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1)
- 2023(13114)
- 2022(10926)
- 2021(10108)
- 2020(8452)
- 2019(19384)
- 2018(19364)
- 2017(37773)
- 2016(20693)
- 2015(23107)
- 2014(23247)
- 2013(22950)
- 2012(20763)
- 2011(18506)
- 2010(18314)
- 2009(16575)
- 2008(15839)
- 2007(13840)
- 2006(12088)
- 2005(10630)
- 学科
- 济(85859)
- 经济(85769)
- 管理(56413)
- 业(56095)
- 企(46106)
- 企业(46106)
- 方法(37225)
- 数学(31898)
- 数学方法(31585)
- 农(24167)
- 中国(23137)
- 业经(21051)
- 地方(20372)
- 财(19280)
- 学(19063)
- 农业(16158)
- 制(14614)
- 产业(13882)
- 技术(13676)
- 理论(13616)
- 贸(13474)
- 贸易(13467)
- 和(13303)
- 易(13009)
- 环境(12876)
- 务(11981)
- 财务(11913)
- 财务管理(11894)
- 发(11347)
- 企业财务(11324)
- 机构
- 大学(291005)
- 学院(290400)
- 管理(116317)
- 济(114623)
- 经济(112136)
- 理学(101303)
- 理学院(100150)
- 研究(98552)
- 管理学(98413)
- 管理学院(97910)
- 中国(70240)
- 科学(63428)
- 京(62336)
- 财(49620)
- 所(49379)
- 农(47911)
- 研究所(45520)
- 业大(45089)
- 中心(43495)
- 江(41301)
- 财经(40353)
- 范(39416)
- 北京(39201)
- 师范(39035)
- 农业(37526)
- 经(36669)
- 院(36212)
- 经济学(34095)
- 州(34042)
- 师范大学(31622)
- 基金
- 项目(205697)
- 科学(161943)
- 研究(149783)
- 基金(148760)
- 家(129986)
- 国家(128922)
- 科学基金(110793)
- 社会(93654)
- 社会科(88749)
- 社会科学(88724)
- 省(81434)
- 基金项目(80086)
- 自然(72593)
- 自然科(70866)
- 自然科学(70849)
- 自然科学基金(69573)
- 划(67905)
- 教育(67237)
- 编号(60981)
- 资助(60139)
- 成果(48659)
- 重点(46303)
- 发(45025)
- 部(44260)
- 创(42601)
- 课题(42060)
- 创新(39728)
- 科研(38974)
- 国家社会(38085)
- 教育部(37613)
- 期刊
- 济(125370)
- 经济(125370)
- 研究(84173)
- 中国(51869)
- 学报(47729)
- 科学(44394)
- 农(44291)
- 管理(41929)
- 大学(35728)
- 财(35523)
- 学学(33632)
- 教育(31011)
- 农业(30974)
- 技术(24525)
- 业经(21673)
- 融(21382)
- 金融(21382)
- 经济研究(19724)
- 财经(19000)
- 问题(17175)
- 经(16231)
- 图书(15815)
- 业(15755)
- 科技(15261)
- 理论(14178)
- 技术经济(14004)
- 现代(13798)
- 资源(13583)
- 版(13552)
- 实践(13045)
共检索到412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宏胜 杜霞 梁亚红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响应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城镇化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总体水平、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城市经济密度、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演变 响应强度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宏胜 杜霞 梁亚红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响应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城镇化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总体水平、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城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演变 响应强度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邵宁宁 郭海霞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河南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丽霞
本文运用1995-2011年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的原始指标和数据,构建并计算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VAR模型。同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河南省产业结构仍处于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接近2),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有正向影响,即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环境污染会持续加剧;环境污染反过来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有限。
关键词:
河南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污染 VAR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方 张明辉
信贷市场通过资金流动配置社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地区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互相作用,产业结构决定了信贷结构,信贷结构反过来制约或者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南省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亟待提升。河南省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发展滞后是制约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制约因素;提出构造和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发达的金融体系,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孝沛 梁阁 丁志伟 王发曾
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5个方面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够稳定;2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受原有格局的影响较大,相对较高等级区域位于郑州及河南西北部地区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三、第四与第五等级之间;3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辖市间衡量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城乡统筹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一致,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两个相对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省辖市城镇化质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空间格局 演变分析 河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国宏
在深入分析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7年相关数据,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的研究方法,研究河南省物流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物流产业呈现一定的集聚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呈增长趋势;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正促进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河南省物流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战伟
通过对生态文明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该省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立现代生态产业、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是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产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志娟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河南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的关键和基础。而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的关键,在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必须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作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营造支持"双创"的良好环境,进而促进河南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利勇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产业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决定经济发展前景。河南省作为我国内陆新兴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空间和环境决定产业呈"二三一"的结构特点。通过河南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及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分析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进而为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策略。
关键词:
河南省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互动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珂 陈梦涵
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普通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河南省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储备量少等主要问题,制约着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提高河南省人力资本水平的主要对策是政府和企业为高端人才提供完善的工作生活保障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高等院校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人力资本 培养基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家伟 乔家君
采用产业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相关指标和方法,分析河南省1986—2011年的产业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产业结构高级化。1986—2011年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既表现为河南省整体产业结构高级化,也表现为各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相当于发达国家1920年代的水平。②三次产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的趋势明显,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有多样化趋势。③三次产业与全国相比同构化较为明显,但近年来同构现象有所减弱。④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有待优化。⑤第二产业为河南省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对GDP贡献率最大,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需要产业优化升级。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主要有以下因素:劳动力、政策、制造业转移、社会需求、传统农业生产惯性和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河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涛 李姗姗
本文应用产业变动度和偏离度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和存在问题,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水资源消耗水平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联系,提出了在南水北调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河南省 产业结构 水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艳芳 聂规划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根据2002~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对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作为分析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方法中的GM(1,1)模型,对各产业未来对GDP的贡献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乃武 董进
河南省产业结构面临着挑战,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应动摇,但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调整;工业的选择应该有进有退,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初级产品 有进有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