干旱致灾的根源,人均耕地资源限制、收入水平低和应对能力差强化了旱灾脆弱性,加剧了旱灾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水 陈迪桃 黄法融 李兰海
[目的] 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是分析农业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响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目的是分析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格局,并对其进行分区与评价,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亚为研究区,依据水资源脆弱性概念框架,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等3个要素中共选取18个指标建立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等权重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2-2017年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格局及分区进行研究。[结果] (1)中亚农业水资源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和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主要受敏感度和适应度因素的影响,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整体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升高的趋势。(2)根据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北部湿润-半干旱耕草地微度脆弱区、中北部半干旱-湿润林草地轻度脆弱区、中南部半湿润裸地中度脆弱区、南部半干旱裸地重度脆弱区和西南部干旱裸地极度脆弱区5个大区,并对分区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结论] 由于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较高,因此管理农业水资源和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成为中亚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艳冰 马云 郭艳花 祁剑青 贾豫霖
将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客观评估与村民主观感知有机结合,有利于打通传统村落保护从政府供给端到民意反馈端的逻辑脉络,双向联动建立传统村落长效保护机制。基于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传统格局、村域自然环境等维度构建传统村落历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CRITIC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明两者之间的适配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历史环境客观脆弱性均值为0.51,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53.85%、30.77%和15.38%,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村域自然环境。(2)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观脆弱性均值为0.55,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46.15%、23.08%和30.77%,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传统建筑>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村域自然环境。(3)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的适配性存在尺度差异:从整体来看,76.92%的传统村落在主客观脆弱性上保持匹配,表明村民对历史环境脆弱性的客观事实具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但分维度上主客观脆弱性失配问题严重,并在不同维度表现迥异。政府“见物不见人”的单一性保护供给与村民多元化诉求之间的错配失衡,是造成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保护困境的根源所在,亟需以村民诉求为导向调整政府保护供给模式,以形成上下联动的保护合力,降低传统村落历史环境脆弱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艳冰 乔旭宁 王同文 樊良新
文章将脆弱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中,以河南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进行测度,并引入贡献度模型划分其脆弱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的压力极不均衡,旅游开发对文化景观的胁迫效应更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状态存在结构性差异,非物质文化景观较物质文化景观更为脆弱;政府在文化景观保护过程中缺乏对村民利益诉求的尊重及其文化自觉意识的激发,是导致传统村落响应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位于低、中、高3个脆弱等级的传统村落数量分别占33.33%、52.38%和14.29%,空间上呈现豫东地区和豫北地区高、豫西地区和豫南地区低的格局。(3)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为压力主导脆弱、状态主导脆弱、响应主导脆弱、压力-状态复合脆弱、状态-响应复合脆弱和压力-响应复合脆弱6种类型,复合脆弱型传统村落的数量明显多于单一脆弱型,且脆弱程度更深,反映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主要受复合因素驱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田亚平 谢小立
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了解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脆弱性内涵。然后,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一个包括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承载脆弱性3个方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衡阳盆地7个县(市)的农业水资源脆弱度进行评判,发现祁东县、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和耒阳市农业水资源脆弱度为强脆弱度等级,常宁市、衡山县为微脆弱等级。经验证,评价结果与评价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实际表现比较吻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张慧
脆弱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论文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角度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各子系统指标到系统脆弱性的映射,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复合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障碍度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黄河下游地区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整体呈现逐渐放慢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6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上高于山东省9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前五大障碍因素由经济因素逐渐向生态因素转变。基于此,提出应保护和建设多种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持续性,合理调整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增强复合系统韧性的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下游地区 复合系统 脆弱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张慧
脆弱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论文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角度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各子系统指标到系统脆弱性的映射,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复合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障碍度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黄河下游地区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整体呈现逐渐放慢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6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上高于山东省9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前五大障碍因素由经济因素逐渐向生态因素转变。基于此,提出应保护和建设多种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持续性,合理调整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增强复合系统韧性的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下游地区 复合系统 脆弱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范晓婕 谢清华
[目的]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提升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DSPIR韧性评估框架,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借助ArcGIS图示法、Dagum基尼系数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运用障碍度模型多尺度识别韧性演化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1)时序演化上: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处于较低水平,均值为0.373,大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空间分布上:基本形成“核心-外缘”韧性递减的层级空间结构;总体区域差异变小,上中下游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障碍因子上:准则层主要为压力(P),指标层主要为水治理法律法规、水资源政策文件、农业专利数和生态用水量。[结论]应采取优化发展模式、实施分区管理、推进协同治理、完善顶层设计等政策,推动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全红
本文首先界定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制约因素与现实障碍,据此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滞后,粮食生产补偿不足,城乡分离政策失当和长期金融抑制是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耕地质量大面积退化和淡水资源的掠夺性利用等,构成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障碍。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内涵 制约因素 现实障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倩 帅红
张家界市位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给当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张家界市4区县为例,基于SEE-VSD模型构建SES脆弱性指标体系,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29个指标,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研究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分别出现"较快上升""波动上升"和"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2)系统脆弱性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变化趋势;2008—2011年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2012—2017年则为"东高西低"。3)适应能力指标对研究区SES的脆弱性影响最大。由此表明,加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对于实现贫困山区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