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3)
2023(8644)
2022(7420)
2021(6662)
2020(5913)
2019(13364)
2018(13149)
2017(25536)
2016(14038)
2015(16119)
2014(16343)
2013(16531)
2012(15686)
2011(14234)
2010(14220)
2009(13176)
2008(13234)
2007(12136)
2006(10366)
2005(9234)
作者
(44351)
(37429)
(37355)
(35656)
(23259)
(18042)
(16885)
(14782)
(13833)
(13244)
(12643)
(12405)
(11767)
(11767)
(11719)
(11718)
(11650)
(11047)
(10785)
(10621)
(9509)
(9311)
(9254)
(8534)
(8362)
(8292)
(8291)
(8288)
(7667)
(7482)
学科
(65956)
经济(65906)
(40826)
管理(38463)
(31972)
企业(31972)
方法(30716)
数学(27154)
数学方法(26924)
(18709)
地方(15432)
技术(14930)
中国(14889)
(14800)
业经(14076)
(13963)
农业(12581)
(11514)
贸易(11512)
(11122)
产业(10817)
(10221)
(9579)
环境(9293)
理论(8646)
地方经济(8518)
(8253)
金融(8251)
(8233)
(8216)
机构
学院(212858)
大学(211052)
(89203)
经济(87332)
管理(80108)
研究(74823)
理学(69101)
理学院(68294)
管理学(67004)
管理学院(66609)
中国(54333)
科学(49418)
(44483)
(41436)
(39952)
(37801)
研究所(36821)
业大(35227)
中心(34558)
农业(33151)
(32246)
财经(30274)
北京(27879)
经济学(27875)
(27813)
师范(27499)
(27329)
(26681)
(25851)
经济学院(25587)
基金
项目(144965)
科学(113203)
基金(103849)
研究(102519)
(92162)
国家(91473)
科学基金(76832)
社会(63895)
社会科(60732)
社会科学(60711)
(58947)
基金项目(55912)
自然(50330)
自然科(49100)
自然科学(49087)
(48916)
自然科学基金(48168)
教育(46058)
资助(42054)
编号(40902)
重点(33806)
(33330)
成果(32163)
(31668)
(30695)
创新(28812)
课题(28599)
计划(28301)
科研(27927)
国家社会(26427)
期刊
(95379)
经济(95379)
研究(57852)
中国(39224)
学报(37243)
(36952)
科学(34000)
(29111)
大学(26966)
管理(26944)
学学(25759)
农业(25409)
技术(20859)
教育(18471)
业经(16141)
经济研究(15351)
(15195)
金融(15195)
财经(14789)
(14482)
问题(13462)
技术经济(13059)
(12841)
科技(11906)
(11024)
统计(10836)
资源(10731)
(10376)
商业(10205)
(10016)
共检索到306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良友  郭琎  原白云  
基于河南省2010—2016年23个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探讨了河南省产业技术特征演进的过程;借助俱乐部收敛函数,对河南省产业进行了俱乐部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从研究期初到研究期末,河南省产业技术能力增长率从落后全国水平变为略高于全国水平,且具有不太明显的汇聚趋势;河南省全产业不存在整体收敛,但存在个别收敛俱乐部;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两个收敛俱乐部和一个不收敛俱乐部。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政策支持对产业技术的提升具有明显效用,提出河南省人才战略与企业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云  
以建国以来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系列衡量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指标,计算分析了河南省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并进一步用偏离份额法评价了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特征。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越来越合理,其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但与全国及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总体仍处于低级化水平,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调整产业结构仍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奇  张超阳  
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河南5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各区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河南产业结构水平仍然低下,但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②河南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③河南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3种类型。④产业结构变迁对河南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研究指出,利用高新技术对河南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晨光  梁流涛  唐林昊  陈常优  马俊芳  
以河南省176个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产业集聚区的截面数据,测算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并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①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不高,75.6%的产业集聚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处于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圈层区域。较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地级城市,中等土地经济密度和低土地经济密度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线以南地区。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对应关系。②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为0.121,该差异主要是由市内差异引起,其贡献率达到91.19%。③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空间集聚状态分为高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域,低值异质区域,低值集聚区4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毅川  刘弘  齐安国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的城市园林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并分类。河南省的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很不平衡,地级市大多具有较高的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其中郑州市的城市园林建设水平最高,南阳、洛阳、焦作、濮阳、新乡、平顶山、许昌等市的城市园林建设水平也较高。县级市的城市园林建设水平不容乐观,在23个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中占18个。用聚类分析将38个城市的园林建设水平分为三类并总结了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根据评估结果对河南省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涛  李姗姗  
本文应用产业变动度和偏离度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和存在问题,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水资源消耗水平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联系,提出了在南水北调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艳芳  聂规划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根据2002~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对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作为分析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方法中的GM(1,1)模型,对各产业未来对GDP的贡献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俊娟  李炳军  
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则会阻碍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产业结构有序度测度模型,测算分析了河南省及其各市(地)产业结构的有序度,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晓佳  
为了科学评价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应用SPSS19.0软件,以河南省18个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基础上的聚类分析,获得了河南省18个市的物流能力得分排名,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区的规划。最后,对如何发展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彦彬  
在国内外普遍关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约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利用聚类分析法把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分为4类,根据其展现出的规律性和总体状况,对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约束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积极培育普惠金融发展增长极,金融机构应以普惠金融新理念取代传统观念,客户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为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培华  
选取12个物流业数据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物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各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并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对促进河南省物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彦彬  
在国内外普遍关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约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利用聚类分析法把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分为4类,根据其展现出的规律性和总体状况,对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约束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积极培育普惠金融发展增长极,金融机构应以普惠金融新理念取代传统观念,客户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为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家伟  乔家君  
采用产业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相关指标和方法,分析河南省1986—2011年的产业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产业结构高级化。1986—2011年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既表现为河南省整体产业结构高级化,也表现为各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相当于发达国家1920年代的水平。②三次产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的趋势明显,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有多样化趋势。③三次产业与全国相比同构化较为明显,但近年来同构现象有所减弱。④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有待优化。⑤第二产业为河南省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对GDP贡献率最大,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需要产业优化升级。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主要有以下因素:劳动力、政策、制造业转移、社会需求、传统农业生产惯性和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亮军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建设和发展中建立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主动研究和完善产业集聚区运行机制建设,不仅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完成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的必然需求。本文在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现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之珍  李二玲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Pajek和ArcGIS等分析工具,探究1985—2017年河南省产学研合作的空间特征及其网络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河南省产学研合作关系较少且松散,尚未形成长期且稳定的合作联系,合作以公司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双方互动为主,三方合作比较稀少。(2)河南省产学研合作网络处于初级发展水平,整体联系的紧密程度不高且核心-边缘结构突出,高等院校在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公司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发挥,郑州、洛阳等少数地市在网络中的贡献度和控制度较高,周口、驻马店等多数地市的影响相对较弱。(3)河南省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鲜明,本地合作主要集中在郑州、新乡和洛阳等省内本地知识生产能力较强的城市,跨省域合作主要是与北京、武汉、徐州和西安等具有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城市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