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1)
- 2023(11332)
- 2022(9763)
- 2021(8881)
- 2020(7485)
- 2019(16812)
- 2018(16467)
- 2017(32204)
- 2016(17694)
- 2015(19755)
- 2014(19616)
- 2013(19247)
- 2012(18047)
- 2011(16480)
- 2010(16746)
- 2009(15679)
- 2008(15321)
- 2007(14022)
- 2006(12726)
- 2005(11562)
- 学科
- 济(70194)
- 经济(70099)
- 管理(54381)
- 业(52193)
- 企(41970)
- 企业(41970)
- 方法(26303)
- 农(23015)
- 数学(22637)
- 数学方法(22358)
- 财(20897)
- 制(19410)
- 中国(18756)
- 业经(17851)
- 地方(15925)
- 农业(15009)
- 学(14359)
- 贸(13194)
- 贸易(13188)
- 体(13168)
- 易(12844)
- 策(12333)
- 银(12290)
- 银行(12242)
- 产业(11979)
- 环境(11816)
- 技术(11764)
- 行(11737)
- 务(11492)
- 财务(11462)
- 机构
- 学院(253040)
- 大学(251263)
- 济(107499)
- 经济(105244)
- 管理(95116)
- 研究(91207)
- 理学(80976)
- 理学院(80050)
- 管理学(78763)
- 管理学院(78290)
- 中国(68763)
- 科学(54837)
- 京(52778)
- 财(52635)
- 所(46985)
- 农(46981)
- 研究所(42245)
- 中心(41223)
- 江(40474)
- 财经(39601)
- 业大(38728)
- 农业(36976)
- 经(35817)
- 北京(33217)
- 院(33035)
- 经济学(32775)
- 范(31990)
- 师范(31579)
- 州(31406)
- 省(31027)
- 基金
- 项目(167276)
- 科学(132229)
- 研究(122037)
- 基金(121166)
- 家(106516)
- 国家(105612)
- 科学基金(89892)
- 社会(78012)
- 社会科(74088)
- 社会科学(74070)
- 省(67064)
- 基金项目(63481)
- 自然(57752)
- 自然科(56332)
- 自然科学(56313)
- 划(55981)
- 自然科学基金(55355)
- 教育(55338)
- 资助(49560)
- 编号(48457)
- 成果(40382)
- 重点(38447)
- 发(37566)
- 部(37269)
- 制(35186)
- 创(35143)
- 课题(35057)
- 创新(32920)
- 国家社会(32312)
- 教育部(31620)
- 期刊
- 济(125898)
- 经济(125898)
- 研究(78229)
- 中国(55678)
- 农(43927)
- 学报(41228)
- 财(41047)
- 科学(38149)
- 管理(37254)
- 大学(31588)
- 学学(29948)
- 农业(29511)
- 教育(27046)
- 融(26471)
- 金融(26471)
- 技术(21057)
- 业经(20738)
- 财经(20286)
- 经济研究(19609)
- 经(17579)
- 问题(16371)
- 业(14900)
- 贸(13158)
- 版(12557)
- 科技(12312)
- 技术经济(12080)
- 国际(11840)
- 现代(11630)
- 世界(11259)
- 理论(11248)
共检索到394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静波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作为中部大省和欠发达省份,在新形势下尤其需要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按照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静
随着政策导向的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及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河南省 产业转移 经济效应 产业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延哲 刘彩玲 李世杰 汪雪峰 杨文新 王鑫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探讨。指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对不同规模区域单元的影响不同,较小的单元受承接产业的影响较大,而较大的单元受到的影响较小且对承接产业的影响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讨论产业转移内涵特征以及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条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的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提出产业转移承接要受到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约束,承接的产业应采取相对集中的空间格局,微观上集中在集聚区园区等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宏观上的重点则是主体功能上属于重点开发的中原城市群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 赣州市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恒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向中西部的梯度排列态势。河南作为中部劳动力资源大省,积极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超
在沿海和内地要素禀赋的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产业转移建立沿海和内地之间"营销-制造"、"研发-制造"和"高端-低端制造"等类型的区域分工模式,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双赢分工模式。降低企业迁移和运营的成本、为企业在承接地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对促进区域合理分工模式的形成非常重要。
关键词:
区域冲突 产业转移 产业链分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东部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光 徐元国 屈时雨
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光 徐元国 屈时雨
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士伟 刘珂 万三敏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缺陷,避免了因为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规模过大而造成的误差。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2003—2011年各产业集聚度升降规律性明显,产业发展尚处于低水平。通过论证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集聚度 承接产业转移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敏 张占仓
河南省属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较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压力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难题较多,最主要的是人口转移压力大,资金及资源紧张,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能力不强等。考虑到河南省区域广而发展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务必要以协调发展为主线,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持续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小城镇功能,兼顾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断提高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中原城市群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明利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如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性、流转规模日益扩大等新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外在和内在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层面和户主自身特征等。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成效对推动中原经济区"三化一体"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加强土地方面的立法,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多渠道激发农民的土地流转动力等,将成为河南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制约因素 社会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飞 管丽华 李建雄
在新一轮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形势下,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已势不可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较低,区位优势明显,是吸引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培育丰富的人力资本是西部地区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对策。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比较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正彦 张学丽
利用二位数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西部地区1999—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时期产业承接进行测度,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产业转入转出明显,并通过构建双因素面板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交通条件、要素成本、外部性、对外开放度、财政分权度都不同程度上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为突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承接 测度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