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1)
- 2023(12732)
- 2022(11255)
- 2021(10583)
- 2020(8891)
- 2019(20177)
- 2018(19981)
- 2017(38391)
- 2016(21296)
- 2015(23513)
- 2014(23678)
- 2013(23430)
- 2012(21619)
- 2011(19483)
- 2010(19157)
- 2009(17283)
- 2008(16608)
- 2007(14379)
- 2006(12251)
- 2005(10577)
- 学科
- 济(82817)
- 经济(82731)
- 管理(56040)
- 业(53621)
- 企(43406)
- 企业(43406)
- 方法(38180)
- 数学(33253)
- 数学方法(32855)
- 农(22891)
- 地方(22103)
- 学(21648)
- 中国(20194)
- 财(19021)
- 业经(17675)
- 农业(15687)
- 理论(13360)
- 环境(13321)
- 和(13307)
- 制(13271)
- 贸(13088)
- 贸易(13082)
- 技术(12946)
- 易(12630)
- 务(12023)
- 财务(11963)
- 财务管理(11941)
- 地方经济(11787)
- 企业财务(11373)
- 划(11101)
- 机构
- 大学(297170)
- 学院(296584)
- 管理(115290)
- 济(109089)
- 经济(106479)
- 研究(103771)
- 理学(100959)
- 理学院(99692)
- 管理学(97678)
- 管理学院(97162)
- 中国(72686)
- 科学(71400)
- 京(63089)
- 农(58815)
- 所(54540)
- 业大(52126)
- 研究所(50713)
- 财(48229)
- 农业(46692)
- 中心(46215)
- 江(43213)
- 范(40528)
- 师范(40072)
- 财经(39296)
- 北京(39187)
- 院(37900)
- 经(35782)
- 州(35300)
- 省(34782)
- 技术(33128)
- 基金
- 项目(216835)
- 科学(168293)
- 基金(155260)
- 研究(151465)
- 家(139129)
- 国家(138025)
- 科学基金(116106)
- 社会(92493)
- 省(88104)
- 社会科(87465)
- 社会科学(87436)
- 基金项目(83746)
- 自然(79231)
- 自然科(77345)
- 自然科学(77320)
- 自然科学基金(75881)
- 划(73768)
- 教育(68695)
- 资助(63816)
- 编号(60886)
- 重点(49361)
- 成果(48417)
- 发(47005)
- 部(46234)
- 创(44783)
- 计划(42776)
- 课题(42543)
- 科研(42261)
- 创新(41895)
- 大学(38771)
- 期刊
- 济(115778)
- 经济(115778)
- 研究(81086)
- 学报(58463)
- 中国(54309)
- 农(53179)
- 科学(50744)
- 大学(41966)
- 学学(39902)
- 管理(39607)
- 农业(37207)
- 财(34323)
- 教育(31875)
- 技术(24232)
- 融(21038)
- 金融(21038)
- 业经(19567)
- 业(19317)
- 财经(17982)
- 经济研究(17616)
- 科技(16525)
- 业大(16084)
- 版(15685)
- 图书(15562)
- 资源(15337)
- 经(15172)
- 问题(15094)
- 林业(14450)
- 理论(14101)
- 技术经济(13497)
共检索到417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敬之 李士贞
对4种类型12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和适应区域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杂交种产量和适应区域不同;同一类型杂交种的产量和适应区域也有差异.改良单交种豫玉5号和豫玉3号,比原单交种显著增产,且适应性较广;三交、双交种的产量不及单交种,但郑三3号、郑双3号的产量则等于或高于优良单交种丹玉13号.竖叶型单交种比平叶型单交种极显著增产.
关键词:
玉米 改良单交种 丰产性 适应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中青 李齐霞 宋殿珍 孙万荣 霍成斌
根据2002-2003年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二)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对潞玉13号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中晚熟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志钰 李芬 邝玲 邢吉敏 孔繁军 吴鹏
为了解玉米萌发期的抗旱性,选取7个玉米杂交种,待种子吸胀后,用浓度分别为0(CK)、10%、15%和20%的PEG进行处理,模拟干旱,测定苗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率、峰值、平均发芽率、发芽值等发芽特性,研究PEG对玉米杂交种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会单4号、长城706、长城799和农单5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北玉16号、海禾1号和路单8号的苗期抗旱性相对较差。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发芽特性 PEG 抗旱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郜淑青
1、参试品种品系名称供种单位品系名称供种单位 T8211 恩施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 T8213 恩施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 77×京06 十堰市农科所 8112×73 宜昌市农科所长72×东莫12-1 宜昌市种子公司美22×105 五峰县种子公司郧单1号(CK) 十堰市农科所 2、参试单位五峰县种子公司,建始县种子公司,宜昌县种子公司,利川市种子公司,神农架林区种子公司,十堰市农科所,恩施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 3、试验概况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小区面积33.3m~2,密度3500株/666.7m~2,2年各试点试验地均为冬闲地,等行春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郜淑青
1、参试组合品种名称供种单位品种名称供种单位 478×83 宜昌市农科所 HI41 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 32×4张3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7933×5003)×37 郧阳地区农科所 801×HZ59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华玉3号(CK_1)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HZ930335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掖单13号(CK_2) 湖北省种子公司 2、参试单位郧阳地区农科所(简称郧阳,下同),襄樊市原种场(襄樊),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九合垸),宜昌市农科所(宜昌),建始县种子公司(建始),浠水县滨江原种场(滨江),长阳县农科所(长阳)。 3、试验概况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33.3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洪兵 黄亚群
在人工设置的土壤干旱条件下,对4个推广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以及与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杂交种中奥玉3101的抗旱性最强。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含量、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可以作为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指标。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抗旱指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崇桃
良种是作物增产的内因,是先进技术的物化载体。本文以我国年推广面积曾上千万亩的玉米杂交种为实证,探索玉米杂交种扩散的客观规律、特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玉米主要杂交种扩散模型符合Gaussian模型,经济寿命在7.2-23.0年之间,平均为13.8年。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扩散模型 经济寿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兰发盛 张寒飞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和优质地方种质材料为基础,通过筛选鉴定、杂交、辐射处理和定向培育,选育出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高淀粉玉米自交系华自109,再与西南地区广泛使用的骨干玉米自交系18-599杂交,组配出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的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华试99。华试99属中熟杂交组合,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7870.5 kg/h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9.1%;在重庆市区试中平均产量8049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4.95%;籽粒粗淀粉含量达76.8%,超过国家高淀粉玉米一级标准。该品种于2007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平坝、丘陵区种植,既可作为优质高淀粉工业原料...
关键词:
高淀粉玉米 华试99 品种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连富 董朋飞 李鸿萍 李潮海
【目的】为了加快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杂交种的筛选鉴定。【方法】在河南郑州-海南三亚设置6种鉴定试验环境,于2011—2012年对11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2011年河南9个试验点鉴定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两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两地三季玉米主要性状的生态稳定性和相关性。【结果】河南-海南两地生态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与河南相比,玉米生长期间海南一期和海南二期光照时数较河南分别增加2.69%和11.17%,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39%和11.02%,降雨量分别减少15.49%和8.15%。两地的能量来源河南以短波辐射为主,海南一期、海南二期以长波辐射为主。11个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田俊明 詹和明 张培高 陈洪梅 黄云霄 段智利 吕宏斌 严富民 番兴明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生育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李自豪 张勇 刘宏伟 刘月娥 蔡万涛 张如养 宋伟 邢锦丰 赵久然 王荣焕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2)、先玉335(PH6WC×PH4CV)、京农科728(京MC01×京2416)和MC812(京B547×京241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雌雄穗生长发育、散粉吐丝间隔(ASI)、花粉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1)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参试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粒数减少,进而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先玉335、京农科728和MC812的穗粒数降幅分别为22.28%、46.79%、6.13%和8.11%,产量降幅分别为9.50%、50.61%、3.18%和5.00%,其中,京农科728和MC812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减产;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且不显著,而PH6WC均显著降低且降幅最大。(2)高温胁迫下,参试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总数、雄穗长度、总散粉量和花粉活性降低,散粉持续期缩短,ASI延长。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ASI延长1.6 d。雄穗长度降幅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MC812>京农科728。郑单958雄穗长度降幅最大,但雄穗分支数多,花粉量最大;先玉335雄穗分支少,雄穗长度降幅大,花粉量最少且活性最低;京2416总散粉量大且花粉活力强,降幅最小(仅为4.50%和3.98%)。【结论】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花粉活性等影响较大,京农科728和MC812的产量和花粉活性降幅显著低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耐热性较好。通过比较参试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耐热性,父本自交系的耐热性要好于母本自交系。其中,京2416的雄穗分支和长度降幅小,花粉量大,花粉活性高,且花丝茸毛多,捕获花粉能力强,单穗产量高,ASI小,耐热性最好。因此,在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大对耐热种质(如京2416等)的利用与改良创新,组配选育耐高温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
高温 玉米 亲本自交系 耐热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德分 胡晓莉 杨绍林 李阳 吴彬 赵自仙 杨久
【目的】通过对云南84个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云南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UPMGA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61对SSR标记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SSR标记,共检测到62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222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为10.23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3240.920,平均为0.779,相似系数在0.6620.918;以0.745为界,将84份供试杂交种划分为5大类群,以0.753为界,将
关键词:
云南 玉米杂交种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晓兵 赵保献 梁晓伟 宋汉强 李林 陈润玲 卫勇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关键词:
玉米 洛玉4号 栽培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卫星 赵致 柏光晓 付芳婧 曹绍书
【目的】研究玉米对水分胁迫和低氮条件的响应及其所受的影响,明确不同杂交种的抗旱耐瘠性表现,为干旱、半干旱和土壤贫瘠地区选用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7个杂交种,设置不同水分和施氮处理的田间肥水耦合试验,研究水分和低氮胁迫对不同杂交种生长发育、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产量抗逆指数对其抗旱耐瘠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抗逆性密切相关的8个指标对不同品种进行聚类。【结果】不同水分和低氮胁迫下玉米籽粒产量较对照明显降低,粒数减少,粒重下降,果穗变短小,秃尖增多,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延迟。水分胁迫与低氮条件下受影响最大,其次是低氮胁迫。水分胁迫下增施氮肥或低氮条件下增加供水均能明显提高产量。水分与氮肥间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泽民 李雪英 高书颖 孙立民 王长英 田兰荣
对不同育种年代的11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杂交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区分不同材料的灵敏性高于酯酶同工酶。尽管不同育种年代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同工酶谱带上差异明显,但未表现出随育种年代变化的趋势。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或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很难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