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2)
2023(8575)
2022(7240)
2021(6408)
2020(5225)
2019(11724)
2018(11566)
2017(21783)
2016(11438)
2015(12722)
2014(12626)
2013(12788)
2012(12658)
2011(11856)
2010(12160)
2009(11370)
2008(10853)
2007(9770)
2006(9192)
2005(8755)
作者
(35893)
(30167)
(29926)
(28527)
(19282)
(14437)
(13429)
(11630)
(11484)
(10847)
(10344)
(9923)
(9844)
(9755)
(9619)
(9241)
(8765)
(8614)
(8548)
(8517)
(7881)
(7610)
(7288)
(7063)
(6912)
(6754)
(6620)
(6576)
(6178)
(5989)
学科
(76023)
经济(75971)
地方(26842)
管理(25655)
(24769)
中国(20573)
(18840)
方法(17583)
地方经济(16058)
(15892)
企业(15892)
业经(15277)
数学(15260)
数学方法(15191)
(13941)
农业(13446)
(11533)
(10928)
金融(10924)
环境(10852)
(10141)
(9916)
银行(9897)
(9777)
(9391)
贸易(9381)
(8931)
(8888)
产业(8327)
发展(8295)
机构
学院(171654)
大学(167653)
(82299)
经济(80671)
研究(71906)
管理(57753)
中国(53790)
理学(47543)
理学院(46854)
管理学(46170)
管理学院(45845)
科学(43177)
(38060)
(36550)
(34720)
研究所(34213)
(32684)
中心(31150)
(28726)
经济学(26083)
财经(26051)
(25685)
(25523)
农业(25148)
(25043)
师范(24811)
业大(24615)
北京(23816)
(23333)
科学院(23177)
基金
项目(106082)
科学(82787)
研究(79077)
基金(74043)
(64518)
国家(63929)
科学基金(53364)
社会(50960)
社会科(48280)
社会科学(48266)
(45859)
基金项目(38854)
(35777)
教育(33926)
自然(31804)
编号(31308)
(31248)
自然科(30932)
自然科学(30923)
自然科学基金(30302)
资助(29625)
发展(25809)
成果(25464)
(25394)
重点(24900)
课题(23787)
(22171)
(21579)
国家社会(20903)
创新(20363)
期刊
(110209)
经济(110209)
研究(59817)
中国(42898)
(32382)
学报(26364)
科学(25026)
(24322)
管理(23638)
农业(22014)
(19912)
金融(19912)
大学(19461)
学学(18468)
教育(18118)
经济研究(18068)
业经(17596)
技术(16080)
问题(13942)
财经(13477)
(11852)
(11268)
技术经济(10339)
(10294)
世界(10277)
资源(10050)
国际(9457)
经济问题(9405)
商业(8664)
经济管理(8392)
共检索到291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瑞华  
目前河南省已具有以交通框架为基础的“才字型”经济隆起带,针对这种现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找出了河南省经济隆起带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秀兰  韩红莲  张红程  王洪祺  肖桂芹  
近年来河北省的渤海湾港口群初具规模,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港口开发层次低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快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发展平台,以此带动腹地,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硕  
一、沿海经济隆起带战略的演化历程2006年11月,中共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河北省要建设成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并明确提出"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构筑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提法正式出现在河北省区域发展战略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晓明  王亮  
一、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增长极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的理论,盛行于60年代,70年代后期有过短暂沉寂,80年代末又重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繁荣至今。增长极是在空间上,在某一个点、片或者是面上,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实现经济突破性的"极化"增长,并通过"极点"的发散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国  
河北省提出的"沿海经济隆起带"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概念,单纯沿海自身的隆起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对其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以沿海经济为龙头,以沿海地区为增长极,促进河北省成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省。无论从河北省制定更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是从实现工业化角度来看,河北省都需要打破内陆思维方式,积极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有了沿海经济隆起带,有利于推动河北省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河北省沿海城市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使其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崛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震宇  王超  范青凤  
边界地区经济学是一片尚未开恳耕耘的“处女地”,特别是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就更少。文章从河南省边界经济发展态势着手 ,研究其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 ,提出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伟忠,杨英宝  
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对河南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总结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建立了评价河南经济的知识投入、知识产出和储存、知识流通和扩散以及知识学习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测度结果表明 :目前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中下游 ,与美国差距很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战勇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但由于区域的差异,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各不同,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有效评价成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运用数据包络法(DEA法),结合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进行评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树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我国“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河南省的比较优势而言,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为主,仍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以拉大金融宽度和厚度的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必将对河南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变革,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河南省各级政府一是要注重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此举对内生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二是要通过信息揭示,帮助企业运用多种金融渠道融通资金;三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纳更多的市场金融资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相成  
河南省近期应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 ;长期则以软件业为重点。信息设备制造业近期以发展计算机外部设备为主。建议放弃“把郑州建成我国中西部信息中心”的目标。在郑州等城市建设若干全国性专业信息中心。增大城市吸引力 ,近期以郑州、洛阳为主 ;远期应在河南南部规划开发一个适于信息产业 ,特别是软件业发育的轻型文化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山峰  
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基于区位熵法和灰色关联模型,选取河南省2008-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物流产业集群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山峰  
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基于区位熵法和灰色关联模型,选取河南省2008-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物流产业集群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服荣  张海鸥  
河南省贫困县自然条件差、人口素质偏低、地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省政府对贫困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取得了明显效益,但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贫困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洁  修晨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二者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也有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河南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但又快速发展的省份,二者是怎样的情形,是否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借助于统计方法,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基本协调发展,但省内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并对如何提高河南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昱  
基于1978—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短期内,河南省耕地数量与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存在波动,但在12.29%的调整力度下,其长期关系趋于稳定。耕地数量变化对来自人均GDP的冲击反应强烈,而其对人均GDP的解释能力却不断下降。耕地数量变化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不断增强,地方财政对耕地保护的投入还不足。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建立全省范围内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