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1)
- 2023(9595)
- 2022(8622)
- 2021(8198)
- 2020(6819)
- 2019(15905)
- 2018(15936)
- 2017(30678)
- 2016(16772)
- 2015(18858)
- 2014(18853)
- 2013(18635)
- 2012(16873)
- 2011(15167)
- 2010(14851)
- 2009(13376)
- 2008(12751)
- 2007(10758)
- 2006(9296)
- 2005(7911)
- 学科
- 济(64780)
- 经济(64705)
- 管理(46403)
- 业(43949)
- 企(36904)
- 企业(36904)
- 方法(31362)
- 数学(27102)
- 数学方法(26763)
- 农(17332)
- 中国(15904)
- 学(15196)
- 地方(15034)
- 财(14942)
- 业经(14851)
- 农业(11784)
- 理论(11641)
- 和(11104)
- 环境(10780)
- 贸(10675)
- 贸易(10670)
- 易(10328)
- 技术(10290)
- 制(10211)
- 务(9749)
- 财务(9687)
- 财务管理(9673)
- 教育(9316)
- 企业财务(9171)
- 划(9165)
- 机构
- 大学(231971)
- 学院(230887)
- 管理(95208)
- 济(85749)
- 经济(83703)
- 理学(83439)
- 理学院(82511)
- 管理学(81005)
- 管理学院(80608)
- 研究(75699)
- 中国(53912)
- 科学(50269)
- 京(49388)
- 所(37977)
- 财(37586)
- 农(37105)
- 业大(36769)
- 研究所(35149)
- 中心(33892)
- 范(31379)
- 北京(31316)
- 师范(31101)
- 江(31001)
- 财经(30684)
- 农业(29271)
- 经(27937)
- 院(27744)
- 州(26404)
- 师范大学(25237)
- 技术(24958)
- 基金
- 项目(166789)
- 科学(130400)
- 研究(121322)
- 基金(119749)
- 家(104488)
- 国家(103606)
- 科学基金(89088)
- 社会(73630)
- 社会科(69650)
- 社会科学(69628)
- 省(66651)
- 基金项目(65109)
- 自然(59785)
- 自然科(58330)
- 自然科学(58318)
- 自然科学基金(57215)
- 划(55545)
- 教育(55144)
- 编号(50192)
- 资助(49025)
- 成果(39726)
- 重点(37098)
- 部(35727)
- 发(35325)
- 创(34624)
- 课题(34323)
- 创新(32187)
- 科研(31967)
- 项目编号(30856)
- 大学(30794)
共检索到321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占元
河南省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与低洼易涝区呈复域分布。涝、渍、旱、僵、薄灾害并在,严重。过去,灾害防治缺少区域综合研究且没有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今后的灾害防治应当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区域综合研究与部门技术研究结合;综合研究控制部门研究,部门研究深化综合研究。
关键词: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灾害防治,综合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王又丰,刘录祥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 ,有近 2 /3分布于淮北平原。该土壤自动调节水分的能力差 ,易旱 ,易涝 ,易渍 ,并且常常是这三种灾害交替发生。砂姜黑土的土壤特性对于该区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挖掘该土壤的生产潜力 ,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 ,本文就砂姜黑土的发育、区域特殊的环境条件 ,与旱涝渍害的形成关系机理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该土壤的整治改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欢 曹承富 孔令聪 张存岭 李玮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其厚 张效朴 尹楚良
通过新型尿素和普通尿素在小麦、玉米上各 2年的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作为基肥一次施用 ,新型尿素不但增加了作物产量 ,而且肥料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在小麦上增产 9.55% ,氮素利用率提高1.6%— 12 .6% ;在玉米上增产 18.75% ,氮素利用率提高 4 .1%— 16.4 % ,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初步表现出具有肥效长和肥料利用率高等特点 ,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
新型尿素 砂姜黑土 肥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晓东
安徽淮北砂姜黑土的培肥是综合治理的基础与重点。应着重采取三条综合措施:农林牧结合,增加有机肥源;用地与养地结合,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合理施用化肥。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培肥 综合措施 淮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欢 李玮 张存岭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曹承富
【目的】针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通过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酶对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有效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安徽省濉溪县杨柳试验基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1至今)为基础,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下(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层土壤(0—20 cm)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成对比较,分别阐明土壤酶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与长期不...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砂姜黑土 土壤酶活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朴
本文通过8年多来大量的土壤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淮北砂姜黑土主要土壤养分肥力的演变特点,及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在高产指标下对肥料的反应规律,并提出了一套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绍中 马平民 徐林 全宏华 崔转玲
在典型砂姜黑土上的六年定位试验证明:每年亩施圈肥2500~5000kg,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和速效氮有所增加,速效磷含量增高;在各种磷酸盐形态中,铝磷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施用圈肥的处理,耕层土壤容重降低,有效水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持水曲线与对照处理有明显差别。施用氮磷化肥和无肥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下降,说明砂姜黑土的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是缓慢的。单纯施用氮磷化肥,第一年小麦增产幅度较大,以后小麦产量逐年下降。同时施用圈肥和氮磷化肥,小麦产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东 王庆云
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原砂姜黑土进行了野外剖面和室内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原砂姜黑土具有明显变性特征,表现在旱季土体开裂,土体中具有大量滑擦面和楔形体,显微薄片上可看到大量纤维状光性定向粘粒。粘粒含量、粘粒矿物学组成和线胀系数等都符合变性土的特征。拟将具有变性特征的原砂姜黑土划归为变性土;而将那些不具变性特征的变异和过渡类型的原砂姜黑土仍列入砂姜黑土土类。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形态特征 变性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心齐 孙华 熊德祥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肥力砂姜黑土无机磷的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无机磷以磷酸+钙盐和闭蓄态磷酸盐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27%~48%和26%~37%。土壤无机磷中的Ca2-P、Ca8-P、Al-P、Fe-P均与速效磷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并且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其含量亦随之增加。土壤无机磷主要集中分布于<5μm粒级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各种形态无机磷的含量一般均随着复合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曹承富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在人工防雨篷下研究了前期不同灌水处理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结果表明,灌1水条件下小麦叶片长宽和单茎干物重随灌水日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生育前期水分充足处理CK最高,W5100d(出苗后100 d灌水)处理次之,且总灌水量一致下小麦生育前期灌1水和灌2水效果间的差异不显著。生育前期适当推迟灌水日期有利于增加小麦生育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且灌浆中期W5100d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高于CK。小麦生育前期适当推迟灌水日期亦有利于降低植株蒸腾速率改善小麦光合特性,其中W5100d处理的光合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娟 常江 蒋丽娜 徐姗 章力干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10℃、20℃、30℃)、不同秸秆加入量(秸秆全量和过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试验,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在不同温度(10℃、20℃、30℃)条件下,设置50 g土样中加秸秆0.3 g(处理Ⅰ)、1.5 g(处理Ⅱ)、3.0 g(处理Ⅲ)及不加秸秆(CK)的处理,进行240 d的矿化培养。【结果】温度对有机碳矿化影响显著,在对照(CK)和秸秆加入量相同的处理中,有机碳的矿化累积量均随温度(10—30℃)升高而增加;温度较低(<20℃)时,CK、Ⅰ、Ⅱ、Ⅲ各处理的有机碳矿化温度系数(Q10)平均值约为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学善 李金才 屈会娟 魏凤珍 张一
为了在淮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小麦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玉米秸秆单季还田和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4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对机播夏玉米出苗、生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处理2008和2009年玉米出苗数分别比对照高3.25%和11.98%;出苗均匀度、株高整齐度、幼苗素质和耕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对照,最终2008和2009年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92%、9.51%,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15%、9.48%。可见,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两季全量还田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籽粒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克刚 李丙奇 和爱玲
为砂姜黑土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04-2008年连续4年在砂姜黑土区进行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利用土壤样品分析方法(ASI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同时以施氮磷肥处理区(即缺钾素区NP)冬小麦产量占推荐施氮磷钾肥区(NPK)冬小麦产量的相对产量百分数,划分为4个梯度:95%,将小麦产量的相对产量百分数所对应的用ASI方法分析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分成"极低"、"低"、"中"和"高"4级,两者建立相关性。砂姜黑土区麦田土壤运用ASI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的划分区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曹承富 张存岭 乔玉强 杜世州 李玮 赵竹 陈欢
为明确长期单一施肥模式效果间的差异,研究了5种长期定位(34年)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不施肥)的根系性状表现最差,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与H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显著高于NPK(单施化肥)和M(单施有机肥)处理,NPK与M间的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差异不显著。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HMNPK)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M)能提高小麦上3叶的长宽。在孕穗期,MNPK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高,但与HMNPK差异不显著;在灌浆中期(MNPK与HMNPK发生倒伏),N...
关键词:
根系性状 叶片长宽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