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9)
- 2023(11492)
- 2022(9388)
- 2021(8555)
- 2020(7555)
- 2019(17126)
- 2018(17067)
- 2017(33489)
- 2016(18707)
- 2015(21625)
- 2014(22130)
- 2013(21741)
- 2012(20544)
- 2011(18517)
- 2010(18656)
- 2009(17752)
- 2008(17908)
- 2007(16542)
- 2006(14396)
- 2005(13206)
- 学科
- 济(83889)
- 经济(83767)
- 管理(55397)
- 业(52037)
- 企(41879)
- 企业(41879)
- 方法(40076)
- 数学(35640)
- 数学方法(35289)
- 财(24025)
- 农(23598)
- 中国(22615)
- 制(17499)
- 业经(17254)
- 地方(17050)
- 学(16912)
- 农业(15283)
- 贸(14640)
- 贸易(14634)
- 易(14181)
- 务(13415)
- 财务(13379)
- 财务管理(13331)
- 银(12769)
- 银行(12735)
- 企业财务(12705)
- 融(12597)
- 金融(12595)
- 体(12183)
- 行(12068)
- 机构
- 大学(281168)
- 学院(277415)
- 济(114785)
- 经济(112309)
- 管理(103806)
- 研究(93953)
- 理学(89089)
- 理学院(88075)
- 管理学(86527)
- 管理学院(86006)
- 中国(71489)
- 京(59071)
- 科学(57534)
- 财(56700)
- 农(48878)
- 所(48442)
- 财经(44277)
- 中心(44052)
- 研究所(43635)
- 江(42901)
- 业大(41217)
- 经(40153)
- 农业(38481)
- 北京(37201)
- 经济学(36828)
- 范(36797)
- 师范(36402)
- 州(34133)
- 经济学院(33419)
- 院(33311)
- 基金
- 项目(180007)
- 科学(140965)
- 基金(131151)
- 研究(130161)
- 家(114251)
- 国家(113300)
- 科学基金(96321)
- 社会(83457)
- 社会科(78976)
- 社会科学(78953)
- 省(69504)
- 基金项目(69122)
- 自然(61458)
- 教育(60268)
- 自然科(60025)
- 自然科学(60008)
- 自然科学基金(58956)
- 划(58831)
- 资助(54532)
- 编号(52486)
- 成果(44302)
- 部(40925)
- 重点(40797)
- 发(38354)
- 课题(36676)
- 创(36095)
- 教育部(35064)
- 科研(34803)
- 国家社会(34773)
- 大学(34280)
共检索到415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琳 王发曾 李磊
为明确政府行为对河南省城镇化干预力度的强弱,寻找政府干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干预城镇化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共选取11项指标,使用SPSS软件对河南省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南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干预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978—2006年间在市场因素逐渐发育并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城镇化率与政府干预度成负相关。根据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政策变迁可划分为3个阶段:(1)1978—1986年城镇化政策由压制转为推动;(2)1987—1996年城镇化政策在探索中改革;(3)1997—2006年政府与市场共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自强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大业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关键。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城镇化目标,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城镇化的任务尤其重。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等城市为纽带,以各具特色的城镇群为依托,形成河南城镇网络。而对策则应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相结合。
关键词:
城镇化 目标模式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玉周
本文基于城镇化的本质从人本发展、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三方面建立城镇化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主成分分析存在的数据标准化、主成分提取和权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改进的主成分 聚类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成军 孙育红
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增多、城镇用地面积比例增加、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的动态过程。人口集聚与产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消耗、生活废弃物和工业"三废"增多等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既是城镇化的主导者,也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核心力量。政府可通过合理规划城镇发展路径、提供生态制度与公用产品等来有效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确保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政府责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姬军荣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集聚是推动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与动力。文章从工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对农村城镇化影响程度的视角,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与计量模型,引入产业结构熵数指标,进行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最后认为,工业集聚是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服务业集聚对提升农村城镇化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村城镇化 机制 实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亚峰
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持续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又快于产业结构转化等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区位理论构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从产业搭配和空间布局角度分析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然后以河南省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 区位 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石如根
探索一条不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任务。通过分析全国粮食主产区城镇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土地、产业和制度等制约粮食主产区城镇化的主要因素,结合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探讨粮食主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雒海潮 李国梁
基于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从城镇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推进效率、发展潜力和协调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1996—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并没有随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而提升,部分城市反而出现城镇化质量下滑的现象。现状空间格局呈现以郑州、许昌、新乡为核心由西北向东南呈核心圈层结构降低,18个城市大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各类型城市不断发生变化,等级层次并没有固化,各城市间城镇化质量差距并不过大。各城市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质量都需要提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提升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河南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彦普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河南农村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尽管河南农村拥有巨大的生物质能源,但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农业生产模式限制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水平,导致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随着农户承包的土地的流转,将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也为河南农村能源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抓住机遇,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将为河南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能源保障。
关键词:
河南 城镇化 能源问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