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1)
2023(11404)
2022(10120)
2021(9560)
2020(8127)
2019(18693)
2018(18725)
2017(35530)
2016(19911)
2015(22504)
2014(22477)
2013(22173)
2012(20613)
2011(18502)
2010(18254)
2009(16468)
2008(15820)
2007(13688)
2006(11942)
2005(10293)
作者
(60449)
(49933)
(49771)
(47165)
(31850)
(24247)
(22466)
(19865)
(19179)
(17867)
(17165)
(16889)
(16000)
(15864)
(15624)
(15459)
(15104)
(14875)
(14288)
(14204)
(12776)
(12179)
(12116)
(11473)
(11251)
(11153)
(11147)
(10979)
(10160)
(9992)
学科
(74096)
经济(74008)
管理(53176)
(49430)
(40755)
企业(40755)
方法(34467)
数学(29624)
数学方法(29261)
(20365)
(20307)
中国(19145)
地方(18067)
(17517)
业经(16225)
农业(13736)
理论(13225)
(12858)
贸易(12849)
(12787)
(12423)
环境(12404)
(12359)
技术(11621)
(10936)
财务(10871)
财务管理(10850)
教育(10574)
(10513)
(10458)
机构
大学(276723)
学院(275014)
管理(106429)
(100029)
研究(98172)
经济(97580)
理学(92314)
理学院(91174)
管理学(89204)
管理学院(88752)
中国(70132)
科学(67202)
(60694)
(53138)
(51672)
研究所(47870)
业大(47710)
(44432)
中心(43305)
农业(42263)
(39297)
北京(38593)
(37410)
师范(36941)
(36512)
财经(35646)
(32869)
(32354)
技术(31830)
(30952)
基金
项目(198192)
科学(152934)
基金(141028)
研究(138942)
(126382)
国家(125362)
科学基金(105182)
社会(82854)
(79119)
社会科(78193)
社会科学(78167)
基金项目(75737)
自然(72526)
自然科(70703)
自然科学(70682)
自然科学基金(69363)
(67191)
教育(62981)
资助(58807)
编号(56501)
成果(45421)
重点(45138)
(42319)
(41868)
(40566)
课题(39911)
计划(38974)
科研(38600)
创新(37869)
大学(35549)
期刊
(108431)
经济(108431)
研究(78179)
学报(53316)
中国(52648)
(47529)
科学(47023)
大学(38534)
管理(38007)
学学(36384)
农业(33620)
(31940)
教育(31856)
技术(23094)
(19637)
金融(19637)
(17822)
业经(17613)
经济研究(16698)
财经(16117)
图书(15895)
科技(15052)
业大(14739)
(14118)
问题(14067)
资源(14014)
林业(13810)
理论(13572)
(13568)
实践(12712)
共检索到396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应党  申效诚  孙浩  马晓静  
目前河南省的昆虫、蜘蛛、蜱螨共有8 637种,隶属于32目551科3 967属。其中东亚成分4 388种,显著居主体地位,古北成分1 847种,东洋成分1 577种,二者相差不大,广布成分420种,所占比例最低。为了解河南省各地昆虫分布差异及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使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Multivariate similarity clustering analysis,MSCA)对这些生物的分布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11个地理小区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185,在0.30的相似性水平上,全省分为4个昆虫地理区:平原盆地区,西北山地台地区,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比较分析了4个昆虫地理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宝瑜  李增智  
冬季对皖南马尾松林昆虫、蜘蛛和虫生真菌群落垂直分层的系统调查表明,物种数依次为植食类、蜘蛛类、寄生类、捕食类、虫生真菌类,个体数依次为植食类、寄生类、蜘蛛类、捕食类、罹病虫尸数。植食类占总物种数46.15%,占总个体数83.65%。益、害生物种数之比为1.1667∶1,个体数之比为0.1954∶1。乔木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最大,个体数占总个体数52.1%。土壤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均居第二,其中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1.6%。枯枝落叶层和灌木草本层中物种及个体数均较少。虫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乔木层和土壤层。总个体数在11月份较大,12月份最少,元月份最大。使马尾松毛虫种群带菌越冬有益于提高越冬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香  翟卿  曹龙  韩伟康  周林  王岩松  张亚玲  王保海  
[目的]食蚜蝇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和访花昆虫,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本文探明了西藏食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与区系特性。为天敌昆虫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物种调查和整理文献记录获得物种资源数据。结合研究资料,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研究了西藏地区的食蚜蝇科昆虫的地理分布。通过对已知种类进行地理分布和区系特性分析,获得西藏食蚜蝇昆虫种类、地理分布和区系特性数据。[结果]西藏食蚜蝇科昆虫11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族43属。其区系组成是:东洋区成分39种,占已知总数的33.3%,古北区成分20种,占已知总数的17.1%,广布种58种,占总数的49.6%。青藏亚区与华北亚区共有种39种,占已知总数的33.33%;与西南亚区共有种38种,占统计总数的32.5%,与蒙新亚区和华中亚区共有种都是30种,占统计总数的25.6%。[结论]西藏已知食蚜蝇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其次为东洋区成分,古北区成分最少。在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中,青藏亚区和华北亚区的共有种类最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有乾  司胜利  
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条件、作物组成及害虫种类、分布和为害情况,将河南省农业昆虫的地理分布,划分为2个界,7个区和20个亚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娟  何树林  杨运忠  
通过在开花结果初期进行人工接虫,采用叶片危害指数法和田间种群密度法对20份材料进行了对红蜘蛛的抗螨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叶片为害指数和田间种群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总体趋势一致,茄子材料E3099的叶片为害指数和红蜘蛛种群密度最小,表现出对红蜘蛛抗性最强;材料E3022、E3023的叶片危害指数和红蜘蛛种群密度最大,表现出对红蜘蛛的抗性最差。叶片危害指数法可作为评价茄子对红蜘蛛抗性的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孔明  刘芹轩  
利用新乡、灵宝、太康、南阳、虞城等县1980~1989年间共计15年次的棉红蜘蛛发生资料,建立了基于Fuzzy相关分析的棉红蜘蛛发生程度综合决策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表明,模型与历史实测结果的符合率最高达86.70%,1990~1991年对太康、郑州和南阳棉田红蜘蛛发生程度实际预测准确度达1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国法  
本文提出了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间复合的三种可能途径:简单转化和两类复合;对这些分布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解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和机理。文中提出的判定复合分布型的方法包括:扩散系效法,空间相关法和改参数法;它们分别用于判定分布的聚集与否,聚集的范围和具体的分布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分布的研究表明,本文的模型和方法可以提供许多传统分布方法无法得到的关于分布型形成机理的信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隆贵  谢震宇  肖斌  秦道正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成虫数量(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申效诚  王爱萍  张书杰  
中国夜蛾共有20亚科845属3751个有效种。这些种类有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优势,占总数的51.35%,东洋成分占25.51%,古北成分18.45%,广布成分仅2.27%。夜蛾在全国各省区的分布与区系结构各不相同,台湾、云南、西藏、四川、湖北、河南、湖南、浙江、新疆等是夜蛾物种丰富的省区。东亚成分在除东北、西北、华南以外的省区都是优势类群。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和华中关系密切于华南;内蒙古和东北区的关系密切于西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6省聚为一个"秦岭淮河区",这个新分布区的特点是,东亚成分占优势;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相等;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横贯全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冬晴  梁广文  岑伊静  
圆果大赤螨对茶红蜘蛛捕食作用的拟合方程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功能反应受到猎物虫态、温度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圆果大赤螨成螨显著地趋向于取食茶红蜘蛛的幼螨和若螨,日均最高捕食量分别达49.31和38.65头,对卵和成螨的选择性较差.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温度为15-30℃时,捕食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35±1)℃时捕食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为(30±1)℃时,捕食数量最大,这一温度与茶红蜘蛛秋季高峰期的温度相吻合.圆果大赤螨在捕食时存在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日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也相应减弱,干扰系数m为0.7589,搜索常数Q为0.9983,E=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贵梅  袁周伟  宋月华  
【目的】为了解世界斑叶蝉族昆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其世界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演化路径。【方法】基于Dmitriev的3I Interactive Keys and Taxonomic Databases叶蝉分类数据库、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分析斑叶蝉分类研究的相关文献,依据斑叶蝉族地理分布数据,研究1851~2021年7月斑叶蝉族昆虫种属组成及世界地理分布。【结果】全世界共记录斑叶蝉204属1929种。斑叶蝉在各个动物地理区中均有分布,以东洋界为主,共有133属857种,其中特有属98个,特有种765个,分别占斑叶蝉族总数的48.04%和39.66%;热带界次之,共计51属293种,特有属34个,特有种257个,分别占斑叶蝉族总数的16.67%和13.32%;古北界共有45属324种,特有属12个,特有种230个,各占斑叶蝉族总数的5.88%和11.92%;跨区分布的属、种中以东洋-古北界为主,共17属68种,各占总数的8.33%和3.53%;其余除新北界外所占比例均较低。世界斑叶蝉族昆虫地理分布聚类分析表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相关性为东洋界与古北界、东洋界与热带界、新北界与新热带界彼此间的联系性较强、区内物种间的交流频繁。【结论】全世界共记录斑叶蝉204属1929种,斑叶蝉在各个动物地理区中均有分布,以东洋界为主,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扬  徐正会  李春良  张宁  张力  蒋华  莫福燕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社会性昆虫[1],由于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它们对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2-4]。近年来,国内先后开展了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宁夏、陕西、太白山、湖南、四川、鄂西南、深圳、西双版纳等地区蚁科昆虫区系调查工作[5-16]。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23°06'24°02'N,98°57'99°26'E之间,总面积50 887 hm2,保护区处于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海燕  甘利人  
The search mechanism and the search process of the intelligent search spiders developed by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which includ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Spider,Meta Spider and Cancer Spider,are introduc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piders are summarize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胜兵  周夏芝  毕守东  邹运鼎  徐劲峰  施晓丽  禹坤  党凤花  赵学娟  
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生态位分析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茶园3种鳞翅目主要害虫与蜘蛛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Prout)的主要天敌是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ini)、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鞍型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tus)和茶色新圆蛛(Neosconatheisi),茶叶斑蛾(Eterusia aedeaL.)的主要天敌是斑管巢蛛、鞍型花蟹蛛、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珠和三突花蟹蛛(Misu...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文韬  陈玉宝  孟庆繁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带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阔叶红松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天牛种类组成进行连续8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天牛科昆虫116种,隶属6亚科71属。其中:花天牛亚科51种,占43.97%;沟胫天牛亚科35种,占30.17%;天牛亚科23种,占19.83%;椎天牛亚科4种,占3.45%;膜花天牛亚科2种,占1.72%;锯天牛亚科1种,占0.86%。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天牛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阔叶红松林带有天牛105种,单带种44种,没有优势种;针叶林带有天牛73种,单带种8种,优势种2种;岳桦林带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